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关东军遇上苏联红军(节选20)

(2015-06-14 10:22:09)
标签:

军事

历史

分类: 当关东军遇到苏联红军(节选)

苏联远东军此时共有三支主力,分别是外贝加尔方面军、远东第一方面军、远东第二方面军。它们计划分别从三个战略方向实施向心突击,其中外贝加尔方面军自西部的外贝加尔,远东第一方面军自东部的滨海,远东第二方面军自北部的黑龙江沿岸。

有人建议采用“调虎离山”之计,由外贝加尔方面军首先实施突击,将日军兵力从滨海地区调开。如果这一方案能够付诸实施,根据幕僚们的计算,大致在战役开始后的第十天,日军就有可能将兵力从滨海调至外贝加尔。随后,远东第一方面军便可以从滨海地区顺利实施突击。

问题是,谁也不能担保日军一定会这么做。在内线的东北平原上,铁路和公路等交通线增强了关东军各部队的机动性。针对苏军“调虎离山”的方案,山田完全可以在不削弱滨海方向兵力的情况下,从其它方向调拨部队至外贝加尔。与此同时,在山田采取反突击措施后,苏军在滨海地区的行动也将失去突然性。

实际上,山田在战略上就包含了这一用意。按照关东军总司令部制定的防御计划,关东军应将三分之一左右的兵力配置在边境主要防御地段,依托筑垒工事和有利地形,抗击苏军的进攻,以掩护主力机动。其它三分之二的兵力作为战役机动部队,配置在纵深,随时准备前出至受威胁的方向,以反击苏军突破并阻止其进攻。这叫做“内紧外松”。

如果调换一下次序,先由滨海攻,再由外贝加尔攻呢?结果是差不多的,也就是山田都有办法将部队从一个方向调往另一个方向,从而依次击破各方面军的进攻。

要不把所有兵力集中起来,在外贝加尔、滨海或黑龙江沿岸的任何一点率先实现突破?这种一锤子买卖更不保险。关东军就算是守不住需要退却时,也可以继续从后方特别是朝鲜获得供应,预备队的到达更会加厚其兵力密度。这样一来,苏军就无法期望迅速结束战争,并很可能遭遇到与美军相仿的困境和尴尬。

经过研究,华西列夫斯基认为,三大方面军必须同时展开进攻,而且东西部最好实施相向突击——

关东军是在不得不与其他日军单位相对隔绝的情况下作战的。要把这种相对的隔绝变成彻底的隔绝,就要在主力实施突击的同时,设法切断关东军与其后方的联系。

若从外贝加尔突击,只能迫使关东军后退,达不到包围关东军和切断前后方联系的目的。不仅如此,外贝加尔方面军右翼还将面临日军在蒙古边境的筑垒地域的威胁。

基于这一考虑,外贝加尔的突击方向被改成了蒙古境内。作战意图也进一步明确为:通过东西部的相向突击来孤立关东军,通过北部的正面突击来协助分割和消灭关东军。

89拂晓,三大方面军主力同时启动,怒涛般地向中苏、中蒙边境席卷而来。

过去在西线,参战部队通常都是在相互衔接的情况下平行实施进攻,像远东战役中这样的进攻方式,自二战以来还是第一次。远东的情况异常复杂,各个方向的地理和作战状况又大相同,在这种条件下要组织、保持和协调好各方面军之间的紧密协同,对任何一个会战指挥者来说,都是一个非常严峻的挑战。

后来战役的整个进展过程证明,华西列夫斯基在这方面表现得相当出色。

 

 

 

同名实体书简介:本书讲述的是二战前后,日本和苏联在中国东北边境爆发的一系列战争,在这些战争中,日本关东军受到严重挫败直至覆亡,它直接和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抗日战争和世界格局。

当当购书地址:http://t.cn/RAgvz22

卓越购书地址http://t.cn/R2tUjaY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