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月季还是玫瑰?这是一个问题

标签:
杂谈三农直通车 |
来源:《三农直通车》杂志第十期
如果我告诉你:玫瑰就是月季。你会不会相信?
如果我再告诉你:市面上能买到的玫瑰,100%是月季。你会是什么表情?
http://www.gdcct.gov.cn/observed/observation/201211/W020121115378513205574.jpg
月季、玫瑰和蔷薇
其实,让这个问题变复杂的主因是翻译问题。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很多人都习惯把每年能多次开花、花朵大的、叶泛亮光、枝粗刺少、单生的品种称为月季;花朵最小的、丛生的称为蔷薇;花朵居中、叶无亮光、叶多刺多、能散发香味提炼香精的称为玫瑰。其中最重要的区别是,古人说的玫瑰每年只开一次花。
在欧美人看来,玫瑰花和月季花、蔷薇花一样属于蔷薇科蔷薇属,都称之为Rose。而早期(应该是民国时期)的文学翻译,把中国传统品种的月季叫月季,把西方通过杂交而来的、一年多次开花的现代月季(Modern
目前,栽培的园艺切花玫瑰属于现代月季,品种主要来源于中国月季(Ro
月季与玫瑰的血缘
4年前,世界玫瑰协会联盟主席杰拉德·梅兰先生一行访问深圳,他们带着18世纪从我国引入欧洲的古老月季品种及其后代回到中国“寻根”。
据考证,月季原产我国,早在公元前140~87年,汉武帝的宫廷园林中就有栽种蔷薇,这就是我国古老月季品种。到了宋代,月季有了长足的发展。
诗人杨万里写道:“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画家兼诗人宋祁写道:“何以此花荣艳足,四时长放深浅红”,生动描述了月季花开不断、四季吐艳的重
复开花特性。
中国月季,以其花开不败的姿态,为自己赢得了“月月红”和“长春花”的名头,“月季”一词即由此而来。经过千百年的改造后,明清时期的中国广种月季。西方来的学者发现后惊叹不已,美其名曰“中国蔷薇”。
到了18世纪初,广州芳村花地(Fa
我国月季的栽培以及育种水平曾经达到当时世界的最高水平,遗憾的是,由于清代末年社会长期动荡不安,中国的花卉园艺界暗淡无光,无数优良月季品
种也流失绝种。月季的栽培以及育种工作也断档百年之久。也正是在这个时期,欧洲的育种专家才培育出现代的切花品种,世界的花卉园艺中心也随之转移到欧
美。
随着亚洲的中国月季、香水月季、野蔷薇、光叶蔷薇、野玫瑰等原种相继传入法国,并与当地的玫瑰原种进行反复杂交。1837年法国培育出具有芳
香、四季开花性的杂交品系“
在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滩,浓艳的紫红色“洋月季”的象征意义和情人节一起传扬开来,成了时髦的象征。作曲家陈歌辛在1935年创作出《玫瑰玫瑰我爱你》这首曲子,不仅当时走红上海滩的歌厅,还在二战后飘到美国。
现代社会中,消费者购买商品,买下更多的是商品的意义及其差异,而不是具体的功用。凭借情人节这个洋节带来的“时尚仪式”,“玫瑰”这个名字也衍生出新的价值。“玫瑰”,就这样和“月季”区隔开来了。
原文地址:http://www.gdcct.gov.cn/observed/observation/201211/t20121115_739546.html#t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