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05日
(2022-12-05 21:16:45)黑暗中的一盏明灯
一生以笔为刀锋,讥讽当时社会痈。
面对残余封建势,文章呐喊战斗冲。
痛击落水狗追打,独自刀光乱世丛。
唤醒民族魂魄起,是生誓死难逃衷。
感: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的一生以笔为刀剑,刻画了一个个生动形象的讽刺角色,来讥讽当时的社会,他用这种方式,让中国听到他的声音。毛泽东同志对鲁迅就有着极高的点评。
1957年时,罗稷南曾问过毛主席,如果鲁迅活着会怎样,毛主席唏嘘的说道:“也许面对他的只有两种结局吧”。那么这两种结局到底是什么呢?
注:鲁迅先生原名为周树人,出生于1881年,在那个时代下,社会是非常黑暗的。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残余错综复杂,而鲁迅先生在这乱世之中独善其身,用自己的文字,“痛打落水狗”,彰显民族气节和尊严。
他这种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值得所有革命者学习。毛主席也是如此,毛主席一直认为,鲁迅先生有三个特点,政治的远见、斗争精神、牺牲精神。这三个特点恰恰说明了鲁迅先生的为人。
鲁迅先生是一个较真的人,他的斗争精神就是抓住敌人死死不放,就像鲁迅先生临终时所说的那样:“别人在死之前会忏悔,宽恕自己的敌人。而我却想对那些宿敌说,让他们怨恨吧,我一个也不宽恕。”这就是鲁迅先生的为人。
1957年一次会议中,罗稷南曾问过毛主席这样一句话,如果鲁迅或者会怎样?毛主席说道:“也许是坐牢,也许是不再讲话”。
毛主席所说这番话,很有可能出自于当时北京召开的座谈会上。原话是这样说的:“鲁迅先生如果现在还活着,那么他现在敢写也不敢写,但是他是一个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唯物论者,所以他一定会写。鲁迅的时代,不是挨整就是蹲班房,所以他不怕”。
从这番话我们可以看出,其实他所要表述的并没有那么简单。鲁迅先生的为人就是一个极富有斗争精神的人,他的性格不允许自己做出违背自身意愿的事情,所以他一定要写,看不惯的就是要写。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看法,更是一种对鲁迅先生的了解。
毛主席和鲁迅先生的关系好比学生与老师。鲁迅先生教会了毛主席太多思想,正是这些思想,让毛主席成功领导共产党建立起新中国。所以,毛主席一直认为自己只是贤者,而鲁迅才是真的圣人。
其实鲁迅先生自己也曾说过自己的结局,他知道艺术与政治之间存在着某些冲突,他所说的话一定程度不讨政治家的喜欢,鲁迅知道,自己的结局要么是逃、要么是死。这一猜测和毛主席的猜测几乎相同,可见,毛主席对鲁迅先生的了解是多少的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