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寸河山一寸血(751)

(2011-12-23 09:16:30)
标签:

夏文运

李宗仁

台儿庄大捷

一寸河山一寸血

文化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751)
   夏文运是抗战中的谍战英雄,台儿庄大捷的幕后功臣

 

 

 

 

当年西南诸省反蒋,包括李宗仁、白崇禧、陈济棠这些人,都是日本人实行“以华制华”的重要目标。那段时间,到广西来做说客的“中国通”们有如过江之鲫,数也数不过来,这里面就有和萧振瀛进行过香港谈判的和知鹰二。

在与和知打交道的过程中,李宗仁发现和知的翻译官像是个“好人”。这种感觉,就如同他第一次见到张自忠一样,仿佛善良就清清楚楚地写在对方脸上。

于是私下里,李宗仁便让人把翻译官秘密约到家里。

这是个年轻的东北人,热情,健谈,有什么说什么,但是当李宗仁试探着提到“你的家乡已被日本人占据,你怎么还甘心为敌人服务时”,他忽然语塞,随之,两行热泪无声地从脸上滑落下来。

夏文运,辽宁省大连市人,家里世代务农,自小就读于日本人所办的中小学。据说他的一口日语说得比一般日本人都好,根本听不出是中国人说的,后因成绩优异,受“满铁”资助去日本留学,毕业于日本明治大学法科。

“九一八”事变前,夏文运在东北的大学教书,之后书自然没得教了,只能随逃难人群进入关内。他原来并不想给日本人做事,可是以他那样跟敌国沾边的文凭学历,显见得到哪都不受欢迎,找工作时处处碰壁。他又干不了别的,给日本人充当翻译官,借此养家糊口就成了唯一出路。

灯火阑珊处的夏文运看上去有说有笑,其实那不过是戴着一副面具在表演而已。

他虽然受过日本人的恩惠,却良知未泯,从来没有忘记自己的根在哪里,可也正是这样的人,却不得不以为侵略者服务来维持个人生计。

可以想见,当听到或看到“汉奸”、“走狗”这些词语时,这个年轻人会多么难过,内心又会处于怎样的煎熬和挣扎之中。

有时候,活着远比死亡更残酷,特别是当你面前没有出路,没有希望,甚至连解脱都无可能,只有在清醒中一味痛苦的时候。

因为怕熟人或家乡的人知道自己的底细,夏文运甚至把名字都改掉了,因“夏”与“何”字在日语中发音相似,他对外一直称自己叫“何益之”(益之是他的字)。

李宗仁的突然一问,瞬间就击穿了“何益之”的心理防线,后者泪如雨下。

李宗仁马上意识到,有门了,便紧跟着又问了一句: 何先生,假如中日之战爆发,你愿不愿意替祖国尽点力?

夏文运听后,一边擦拭眼泪,一边连连点头:如有机会报效祖国,当万死不辞!

从那时候开始,夏文运便正式成为李宗仁的高级情报人员,两人通过秘密电台和专用密码进行单线联系。

在台儿庄战役的初期阶段,五战区要防津浦线那么狭长的一个区域,而能调动的兵马又那么少,可以说每时每刻都惊险之至,但是李宗仁左右腾挪,依靠一群杂牌部队,硬是兜住了日军的南北合击,看起来如有神助。

其实这个“神”就是夏文运,有了夏文运,李宗仁也就拥有了自己的千里眼和顺风耳。

夏文运从上海租界发来的第一份绝密情报是:“日军南动而北不动”。于是李宗仁就把张自忠从北面调到南面,在淮河挡住了13师团。

第二绝密情报是:“板垣师团将从胶济线南下”。李宗仁急忙将庞炳勋调往临沂,以阻止板垣南下,可是后来眼看庞老爷子也吃不消,而当时南北又都很吃紧,怎么办?

就在此时,第三份绝密情报及时送到:“日军北动而南不动”。正是这份关键情报,促使李宗仁下定了从淮北前线抽调张自忠北援的决心。

可以这么说,没有夏文运作为超级耳目,李宗仁要想在前台当掌柜都颇难,更不用说取得台儿庄大捷了。

到了徐州会战后期,由于参谋本部对情报封锁得很紧,连和知鹰二这样的军部高级官佐都没听到一声风声,这才导致夏文运的情报工作暂时失灵了一段时间,也因此造成了李宗仁的多次判断失误。

武汉会战结束后,一连串的“胜利”使日本放松了对情报工作的控制,夏文运在上海的情报站重新恢复运转。

李宗仁的这条情报线索,直到太平洋战争爆发才被迫中断,那时日本人终于发现了这个藏在自己中间的超级间谋,立即在上海展开满城搜捕。夏文运东躲西藏,侥幸得脱。

在那些与魔鬼打交道的日子里,在没有正式的政府名义,也不接受任何报酬的情况下,这个人始终冒着生命危险为抗战搜集绝密情报,是一个真正的无名英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