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460)

(2011-07-16 19:45:36)
标签:

田代

宋哲元

天津

秦德纯

老蒋

正面抗日战场

文化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正面抗日战场(460)
     田代皖一郎让宋哲元上了当

 

 

拿不住王冷斋,日本人又来逼宋哲元。

在松井太久郎无计可施后,另一只“狼”(郎)来了——新近出任天津驻屯军司令官的田代皖一郎(陆大第25期)。

 田代从前任那里吸取教训,认识到再让宋哲元自动自发地搞“自治政府”已经没希望了,所以他要以“经济提携”为由,重点打经济渗透战。

无非又是要求修路开矿这些,反正以前萧振瀛在的时候没得逞的,现在又卷土重来了。

还是一堆老问题,但是宋哲元倍感吃力。毕竟最善应付这些麻烦事的人不在了。

当然,打了这么多年人事交道,宋哲元的太极功夫也不是一点长进没有,无非两手,一曰拖,一曰推。

拖,既不说是,也不言否,既不拒绝,也不答应,就那样摆在那里,准备摆个天荒地老。

实在拖不过去怎么办?

再推。

推给南京政府,向上面请示,以减轻自己的责任。

这手功夫,第一回用,那叫新鲜,第二回用,叫做简单,第三回用,就面临着穿帮的危险了。

田代上了两回当,就不肯再上当了,相反,他还准备让宋哲元上一回当。

他专门派了一个汉奸文人去邀宋赴宴,没说要谈别的事,就是吃饭。宋哲元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就去了。

到了田代那里,这鬼子二话不说,就和算计王冷斋一样,如法炮制地把一份早就拟好的“经济提携方案”拿了出来:签字吧!

宋哲元那天不知道是被酒给灌迷糊了,还是发现了“筵席帷幕后暗藏的刀斧手”,总之他竟然真的在上面签字了。

但是一走出天津驻屯军的司令部,给风一吹,脑子就清醒过来了。

我这是犯了大错啊。

想想看吧,连王冷斋那样的的“七品芝麻官”都能够无畏无惧,不辱使命,“主公”的表现却如此糟糕,真是有够窝囊的。

此时,宋哲元文倚秦德纯,武仗冯治安。

按照萧振瀛临走时的安排,宋哲元在两次“丰台事件”后,就对冯治安大加重用。

宋哲元属于中国传统社会里的那种孝子。由于老母住在天津,他经常要到天津去探母,暂离北平期间,就由冯治安代理军长。后来更任命冯为河北省主席,将29军的很大一部分军务都交由其主持。

现在,他深悔此次赴日本人的“鸿门宴”,由于没有早作准备,上了大当。为此特地对冯治安说,以后要是再有这样的事,咱们得商量好一个对策。

我去之后,如果一切都好,平安无事,那就打个电话给你,说一会儿就能回来。可是如果你在两个小时之内都接不到我的电话,那就证明情况不妙,得赶紧派兵把吃饭的地方给包围起来,以免我被日本人挟持。

说得挺好,可这毕竟是马后炮了。如今字据都在人家手里,怎么办呢。

不管它,那是他们逼着我签字的,当然无效。

白纸黑字,你说无效就无效?

宋哲元想了一下:那就还照老办法,给他拖着不办。

这回想拖就难了。当年何应钦的一张便条,都可以被解释为“何梅协定”,被紧盯不放,何况条款如此清楚,签字如此明白的一份正式协定。

被日方逼急了,宋哲元只好推到南京政府那里。老蒋不听犹可,一听大怒。

真是蠢到家了,这样的字你也稀里糊涂地签,脑袋长在肩上是干什么用的?

不准执行协定里的所有条款。

你不干,日本人哪肯让啊。

他们来逼宋哲元:别的缓一下还可以,但修路、开矿决不能缓。

宋哲元没有办法,惟有让29军驻南京代表到老蒋这里念苦经。

老蒋闭着眼睛思忖了一会,这样吧,到万不得已时,矿可开,但路绝不能修。

如果允许日本在华北修路,无异于“九一八”之续,这样的教训难道还不深刻吗。

宋哲元或许不知轻重,老蒋岂能不晓其中利害。

在日本人一阵比一阵急促的催逼下,宋哲元不得不再次派出代表,专程赴宁晋见老蒋。

老蒋的答复一点没变:矿可开,路不能修!

以前,你截留税款,我可以谅解。你在背后搞小动作,我也可以既往不咎,或视而不见。但是,修路涉及华北主权,即将触碰国策的底线,这是无论如何不能被允许的。

老蒋的脸都板了下来,表情从未有过的严厉和可怕。宋哲元知道后果严重,哪里还敢再把这事往南京“推”。

此时的北平舆论界也对宋哲元签字一事议论纷纷,有人甚至认为他可能是有意为之。

话说得好听,从此服从中央,不再以“特殊自居”,弄了半天,你不还在朝着“独立或半独立的方向走”吗?

宋哲元异常尴尬,感觉自己里外不是人。

拖和推都不顶用了,这时候他就想到了以前也施过的一招,那就是三十六计走为上,索性躲起来。

如果自己选择隐身,前台必须有人帮着打理,而打理的人,武可托付冯治安,文则须交代给秦德纯。

冯治安那边没有问题,本来很大一部分军务就交给他代理了,倒是秦德纯这里,责任太大,不知道对方愿不愿意,能不能够承担。

于是宋哲元便把秦德纯叫过去,告诉对方:现在日本人都把矛头针对着我,实在很难应付,不如我请几个月假,托辞到山东老家去给死去的老爸修墓,这里由你来负责周旋,你看怎么样?

我相信,你一定会有“适当应付办法”的,而且字是我签的,我不在,你应付时伸缩余地也比较大。

萧振瀛走后,宋哲元最信任的就是秦德纯。他认为这位老伙计在他面临困难的时候,一定会慨然应之,未料“秦军师”却是一脸难色。

相比于“萧军师”,“秦军师”在与“主公”相处时更加注意把握分寸和尺度,言语行动都十分小心,就生怕一点不慎引起对方的猜忌。

朝廷之上,最信任有时也就意味着最危险,所谓伴君如伴虎是也。现在“主公”说希望自己离开后,这里由你负责,结果你痛痛快快就答应了,给人印象乐得跟什么似的,你意欲何为?

在这方面,萧振瀛倒是个爽快人,喜欢勇挑重担,可他不就因此吃亏了吗,还吃了大亏,从此失去了“主公”的欢心,连栖身之所都找不到了。他秦德纯可不愿做第二个萧振瀛。

所以得婉拒,一定得婉拒,还要记住提醒宋哲元:中央现在把防守华北的责任都交给你,即使你老人家躲在山窝窝里,一旦出了状况,老蒋还是一样会拿你是问的。

听起来,好象是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的意思,可这就等于告诉“主公”:整个华北都是你的,离了你,谁都不要想逞英雄。

知道宋秦的关系为什么一直都那么好,就跟从小玩到大的“发小”一样吗?

就因为宋哲元认定秦德纯这人“人性”,无野心,是个“忠臣”。

那我就留下来再看看吧。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