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03月27日

(2015-03-27 10:22:00)
标签:

育儿

http://s6/mw690/001VOt6ngy6R1k6EUMB05&690

《青年文学》“少作·自珍”2015年第4期选发的是黄咏梅的《草暖》

赏析

 

又是一篇写于十年前的小说。彼时的黄咏梅似乎能够从这篇小说中向我们走来。她在自述中已经写明白了作者与这篇小说相互纠结的程度,而一个作家的少作,在我看来,也的确能够反映出作家本人和这个世界的关系。

不,我不是在说草暖即是黄咏梅,我是在说,也许如草暖一般,当这个虚构的人物在猜度自己腹中孩子性别的时候,提笔之初的黄咏梅,也在猜度着自己的文学立场。我用了“立场”这样一个硬朗的词,也许是严峻了些,但我觉得,就像大多数时候都“是但啦”的草暖一样,黄咏梅也会在某些严峻的时刻,偏执地横下心来。她在自己的写作之初,就已经毫不“是但啦”地选择了自己的文学态度——以最敦厚的心情去想象世界,以一种近乎平视的姿态去打量人间。这种态度决定了她的文风:散淡甚至闲适的叙述语言,风平浪静乃至波澜不兴的情节设置。但,却在散淡与闲适之中饱含深情,在风平浪静与波澜不兴之下暗流涌动。这种文风的选择,在某些作家那里,也许会是一种强迫性的遴选,而它之于黄咏梅,却更像是某种水到渠成的必然。但是,我们一定不能轻视黄咏梅的自觉,要知道,相比于这种文风的反面,一个作家的写作之初,往往更加容易陷入某种夸张的、娇柔造作的泥潭。人在初啼的时刻,往往会身不由己地想要嘹亮,而黄咏梅则可贵地顺应了她的本性,只是发出了轻微的吟哦。这不但令她没有被语言的狂欢劫掠而去,还令她一提笔,就有了一种宽大与宁静的气质。

相较于鲁迅先生那著名的“不惮于”,敦厚的心情也许显得不那么令人过瘾,但它力量别具,反倒容易在平易之中教化了人心;而相较于俯瞰,平视的姿态当然更容易唤来人间的亲切。平易与亲切不重要吗?当然重要,它们所能带来的那种与尘世“血脉相连”的效果,从来是,也应当是文学的重要功能之一。当我们在文学中时时被振聋发聩的时候,那些低浅的吟哦与喟叹,却有力地平衡了我们的文学世界。

我还想要说的是,这个短篇的结尾写的漂亮极了——“王陈草暖,挺着个大肚子,窝在浅绿的沙发上,穿一身红底黑点的裙子,像极了附在草叶上的一只披挂着铠甲的大甲虫。”这个结尾,在我读来,甚至不逊于卡夫卡那个著名的开头——“一天早晨,格里高尔·萨姆沙从不安的睡梦中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变成了一只巨大的甲虫。”两只甲虫在文学的谱系里会面了,而这,正是文学那迷人的魅力所在。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5年03月21日
后一篇:新集子的后记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