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再看冠丽,美好如旧

(2013-04-22 19:24:35)
标签:

转载

分类: 评剧情缘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原文地址:再看冠丽,美好如旧作者:佳慧

    今天下午,中央11台重播了王冠丽海河剧院个人演唱会,再次观看,还是能够凝神享受。对于王冠丽,虽然网上偶有不同声音,而我却坚定的喜爱她和她的唱腔,与众多冠丽迷一样,密切的关注着冠丽的演出信息,关注着白团的新动向。

    当然,如果你听戏是想连续叫好,想听那种高亢高潮不断的唱腔,那就不要选择听王冠丽的了。王冠丽的唱腔需要默默倾听,细心品酌,带给你的将是无穷的回味。她的戏具有的是那娓娓道来的细腻,是那山间流淌的潺潺小溪,总听总也不觉得烦,与当下聒躁的社会形成巨大的对比。她的唱腔如同她的做人,都是那么内敛含蓄,波澜不惊而又余味悠长。

    很多人都感谢王冠丽对推广评剧、宣传白派所做的贡献,我想这只是她做为评剧人的社会责任使然吧。对于评迷来说,我们则更注重她的艺术魅力,她的舞台形象,还有她做为白派第四代传人那沉甸甸的实力。

    看了这台演唱会,就不难知道她那浓郁的评韵是从哪里而来了,是从爱派等评剧众派别的博采中来的,是从老白玉霜、小白玉霜的经典评腔中来的,是从骆玉笙那字字珠矶的京韵大鼓味道中来的。那看似冗长的京韵大鼓,经冠丽的演绎,我听了第二遍,那剑阁闻铃的意思居然懂了,还有了听评书意犹未尽的感觉,加上大鼓与评韵相通,也让我痴迷了,闭眼享受竟不知身在何处。记得直播当晚,谢半仙就在微博里感谢冠丽让更多的人听到了京韵大鼓,传统艺术的魅力应该让更多人领略。

    在演唱会上,除了白派经典唱段,冠丽还重现了老白玉霜的段子,那味道简直象在听老唱片,颇具老评腔的抑扬顿挫。要知道,若非电视台播出,老白玉霜的唱段几乎没人听了,所以也就更少人欣赏,而这次王冠丽把这老段子搬上了央视舞台,真是功德无量,我想这与郭德纲恢复传统相声异曲同工。新唱段、新相声固然好,但是我们老祖宗留下来的传统的好玩意更不能扔,必须有人传承下来,有人唱才能够让人听到,才能谈得上欣赏。郭德纲的相声因恢复传统而显得厚重,具有文化底蕴;而王冠丽也因对老白段子不折不扣的传承,其评坛巨匠、白派传人的身份也更因此而让人不能置疑了。而且,不得不说,她的声音与白玉霜、骆玉笙大师确实象的厉害,表演中神韵也颇为相近。

    我个人一直觉得,白派之于评剧,还是阳春白雪一些,它的白话味少一些,类似于二人转的市井调侃少一些,尤其是经典白派曲目,其旦角更加正规,戏味更浓。此次在演唱会上邀请的京剧名家更让人相信了这点,京评确实相通,京剧又尤其与评剧之白派更加相通。国粹京剧的加盟,也使得这台白派演唱会更加丰富而丰满起来。

    冠丽让我们在央视舞台上痛快的听了一场白派盛宴,而广大京津的观众也纷纷欣赏到了白团其他“角儿”们的精彩演出。白派团市场化运作以来,每每出手总让人兴奋不已。曾经我呼吁,评剧演员也应该走偶像路线,打造演员个人品牌,而今年以来白团的王文涛、王杰、赵如意、施立红、王云珠等实力派评剧演员纷纷举办个人演唱会,这对于评剧来说是何等的好事。在评剧舞台日渐萎缩的今天,这一场场的演唱会犹如一剂强心针,给评剧市场带来了些许活力,也给默默无闻的评剧演员提供了展示空间。而这正体现了白团的“一棵菜精神”。白团火的不是冠丽一人,而是一班人马,只要有实力,只要观众喜欢,都可以得到认可,这是多么脚踏实地又以人为本的工作作风呢。甚至乐队,熟悉白团的观众都知道,白团的乐队也是相当过硬,那大弦操起刀来比唱戏的都投入,这股专业劲、热爱劲每每都给演出带来了更加出彩的效果。

    还是很多评迷反复说的那句话:感谢冠丽。感谢她让我们听到了正宗的白派,正宗的骆派京韵大鼓;感谢她支撑了白团,给评剧演员拓展了舞台;感谢她温柔敦厚的性格,让我结识并喜欢了她;感谢她让我认识了更多的评迷,而我们也成为了好朋友。

    再看冠丽,又是春天,她美好如旧。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