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6日
(2022-12-06 20:19:20)《春江花月夜》
月夜春江动美妆,孤篇诗画压全唐。
寄托花蕾衷情怅,一片白云碧空煌。
借月抒怀乡愁望,思亲念故隐喻芳。
融周宇宙浩然梦,蝶化人生哲理庄。
感: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有啥出彩的地方,为何能"孤篇盖全唐"?它在诗歌中的地位甚高,闻一多形容为"诗中之诗"。它出彩的地方在哪呢?
注:唐朝建立之初,流行的诗歌形式仍受前朝遗风影响很多。全新的诗歌形式,正在处于厚积薄发的阶段。前朝盛行轻柔与艳丽兼备的风格,这《春江花月夜》诞生于新旧交替的变革阶段。这首诗既有美的颂歌也有深刻的哲思领悟。
诗人与景共情,寓景于情,张若虚在月的自然虚实阴晴变换中,与自然景色的轮回更替联系捆绑。并以文学之笔绘下宇宙至理,这体现了唐代诗人早就有了对于宇宙的初步认知。
春江花月夜五个字就为人们粗略勾画出了一副明月春江相伴的瑰丽景色。诗中的江水,有时因月色而碧波荡漾,如白玉之浆,微啄小杯便忘怀愁肠。有时又暗沉和天一色,让人一望生畏再望却步。诗中之明月,经历阴晴变幻,从小小斜月生,再到大大圆月高挂,既是自然的动态变化又是情感交糅的变化。这诗的五景,如画展卷,纯净,透彻,恍惚中有着清朗。
此诗以月色来写情,抒情,通过这样空灵,澄澈的幽美意境,充满了动态美,借月抒怀。给人一种朦胧美感的意境,实在是虚中有实,实中有虚。
春江花月夜: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
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白云一片去悠悠,青枫浦上不胜愁。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
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
玉户帘中卷不去,捣衣砧上拂还来。
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
鸿雁长飞光不度,鱼龙潜跃水成文。
昨夜闲潭梦落花,可怜春半不还家。
江水流春去欲尽,江潭落月复西斜。
斜月沉沉藏海雾,碣石潇湘无限路。
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