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部现实主义好戏——观评剧《非常妈妈》有感

(2012-10-13 19:38:55)
标签:

评剧

非常妈妈

天津评剧院三团

文化

分类: 评剧情缘

评剧《非常妈妈》移植于滑稽戏《顾家姆妈》,由赵海军、田敬阳等改编,李娟文、曹英等进行作曲唱腔设计,田敬阳、王秋明等导演,天津评剧院三团优秀青年演员王海燕、马泽天主演。2012911日,此剧参加文化部全国优秀剧目展演,在中国评剧大剧院演出两场。有幸,我观看了首场演出。说说说个人感受吧!

第一,有两个唱段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是因为一口奶导致兄妹产生矛盾,彩霞哄孙子爱亮和外孙女爱博时有一大段唱,这段唱吸收了“凡字调大慢板”的唱腔,还吸收了“红色的木盆”中哄孩子的“嗯……”的优美旋律,这种借鉴与吸收合情合理,融合自然、流畅,令人过目不忘。从这段唱中,我似乎还听出了京剧程派的腔,委婉、细腻,外加一点悲凉,非常符合人物当时的心境。另一个是八月和十五打开红木雕花盒后,彩霞讲述他们兄妹的身世,先道白后唱,之后转入反调,这里面还有清板,还有一些不知道的板式,声声入耳,句句动情,抓人心弦,特别是临近结束,观众毫不吝惜地把海一样的掌声给了演员,现场轰动了!

第二,故事讲得清楚,演员表演到位。这个戏充分体现了评剧亲民的特点,故事不复杂,铺垫和呼应运用多且得当,线索清晰,人人都能看懂,极具教育意义。虽为现代戏,但是很多戏曲程式化的动作运用巧妙,均经过精心设计,如“骑三轮车”、“磕松子”、“哄孩子”、“打嘴巴”等,演员们出色地完成了这些动作,表演得体。

第三,唱段和道白的平衡。这个戏唱段不多,但每段都是为故事服务的,完全处于故事的关键环节,只有这样的唱段才感人,如《杨三姐告状》中“哭灵”一段、《花为媒》中“慢闪秋波”,这两段唱均有很好的前后完整的故事。这并不是说没有故事的唱段不是好段子,只是说只有符合故事情节发展,能够推动故事前进的段子,才容易让人记住。唱段很多的戏并不见得是好戏,如果这个唱段不能推动故事发展,没有特定的上下文,那么这个唱段就是多余的,可有可无。时刻要记住,唱段永远是为整个故事服务的,当唱段的信息含量不足,难以将故事讲清楚的时候,道白就有了用武之地,通过人物的道白交代故事情节,这就使得唱段和道白互为补充、相得益彰。所以说,道白多并不是什么坏事,它是交代故事发展的必要手段。为什么有些剧本很好的评剧不是很成功,原因就在于没有处理好唱段和道白的关系。还有一些戏完全是为了唱而唱,整个戏就是一个唱段的简单累积,猛一听挺好的,短短的两个小时,让观众过足了耳瘾,但看完戏回头一想,满脑子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留下,因为这样的戏没有将故事讲好。没有讲好故事,就不能把握好人物特定环境下的心情,把握不好人物,自然就唱不出有真感情的戏,感动不了观众,形不成流行唱段。作为演员,要想感动观众,最基本的你得把整个故事讲明白,这种明白不仅仅是大框框,而且包括细节,只有这样你才能把握好人物。如果你连自己演的戏的来龙去脉都搞不清楚,连人物关系都弄不明白,你肯定唱不出自己的段子,不会成功。我对《非常妈妈》的主演王海燕不熟悉,但是她的唱和表演感动了我,你可能觉得是剧本好,但是并不是一个好剧本任何人都能演得成功,一部戏的成功是各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希望这个戏的团队认真听取戏迷、专家的意见,持续打磨,将其打造成一部精品。因这部戏主题好,教育意义明显,很适合到校园巡演,所以希望有关部门予以重视,予以协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