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剧梅花奖浅谈(二)
(2010-11-07 13:10:47)
标签:
评剧梅花奖二度梅刘秀荣冯玉萍中国评剧院娱乐 |
分类: 评剧情缘 |
二、分年度评剧梅花奖获奖情况分析
截止到二十四届梅花奖为止,评剧界共有26人次获得了梅花奖,其中男演员5名,女演员18名,男女比例为1:3.6,演员性别结构严重失衡。具体情况见表1。
从年度获奖数量来看,在1992年的第九届戏剧梅花奖评选中,有三位演员获奖,分别是沈阳评剧院的宋丽、天津评剧院的崔连润和中国评剧院的李惟铨。在2007年的第二十三届戏剧梅花奖评选中。亦有三位演员获奖,分别是长春市双阳评剧团的贾书层、唐山市评剧团的罗慧琴和张俊玲。在这两次评选中是理解梅花奖评选中,评剧演员获奖数量最多的。尤其是在1992年,评剧获奖演员有3名,而京剧演员只有2名,昆曲演员仅有1名。在2007年,评剧获奖演员有3名,京剧有2名。在第一届、第五届、第七届、十七届、十九届、二十届,获奖演员都为2名。值得一提的是,在第一届的梅花奖评选中,评剧获奖数量仅次于京剧获奖数量2名,占到当年获奖数量的20%;在第五届中,沈阳评剧院的冯玉萍和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团的刘秀荣同获梅花奖,后来又都先后荣获“二度梅”。
表1:分年度统计的评剧演员获梅花奖情况
|
届数 |
年度 |
姓名 |
性别 |
评剧院团 |
派别 |
年度数量 |
累计数量 |
|
1 |
1984 |
王蔓苓 |
女 |
吉林省长春市评剧团 |
新 |
|
|
|
1 |
1984 |
谷文月 |
女 |
中国评剧院 |
新 |
2 |
2 |
|
2 |
1985 |
刘萍 |
女 |
中国评剧院 |
白 |
1 |
3 |
|
5 |
1988 |
冯玉萍 |
女 |
辽宁省沈阳评剧院 |
花 |
2 |
5 |
|
5 |
1988 |
刘秀荣 |
女 |
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 |
新 |
|
|
|
7 |
1990 |
马淑华 |
女 |
天津评剧院 |
|
2 |
7 |
|
7 |
1990 |
李秀云 |
女 |
天津评剧院 |
|
|
|
|
9 |
1992 |
宋丽 |
女 |
辽宁省沈阳评剧院 |
韩 |
3 |
10 |
|
9 |
1992 |
崔连润 |
女 |
天津评剧院 |
|
|
|
|
9 |
1992 |
李惟铨 |
男 |
中国评剧院 |
魏 |
|
|
|
10 |
1993 |
马惠民 |
男 |
黑龙江省评剧院 |
马 |
1 |
11 |
|
14 |
1997 |
袁淑梅 |
女 |
石家庄市评剧团 |
|
1 |
12 |
|
16 |
1999 |
曾昭娟 |
女 |
天津评剧院 |
花 |
1 |
13 |
|
17 |
2000 |
王向阳 |
女 |
黑龙江省评剧院 |
新 |
2 |
15 |
|
17 |
2000 |
冯玉萍 |
女 |
辽宁省沈阳评剧院 |
花 |
|
|
|
18 |
2001 |
崔连润 |
女 |
天津评剧院 |
|
1 |
16 |
|
19 |
2002 |
刘秀荣 |
女 |
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 |
新 |
2 |
18 |
|
19 |
2002 |
韩剑光 |
男 |
中国评剧院 |
|
|
|
|
20 |
2003 |
徐金仙 |
女 |
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 |
新 |
2 |
20 |
|
20 |
2003 |
刘惠欣 |
女 |
中国评剧院 |
李 |
|
|
|
21 |
2004 |
赵立华 |
男 |
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 |
|
1 |
21 |
|
22 |
2005 |
赵斌 |
男 |
天津评剧院 |
|
1 |
22 |
|
23 |
2007 |
贾书层 |
女 |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评剧团 |
新 |
3 |
25 |
|
23 |
2007 |
张俊玲 |
女 |
唐山市评剧团 |
洪 |
|
|
|
23 |
2007 |
罗慧琴 |
女 |
唐山市评剧团 |
新 |
|
|
|
24 |
2009 |
曾昭娟 |
女 |
天津评剧院 |
花 |
1 |
26 |
从获奖演员所在院团看,如表2所示:天津评剧院稳居榜首,获奖数量最多,为7人次,获奖演员分别是马淑华、李秀云、崔连润、曾昭娟和赵斌;中国评剧院获奖数量仅次于天津评剧院,为5人次,获奖演员分别为谷文月、刘萍、李惟铨、韩剑光和刘慧欣;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为4人次,获奖演员分别为刘秀荣、徐金仙和赵立华;再次之,沈阳评剧院,为3人次,获奖演员分别冯玉萍和宋丽。通过这样的描述,您觉得获奖数量和各自评剧院团的实力相匹配吗?中国评剧院作为全国评剧院团的领头羊,作为首屈一指的大剧院,当年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艺术家和演员,而在梅花奖演员的培养上输了一头。虽然梅花奖和艺术质量不能完全等同,但通常来讲,梅花奖演员的水平确实和非梅花奖演员的水平有一个不小的差距,这您不得不承认吧?毕竟这不是在旧社会了,你的艺术水准要观众市场来衡量,只要你的东西被观众认可,名声就可以大造,成为知名演员、著名演员,甚至流派创始人或艺术家。但是,现在是新社会,院团都是国有,再也不存在那么一个信息畅通和完全竞争的市场了,各个院团各自为战,甚至很少交流,你的艺术我可能不知道,我的艺术你可能也不知道,出现了信息不对称,各地观众的欣赏水平更是参差不齐。因此,再依靠观众市场的评判也许就会出现误差,导致市场失灵。这就需要一个第三方出来,对你的艺术进行认证,鉴定你的艺术水准。戏剧梅花奖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一个这样的作用,这也是为什么第一届梅花奖开始之后,有那么多的演员要争夺这个荣誉的原因所在了。和文华奖不同的是,梅花奖是一个非政府奖,是由中国戏剧家协会组织的,评奖完全是从艺术水准的角度进行的,是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至于后来的梅花奖“黑哨”等另当别论,那是运行层面的,我们说的是理论层面)。总之,在当前环境下,不参与或很少参与梅花奖的争夺是及其不明智的选择。虽然也有人说是梅花奖等评奖降低了戏曲的艺术水准,为了评奖而评奖,而搞大制作、大场面,迎合评委的口味,甚至不顾评剧的继承,一味的进行所谓的“创新”。而我要说的是,这并不是梅花奖本身的错,而是实际运行中,人在认识上的偏差导致的失误。举个反例就可使这个观点站不住脚,茅威涛是“梅花大奖”获得者,三次荣获梅花奖,这算是了不起的吧?你见过越剧因为她的获奖而萎靡不振吗?你见过她的粉丝队在缩小而对其进行批评和辱骂吗?因此,梅花奖根本不是罪魁祸首。中国评剧院你要在梅花奖上跟进啊?
值得效仿的是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团,小小剧团竟然有4人次获得梅花,真是不一般。刘秀荣最为优秀的新派传人,在第五届梅花奖评奖中,评着《乾坤带》等折子戏一具摘得梅花一朵;在第十九届评选中,凭借新编历史评剧《胡风汉月》又再次摘得梅花一朵,同时《胡》剧还荣获了第十届文华大奖。刘秀荣的弟子徐金仙在第二十届评选中,也凭借《胡》获得了戏剧梅花奖,成为了新派再传弟子(第二代传人)中第一位荣获此奖的演员。优秀小生赵立花在第二十一届的评选中,成为了中国评剧界第三位荣获梅花奖的男演员。
表2:分院团统计的梅花奖获奖情况
|
评剧院团 |
获奖数量 |
|
天津评剧院 |
7 |
|
中国评剧院 |
5 |
|
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 |
4 |
|
辽宁省沈阳评剧院 |
3 |
|
黑龙江省评剧院 |
2 |
|
唐山市评剧团 |
2 |
|
吉林省长春市评剧团 |
1 |
|
吉林省长春市双阳评剧团 |
1 |
|
石家庄市评剧院 |
1 |
还值得一提的是,唐山评剧团的两位主演,新派优秀传人罗慧琴、洪(派)派优秀传人张俊玲于同一年荣获梅花奖。同一个剧团,同一个剧目,同一年双获梅花奖这在评剧的历史中是没有过的,前无古人哪!贾书层于2007年获得梅花奖,她所在的长春市双阳评剧团仅仅是一个县级团,实在是不容易的。
从获奖演员所属派别来看,新派演员的获奖数量最多。
从间隔年度来看,自从1993年第十届之后,连续三届的梅花奖中没有一个评剧演员。直到1997年的第十四届,石家庄评剧院的袁淑梅才获得了梅花奖。除此之外,每间隔一届或最多两届梅花奖名单上都会有评剧人的名字。
三、评剧二度梅演员分析
截止目前,评剧界共有三位演员荣获“二度梅”,分别是沈阳评剧院的冯玉萍、天津评剧院的崔连润和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团的刘秀荣。冯玉萍在2000年再次获得梅花奖,成为了评剧界第一位获得“二度梅”的演员。具体情况见表3。
表3:评剧“二度梅”演员基本情况
|
二度梅演员 |
所在单位 |
获奖年度 |
|
冯玉萍 |
辽宁省沈阳评剧院 |
1988 2000 |
|
崔连润 |
天津市评剧院 |
1992 2001 |
|
刘秀荣 |
石家庄市评剧院青年评剧团 |
1988 2002 |
|
曾昭娟 |
天津市评剧院 |
1999 2009 |
再说说“梅花大奖”,京剧“梅花大奖”有尚长荣,越剧“梅花大奖”有茅威涛,评剧界目前还没有获此殊荣的演员,现实正在呼唤评剧“梅花大奖”的早日诞生。目前尚活跃在评剧舞台上有可能再获梅花奖的“二度梅”演员,非属冯玉萍和刘秀荣了。冯玉萍的新戏《我那呼兰河》在2009年的轮番演出中,过五关斩六将,分别先后荣获了文化部“第三届全国地方优秀剧目展演”金奖、中国戏剧节金奖、中国第九届艺术节“文华大奖”、“中国戏曲现代戏突出贡献奖”和“中国戏曲学会奖”等。这出戏来势汹汹啊!在即将到来的2011年,即第二十五届梅花奖评选中,冯玉萍很有可能凭借《我那呼兰河》再次荣获梅花奖,成为评剧界第一位“梅花大奖”获得者。我们期待这一神圣时刻的到来。刘秀荣总是出现在我的的视野中,带给评迷们惊喜。评剧《灯魂》在央视播出后,引起戏迷们广泛的关注,产生了良好的反响;评剧《红叶》在第七届中国评剧艺术节中荣获优秀剧目奖,并在全国政协礼堂连演三场,在观众中掀起了一股“秀荣热”。真心地希望她能够再排出更多的好作品,去争评剧“梅花大奖”。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