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大地(269)

标签:
徐永昌山西老蒋老阎正面抗日战场文化 |
分类: 正面抗日战场2 |
看来还是自己诚心不够,那来更猛的。
老阎使尽吃奶的力气,拿出了一份东西,这就是有名的“山西省政十年建设计划”。
要说这份草案还真算得上是老阎呕心沥血之作,它的主旨,就是要“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搞建设”,把山西建成抗战的前沿基地。
我再也不跟你调皮了,就给你当小弟,在前面替你老人家出力流汗,挡着日本人,这总可以了吧(“锡山治全国而不足,治两省而有余”)。
老阎认为,他心诚到如此地步,老蒋看了一定会感动得流泪的。
可是偷眼一看老蒋那样子,老阎顿时心凉了半截。
这位看上去仍然一副无动于衷的表情。
老蒋心里门儿清。以前每次华北这边反蒋,后面都有这个阎老西在后面捣鬼。趁着这次中原大战的机会,好不容易才把他赶了下去,怎么能再做放虎归山的事呢。
老蒋始终不松口,老阎再也按捺不住了。
嘴一撇,太原那边心领神会。
学生上街搞抗日示威游行,国民党山西省党部开了枪,杨爱源马上以此为由,封闭了国民党党部,连负责人也被抓了起来。
老蒋得知消息,连忙找山西省政府主席徐永昌谈话。
徐永昌摊开手,说自己毫无办法,因为山西境内没人听他的。
那他们都听谁的?
当然是听阎锡 山阎先生的了。
我徐永昌办不好这些事,只有阎锡山能办好。(“在我办是事倍功不到半,阎先生办是事半功不止倍”)。
据说徐永昌还曾经推心置腹地跟老蒋摊过牌。
中原大战后山西政治经济一落千丈,大家都怨声载道(“军政与人民均不堪其苦”),说明阎锡山当家还是有一套,他不出山,山西没准得玩完。
知道中原大战蒋阎有积怨,又干脆把话给挑明了。
阎锡山最大限度不过是你的政敌,而政敌是可以合作的(估计老蒋对这一点也是深表赞同,搞政治的,没有永远的敌人,也没有永远的朋友嘛)。
接着辟谣。
人都说老阎抠,其实抠来抠去,也没往自己兜里抠,都花到“公家”上去了,这说明什么,说明他是一个最称职的公务员!
最后一点,徐永昌说的很不客气,却也可能最能打动老蒋:“你不但有与阎先生合作的必要,将来他还会有帮你的时候”。
徐永昌靠嘴,其他人就靠行动。老蒋的脸色一缓和,山西省党部那个负责人立马就被放了。
既不跟我争(权),又说要帮我(忙),老蒋终于被说动了。正好那时候“一二八”淞沪会战已经进入庙行大战的阶段,山西这里确实也不容再有闪失,老蒋一伸手,就把老阎捞了上来。
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2月20日,阎锡山被委任为太原绥靖公署主任,重新爬上了山西土皇帝的宝座。
等到阎锡山位置坐稳当,又轮到老蒋犯愁了。
虽然老阎看上去已无多少再次造反的胆量,但你也别想轻易摸到他的窝里面去。
山西不通车(路轨跟全国其它地方不同),不配合,不鸟你,像个剌猬一样,让你无处下嘴。
萧振瀛给老蒋带来了开心药丸。
他第三次拜见老蒋。一见面,也不再说什么西北军,29军了,口口声声都是“咱们的部队”。
有“咱们的部队”在山西,准帮您看好那个不安分的阎老西。
萧振瀛还表示,29军有意找机会北上,开进晋东的阳泉,对西北军的“世仇”阎锡山负起监视的任务。
这帖药正治老蒋的心病,立刻转忧为喜。
既然笑了,下面这个口就比较好开了。
29军恨阎入骨,非常愿意为您效忠,不过他们现在遇到了点小困难,缺乏经费。
这个容易。
老蒋当即刷刷两笔,拨特别费每月30万,并承诺追加每月军饷。
这趟回来,萧振瀛一次就先带回了两个月的特别费:60万!(一说为50万)
随银子在一起的还有清单,就象现在的工资单一样,给你详细标明每月增加的各种军饷收入,对此,那些苦惯了的西北兄弟都觉得非常稀奇,他们这才知道,原来当兵是可以拿这么多工资的,而且可以拿全。
原先在老西北军的时候,基本就只能管个饱饭,每月只能发几块钱“鞋袜费”,就连这也从来没有发全过。
经过萧振瀛的上下打点,这支寄人篱下的部队也开始过上了像模像样的生活。
可是,好日子总是不能长久。没过多长时间,有人来赶他们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