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正面抗日战场(281)

(2011-04-02 12:24:48)
标签:

刘景山

亭山

萧振瀛

赵登禹

正面抗日战场

文化

分类: 一寸河山一寸血

这是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的310日,已近傍晚。

黄昏,夕照,刀光,剑影,勇气,热血。

最好的武侠小说,也难以尽述真实战场上的这种刀刀见肉,招招见血的生死搏斗。

日军当场被砍得人仰马翻(“长城之坡,尽弃遗尸”),连赵登禹本人的两口刀都砍缺了刃口。

29军的大刀猛,关东军的剌刀技术也并不赖,以猛对猛的结果是,特务营亦损失不小,全营伤亡400余人,包括营长王宝良在内的8名将官当场战死。

面对着中国武术,日本武士道再一次失了锐气。

在这次殊死搏杀中,赵登禹也受了伤,不过不是被鬼子的剌刀捅的,而是被日军投掷的炮弹给炸了。在受伤的情况下,他仍力战不退(“裹伤陷阵”),大大振奋了部队士气。

鉴于王长海团连战两日,一半人被打光了,松亭山阵地遂由增援上来的一团一营接防,指挥官为冯治安的部将刘景山。

王长海之后,轮到刘景山受考验了。

老婆山上的日军怎么看西北的那块高地都不顺眼,非得把它铲平不可。

知道对面的中国军队没有重武器,从早上7点开始继续对松亭山进行覆盖式炮击,刘景山被打得头都抬不起来。

3个小时过后,炮火转向,集中向高地西侧轰击。

这也是日军炮兵的一个典型打法,即先整体再局部。整体攻击是为了施加压力,首先从精神上压垮对方,如果对手精神和意志力稍弱,这一轮还没结束,就立刻会出现慌乱,乃至溃退的局面。

东北军的很多部队就是因为吃不消这种急风骤雨式的炮击而迅速败下阵来的。

但与东北军相比,29军的战斗纪律和意志显然要坚挺得多,不是那么轻而易举就能被你干倒的。

这种情况下,整体攻击也能实现另外一个目标,那就是通过火力判断对方在阵地上的兵力配置。

炮弹一排排砸过来,你不可能一直趴着不动,肯定要移动的。一移动,就能看出虚实。

高地西侧的是一个营,正是兵力相对较为薄弱的那一侧。

局部的炮火都是奔那里去的。

果然,在炮击过后,日军便集中了一个大队向高地西侧发起猛攻。

激战数小时后,高地西侧落入敌手。

正面是强敌,西侧又失守,松亭山眼看有不保之虞。

在后方,29军决策层包括宋哲元、萧振瀛在内,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外界甚至有29军可能会因顶不住,弃阵而逃的消息。

萧振瀛奉命再至保定拜见老蒋,并慷慨陈词。

谁说29军不行的,我们一定打到底,如果真的“事至不可为”,大家也会以一死报国。

正为调援兵的事忙得焦头烂额的老蒋听了,自然很是欣慰,马上拨出钱款,让人跟着萧振瀛到前线去劳军。

到了三屯营,张自忠、冯治安都在那里,见到萧振瀛就都流了眼泪,说你不知道前线打得那个惨啊,上去一个连,活下来的只有两三个人,再上营,然后上团,都一样。

何应钦为此还专门从北平发来过一份慰勉电。

在电报中,他对赵登禹的伤势尤其关心,并提出,如果“伤势较重”,难以坚持,可像关麟征那样,把前敌总指挥一职交给他人,这样,“损害较少”,也不会影响部队的作战行动。

当时的何应钦的确日子不好过,刚刚从少帅手里接过指挥重任,古北口和喜峰口就都打到了这种样子,乃至一个师长(关麟征)一个旅长(赵登禹)都受了伤,两个人又都是前线负总责的军事主官,这令他如何不忧心如焚。

萧振瀛也很担心,临阵换将,向为兵家所忌,何况喜峰口争夺战正处于生死攸关之时,如果此时把赵登禹这样的主将换下来,无疑会动摇军心。

他先打听了一下赵登禹的伤情,得知后者只是腿部受伤,并不十分严重,心内稍安。

接着,他就给赵登禹打了个电话,听说你腿上挂花了,要不要紧?

是慰问,但还有更多的意思包含在里面,那就是你还能不能战,或愿不愿再战。当此之时,别说受伤了,有人没受伤都可能装病躺医院。萧振瀛知道赵登禹不是这样的人,不过他更希望听到一个明确而响亮的答复。

回答果然没让他失望:区区小伤,无足挂齿。

萧振瀛暗自松了口气。

那么,希望我们大家都能死于前线,为国尽忠。

后者慨然应诺:好!

对于赵登禹这样的爽直汉子来说,这一个字的承诺可不是随便说说,那是要用行动兑现的。

既然信得过兄弟,我就决不会给你萧大哥丢脸。

接了萧振瀛这个电话,赵登禹的腿也不疼了,与刘景山一起,把阵地上所有能集中的部队都集中起来,带队向西侧高地反攻。

不管付出多大代价,都要把高地再夺回来。

这回老赵衣服也不穿,赤着膊,提口大刀就冲到了前面(“赤臂衷创,身先士卒”),一副要搏命的架势。

带伤上阵的前敌总指挥在做榜样,还有哪个小兵好意思开小差的,于是“军威大振”。

人不怕死,连炮弹似乎都失去了威力。弹雨尽管肆虐,却仍挡不住29军的这种玩命打法,毕竟炮轰也好,射击也罢,都是有空隙的。一批人倒下了,另一批人就乘势冲到高地下面,搭人梯的搭人梯,攀石头的攀石头,一口气爬了上去。

在高地上,双方继续肉搏达两小时之久,而29军的损失也再度翻番,士兵伤亡达500多人,连排长13员阵亡,受伤将官更达20余人之多。

为了争夺一个尺寸之地,杀到如此惨烈,所谓“血满长城之窟”,诚非虚言。

对于萧振瀛来说,有赵登禹在前线继续指挥,这心就定了一半。

但只要喜峰口战局不能得到根本扭转,那另一半心就还悬在那里。

 

正面抗日战场(281)
          血满长城之窟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