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童梦启航
童梦启航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4,875
  • 关注人气:7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的设计与指导(第一节 幼儿园社会教育概述)

(2011-02-23 19:56:10)
标签:

幼儿

教育

分类: 学习资料

一、幼儿园社会教育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社会教育是指以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为目标,以增进幼儿的社会认知,激发幼儿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的社会行为为主要内容的教育。它把社会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内容,把社会领域教育作为幼儿园课程。

()人的发展的需要

社会对人的生存和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既是人类(尤其是儿童)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又是其发展的内容。人的发展,不仅是指知识技能的增长,也指他的社会性的发展,包括掌握所属社会群体的价值观念、道德标准、行为习惯;学会与他人积极交往、友好相处;学会按照社会群体的期望和要求调节自己的行为;学会协调自己与他人、个人和群体的关系,等等。这种社会性,是在幼儿与周围人的交往中,在与自己所生活的社会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因此,社会也应是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内容。

幼儿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培养身心和谐、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幼儿的身心和谐、全面发展,是指幼儿在身体、认知、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因此,社会性发展是幼儿全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促进幼儿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的社会教育,也必然成为幼儿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幼儿园工作规程》为建立和完善幼儿园社会教育提供了法规,政策及理论的空间

1996年国家致育委员会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的四大目标,其中涉及到幼儿社会教育。如“萌发幼儿爱家乡、爱祖国、爱集体、爱劳动、爱科学的情感,培养诚实、自信、好问、友爱、通敢、爱护公物、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等良好的品德行为和习惯,以及活泼开朗的性格”。这一目标是幼儿园社会教育的基础和方向。它不仅涉及社会环境认知,还涉及幼儿的个性、品德和情感等方面的发展。

此次颁发的《幼儿园工作规程》不再规定幼儿园教育的科目或领域,就意味着一切有利于促进幼儿德、智、体、美方面发展的课程组织类型都是可以采用的。这为社会作为一个专门的幼儿园教育领域提供了法规依据。

幼儿园工作规程》还对幼儿园的品德教育进行了定位,指出“幼儿园的品德教育应以情感教育和培养良好行为习惯为主,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并贯穿于幼儿生活以及各项活动之中。”还强调“注重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尤应注意根据幼儿个体差异,研究有效的活动形式和方法。”这些也为幼儿园社会领域课程的出现以及社会教育的具体内容提供了依据。

二、幼儿园社会教育不同子以往的常识教育,也不等同子品德教育

幼儿园社会教育不同于以往的常识教育。这是因为,以往常识教育中的社会常识,更多地体现了社会内容中的知识层面,且更多地局限于社会环境中的社会机构、社会成员等方面。因此,它不能完整培养幼儿的社会认知,更不能全面促进幼儿情感——社会性的发展。幼儿园社会领域教育不只是对以往常识教育的取代,实际上也代表了一种观念的革新和变化。这一变化是与整个世界教育改革的趋势相一致的。传统教育将知识的学习放在首位,技能的掌握列其次,态度能力的获得居第三位;而现代教育在处理以上三者的关系时,将态度能力的获得放在首位,技能的掌握为其次,知识的学习放在第三位。现代社会更强调健康人格的培养。生活中的大量事实也证明,那些懂得学习的方法,能与人合作愿意共享的人,才是生活得健康、成功、快乐的人。书呆子型的人在社会生活中处处碰壁已屡见不鲜了。

幼儿园社会教育也不等同于幼儿品德教育。这是因为,幼儿园社会教育是以幼儿情感——社会性发展为目标的,而社会性是指人在形成自我意识、进行社会交往、内化社会规范、进行自我控制及进行其他社会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品德是个人依据一定社会的道德规范行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和倾向,是与社会道德密切相连的,是社会道德在人身上的具体化。由此可见,品德不能代表社会性,只是社会性中与社会道德相关的部分。它不可能泛指或涉及所有个人生活的社会属性,只能包含在社会性之中。社会性比品德有更宽泛的内涵。

三、幼儿社会性的发展

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个体社会性发展主要包括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技能三个方面。社会认知主要是指幼儿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环境和社会活动的认知,以及对社会行为规范和社会文化的认知;社会情感主要是指幼儿在进行社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依恋感、自尊感、同情心、羞愧感、是非感、爱憎感等;社会行为技能主要是指交往、分享、合作、谦让、助人等方面的技能。社会认知、社会情感和社会行为是相对独立的,在不同的教育活动中侧重点有所不同:有的活动目的主要在于增长幼儿的社会知识,有的活动重点在于激发幼儿的情感,还有的活动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行为习惯。如小班活动“红灯停、绿灯行”,就侧重社会认知;大班活动“高兴的事儿大家听”则侧重社会情感的培养。但这三个方面又是相互关联、相辅相成的统一体,它们彼此之间互相渗透。可以说,在任何一个社会教育活动中,都存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的整体影响或相互渗透,只是三者中有的明显突出,有的潜在不明显。

社会认知在社会性发展中起基础性作用,社会情感、社会行为技能只有在社会认知的基础上,才能表现出稳定性的自觉性。社会情感是社会性发展的动力因素,只有社会认知没有社会情感,社会认知就不能深化,社会行为技能就缺乏真正的力量。稳定、深刻的社会情感往往以深刻的社会认知为基础。同时,有了社会情感,社会认知才可能转化为社会行为。社会行为是社会认知、社会情感的集中表现,是社会性发展的关键。如果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只停留在社会认知、社会情感方面,幼儿的社会性也就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因此,在设计和实施幼儿园社会教育活动时,必须注重这三者的协调统一,把这三方面的教育看成一个有机的统一的整体,不可偏废,以确保幼儿社会教育的成效。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