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答案的民调问卷,“文明”何在
(2011-04-28 09:58:22)
标签:
城区城市生活检查争创文明标准杂谈 |
分类: 自耕地 |
北京朝阳区豆各庄乡向居民发放调查问卷,答案均已填好,都是“满意”、“了解”、“支持”、“和谐”之类。居民认为是造假,乡政府文明办说因为“要争创文明城区”,“居民应该多支持政府”。
文明办的同志说得挺实在的。因为政府要创文明城区,居民就要帮着政府达标。政府要做的事情,市民应该鼎力襄赞,可市民要做的事情呢?豆各庄的公交车,居民说“每天早上乘公交像打架一样”,但“您在本街乡乘坐公交车出行方便吗”,标准答案就是“方便”。
又据说,“该问卷是普及、宣传文明知识的一种方式”。普及文明知识,很好啊,但“您对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的服务质量满意吗?答:满意”,“在街乡目前的治安条件下,您觉得安全吗?答:安全”,“您对本街乡的市容环境满意吗?答:满意”……这都算些什么文明知识呢?
这里面没有文明知识,只有评比知识,让居民作好准备,明白“争创文明城区”都有哪些指标,怎样回答才合乎“文明标准”,才算“支持政府”。这类似于学生考试,先做模拟试卷,题型都刚刚做过了,碰到了不认生。
像豆各庄乡政府这样的造假,并不是个别。前些年,一些地方、一些单位的“争创文明”,实际上变成了形式主义的竞赛,市民、员工见到就烦,怨声不息,检查验收人员大致也知道,“争创文明”在一些地方只是捏着鼻子哄眼睛而已。近几年,检查已经改良了,不再一次通过,而是荣誉要连续几年检查通过,而且不止路上看、会上听,还要入户调查,而且检查验收人员何时到达,行程保密。但朝阳争创文明城区,怎么知道外省来的测评人员将在4月25日至29日入户检查呢?
值得思考的,应该不只是乡政府人做假应对文明创建检查,还该思索“文明牌匾”与“文明创建”的现有模式。在现有模式下,城市的文明化不是城市生活和城市管理的日常内容,而异化为一项专门的工作,检查评测通过成了基本目标。
城市越文明越好,但文明应内在于城市生活,而不是检查到来时临时贴上去。有人会说,通过检查、授牌这个抓手、这个平台,可以使文明问题受到重视,形成机制。但我的疑问是,城市政府怎么会懈怠到这个程度,以至于没有检查评比就可以不做事情?政府做事情的动力,到底来自何处呢,是上头的检查和授牌,还是来自市民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