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军事历史文化 |
分类: 杂谈评论 |
《张作霖大传:一个乱世枭雄的崛起于陨落》,读书笔记第588篇。几年前有一个流行一时的小段子,《东北人都是活雷锋》,里面生动了刻画了东北人的性格,然后最近还有与东北有关的新闻,多数都不是正面的。东北人究竟是什么样子。以下只是一些个人的理解,也只针对一部分东北人。
首先东北人好面子。面子这个事情在东北人的社会环境中占据了极其重要的地位。所谓面子,就是一种表面上的互相尊重。接人待物,东北人有很多规矩,遵守这种规矩,就是给面子,什么都好说,不遵守这种规矩,那就是不给面子,什么也说不了了。明明在家里是妻管严,在外面也要摆出一副大男子主义的气概(老婆也全面配合);明明不愿意做一件事,被人一激就跳了起来;明明已经囊中羞涩,还需要充大款。这不仅仅是虚荣心作祟,而是在东北的关系社会中,面子就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其次东北人好搞关系。书面的规章那是写给人看的,真正想办成事情,还是要靠关系。一个人的社会地位取决于他的社会关系。外地人去了东北,就算他手里有一些权力,就算他手里有一些财富,如果不能建立属于自己的关系网,如果不能融入这个靠关系开路的社会,还是举步维艰。东北人性格开朗,因为性格内向的人是无法建立自己的关系网的。关系要不然是靠平时面子的积累(面子也就是威望了),要不然就是亲戚朋友圈子,要不然就是要靠上不了台面的潜规则了。
第三是守规则。这个规则当然不是书面的规章制度,而是潜规则,这个潜规则不上台面,但是尽人皆知。这种规则是需要遵守的,如果违反了这种社会规则,那么这些人就会被鄙视与抛弃,不守信是人生的一大污点。守规则的另一个方面是守信,如果承诺了,就要做到,这一点用好了是一把利剑,用坏了则是灾难了。
第四是崇尚身体对抗,有什么事情用拳头说话,这一点的另外一个极端就是上海人。一个笑话,两个东北人吵架,没说两句就抡起拳头了。两个上海人吵架,吵了两个小时还在那里吵呢。
研究东北人的性格,张作霖就是一个活生生的样本。他出身卑微,长期在社会的底层打拼,也沾染了一身的毛病,赌博、抽大烟,那都是那个时候社会的典型生活状态。但是张作霖可以脱颖而出,从一个落草的胡子(土匪)到自立门户到保险队到被招安到成为东北霸主,从这里可以学到一件事情:如何在东北成功。
张作霖守信,在当保险队(也就是收了人的钱替人防范土匪)的时候,绝对不会打家劫舍,接机发财,而是老老实实的做好自己的事情,保护乡里,这种行为使他积累了一定的声望,这种声望在他试图被招安的时候给予了很大帮助。当清政府试图招安的时候,总是担心这些土匪动不动反叛,因此要求有保人。张作霖当保险队的时候,结交了两个当地的读书人,他们对张作霖印象很好,因此联名保荐,这个时候在东北拿到功名的读书人还是很被尊重的,因此张作霖率先得到了进身之阶。在被招安之后也是尽心尽力,这才有机会步步高升。
张作霖会拉关系。在招安的时候,张作霖担心被边缘化,当打听到主管官员的家眷要从他控制的地区经过时,先让人假扮土匪,然后自己假扮英雄,在庄子中恩威并施,把一家人搞得服服帖帖,对张作霖多有美言,这才得到了一个正规的牌子,用这个牌子才能去招安其他土匪。在迎接新领导的时候,投其所好,赠与良马,派出卫队,让新领导着实威风了一下,当然对他印象颇佳。
张作霖有能力,之前靠医马的能力,结识了很多当地强人,因为强人多喜欢马,当了胡子之后,练就一副好身手,弹无虚发,纵横驰骋,善于带兵,在剿灭蒙古土匪的作战中,极度艰苦的作战环境没有人叛逃,显示了张作霖治军之力,在无法捕捉到对方踪影而作战不利的时候,说动当地与蒙古人有联系的人拼死当内线,说明有认人识人使人效忠之能,可以剿灭来去无踪的蒙古马匪,充分展示了张作霖的作战能力。顺便说一句,剿灭成功还成功了破坏了苏俄分裂内蒙的阴谋,于国家大大有功。同时张作霖对于手下也颇为宽厚,无论是曾经背叛他的(比如汤玉麟)还是吃了大败仗的(比如张宗昌),只要认错就还是好兄弟。唯一的例外是郭松龄。一方面郭松龄反叛几乎把张作霖逼到绝路上,这是一个原因,另一方面郭松龄也坏了规矩。在民国,军阀间打仗归打仗,一方打败了,通电下野可以去做寓公或者去海外,手下也一般无恙,因为做事总是要留余地,无论段祺瑞、张勋、曹锟、吴佩孚、冯玉祥大略都是这样。但是一旦坏了规矩,自己多半也没有好下场。郭松龄擅杀姜登选,结果自己也身死。徐树铮擅杀陆建章,自己最后也做了刀下之鬼。
张作霖有大局观。在东北有两股势力争斗,一个是俄国人,一个是日本人,两边都想把东北纳为己有。张作霖作为一股土匪,自然无法与其中任何一边抗衡,但是他左右逢源,在日俄战争期间两不相帮,一方面壮大了自己的实力,另一方面有留存了一个好名声,相对而言,一些直接投靠日本人或者俄国人的土匪就没有这么好运了。另外,在张作霖占据东北之后,与东北势力强大的日本人虚与委蛇,巧妙周旋,倒也开创了一番事业,不过最终还是一时不慎,死在更为狡猾的日本人手下。
张作霖之死,归根结底还是不了解日本内部的斗争,他可以与田中政府虚与委蛇,但是却想不到日本关东军(这里有一个长期的误解,关东军是一支专门组建的部队,其实关东军就是驻守关东也就是中国东北的正规军,哪支部队驻守东北,哪支部队就叫关东军)却完全不受日本政府控制。1928年6月,皇姑屯的炸弹,开启了中日两国同归于尽的序幕。对中国而言,在东北失去了一个可以与日本周旋的枭雄,最终导致东北沦丧于日本之手。对于日本而言,一系列军事冒险的成功导致军方势力暴涨,冲破了理智政治家设下的重重限制,最终把日本带上了毁灭之路。
人是一个臭皮囊,裹着一包脓血,必须有点骨头。 - 张作霖
(注:本文内容来自于 yangxbab ,图片为转发时另配。特别感谢yangxbab
允许转发,更多高质量精彩书评可关注作者微博网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