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寸河山一寸血(896)

(2012-04-05 18:57:24)
标签:

密支那

中国驻印军

一寸河山一寸血

文化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896)
              “七七动员令”使远征军沸腾起来

 

 

 

 

第一个结,是要懂得中国士兵之心。

当天晚上,郑洞国以驻印军指挥部的名义向前线下达了动员令,号召在7月7日这一天向日军发动猛攻。

“七七”这个特殊日子的含义,老外是不可能明白的,但是每个中国人都能体会。

复仇,血耻,反攻。

“七七动员令”一到前沿,官兵便沸腾起来,嗷嗷叫着冲向市内。

光用血肉之躯去硬拼不是办法,第二个结,是要信任中国军官。

这时史迪威也看出调入缅北的美军将领不堪大用,同意参照孙立人和廖耀湘的模式,由驻印军的各师师长独立进行指挥。

如此一来,前线部队的攻击战术立刻灵动起来。

整个密支那防守体系,对驻印军威胁最大的是地下坑道。驻守日军原先大部分是北九州的煤矿工人,修筑坑道是其特长,在密支那的地下,坑道纵横交错,到处都是。

日本兵往坑道里一钻,任凭你怎样猛烈射击,他都不还手,等你接近十米甚至五米距离时,才猛不丁地把枪管从枪眼里伸过来,一打,就会给进攻一方造成惨重伤亡。

枪眼很小,加上树丛和蒿草的掩护,子弹射不准,手榴弹投不进。

针对日军的坑道战,中方将领创造了堑壕战术,即利用蛇形堑壕往前延伸,等接近对方的坑道时,便把一根根竹杆桶进枪眼。

竹杆前端捆着手榴弹,导火线已被点燃,好象过年放鞭炮,彭一声,可好玩了。

一个枪眼一串“鞭炮”,堑壕延伸到哪里,就灭到哪里,终于由点到面,使死的坑道败在活的堑壕手里。

搞定地下,还有地上。

日军把密支那城里的十几条街道和大小建筑物都变成了工事,活脱脱一个网状堡垒群。

驻印军搬出国内常用的敢死队战术,趁夜幕潜入其后方,将日军的通信设施完全予以破坏。

这叫心理战,经过两月攻击,日军早已是草木皆兵,试想想,钻在笼子一样的据点里,拿起电话,喂喂喂,里面却啥声音也没有,那是一种什么感觉?

正好孟拱河谷战役结束,公路粗通,特种部队可以过来了。驻印军组织强大的炮兵群,逐巷、逐屋进行轰击,战车营跟在后面冲,一明一暗两个心理战,咔咔一整,群魔再也舞不起来了。

83,中国驻印军发起总攻,密支那城防司令官水上源藏少将自杀,两天后,密支那战役正式宣告结束,罗斯福于当天亲自签发命令,晋升史迪威为四星上将。

在此之前,中印空运主要通过驼峰航线,那是一个著名的死亡航线,飞机不但会撞喜马拉雅山,还经常遭到日军飞机袭击,差不多每个月都有十多架飞机坠落。

控制密支那后,可以直飞密支那,从而使得印度到昆明的空运距离大大缩短,飞机再也不用玩死亡游戏了。

密支那战役结束,中国驻印军在缅北这块才算全部竣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