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5年01月10日

(2015-01-10 22:23:26)
标签:

文化

http://s8/bmiddle/001VOt6ngy6P4TXxWAv07&690

 

再版后记:

 

       “弋舟的小说容纳了对生命最敏锐的觉察,他作品中的人物庄严、孤独、犹疑,保存了梦想的活力及现实中精神的闪电。他在文本中建立了一个个有秩序的心灵体,他们的故事则是人物在这世界的深刻划痕,那蜿蜒跌宕的情节或可称之为命运的轨迹。他用作品不断提醒我们:小说深入潜意识,描绘人物行为潜在出发点的必要性;小说是为人们渴求的生活,发出内心的声息。弋舟试图在词语中挣扎,强烈的瞬间情感在他小说的生命体中发出电击般轻微的冲击波。弋舟注重小说中生命意识的呈现,注重文本的建构,他的叙事在潜意识、行为、命运间架设桥梁,他的写作实现内容与形式的深度融合。有鉴于此,我们将本届的‘青年文学创作奖’颁给弋舟。”

       这是《青年文学》奖给予我的授奖词。写下这篇再版后记的时候,我刚刚领取了这个奖项。

       《跛足之年》写于十五年前,初版于五年前,在初版的后记中,我写下过这样的句子:“然而此刻我的写作已经日益倒向一个‘中年作家’那样的四平八稳,千禧之年也早已被我们甩在了屁股后面。”彼时,我年近不惑,却已经迫不及待地以“中年作家”自居,尽管还心有不甘地打上了意味深长的引号;此刻,时过五年,我却依然领取着《青年文学》的奖项。是的,我是如此热衷于在“中年”与“青年”这样的指认中踟蹰,这里面也确有对于荏苒时光的恐惧,毋宁说,当我十五年前在那个世纪之交写下这部小说的时候,我此生写作的基本图景就已经被框定,那就是:我的书写将注定萦回在时光之中,我的目光将注定恒久地锁定在岁月所能附着于人的无尽悲欢之上。

       所幸,当今天之我愈发“中年作家”了的时候,重新鉴定自己的写作,那些最为本质的内在品格还依然如故,这份授奖词就是确据,我甚至觉得,用它来概括《跛足之年》这部小说,也同样的恰切——“小说是为人们渴求的生活,发出内心的声息。”说得多么好,而这部小说,就是昔日之我对于这个世界所发出的一声叹息。我要说,如今重温,我依然喜欢它的毛糙,喜欢它潦草的愤怒与粗鲁的忧伤,喜欢它恳切的绝望与深情的虚无。昔日的这一声叹息是如此的悠长,它或许还将绵延至我的垂暮之年。

       由是,这个奖,和这部小说的再版,于我而言,都是当做时光所能给予我的慷慨的褒赏。

 

20141129日  江西婺源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2015年01月09日
后一篇:2015年01月10日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