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奶事件的真相不该成谜
(2011-04-29 10:32:00)
标签:
学生奶中毒杂谈 |
分类: 自耕地 |
对这起小学生饮用纯牛奶集体中毒事件,舆论广泛关注,学生家长也迫切期待有关部门给予一个令人信服的说法。但人们翘首企盼来的,居然是榆林榆阳区食安委这么一份“简洁”得不可思议的通报。寥寥300余字,不仅称送检牛奶是没有问题的,也没有说明造成学生不适的原因,这样的信息发布有什么意义呢?对有关部门的检测抱以极大期待的人们得到这么一个似是而非的结果,想必会大失所望。
就是说,时至今日,虽则说有关部门忙活了这么多天,造成如此众多小学生集体牛奶中毒的原因仍然成谜,依然不能给民众特别是健康受到损害的学生及其家长一个满意的答复。既然作为食品安全检测机构的当地食安委,都不能对这起牛奶中毒事件的根源予以澄清,那么事故原因是否就如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一副理事长所言,学生奶推广本身也有一定风险,统一饮奶、统一就餐,具体问题出自哪一方面不好断定?明眼人不难断定,这种含糊其词的说法,不过是在推诿塞责而已。
至于这位副理事长说亚洲人空腹饮奶时易现乳糖不耐症,出现腹泻等症状,让事件原因比较复杂。此次事件200多学生出现不良反应,也不排除学生间情绪的互相干扰与传染等——如此牵强附会来解释这起大范围的牛奶中毒事件,简直就是污辱国人的智商。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难道还跟人种有关?学生之间的情绪干扰和传染居然也会引发集体食物中毒?不知这种高论的科学依据何在?若难以自圆其说,充其量不过是荒谬绝伦的无稽之谈。
当地政府职能部门拿出一份寥寥300多字没有多少实质性内容的检测结果,作为负有推动行业发展之责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对这起众所瞩目的公共安全事件,居然抛出令人难以置信的“人种说”、“情绪说”来诠释事故起因,语焉不详的检测结果,牵强附会的事故解释,不仅不能满足公众对这起公共安全事件的知情权,更在无形中损害着当地有关政府部门和中国乳协作为行业性社会团体的公信力。对这起公共安全事件,公众需要的是全面、准确、彻底的信息公开,以安抚受害学生及其家长的不安情绪,树立政府部门和乳协的社会公信。
做到这一点有多难呢?
在全面、彻底的信息公开上,榆林方面拿出的这份寥寥300余字的所谓检测结果,显然距离满足民众的知情权还差得很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