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河梦里著史人

标签:
张自忠关河国民党军队台儿庄战役正面抗日战场文化 |
分类: 重走正面抗日战场 |
作者以幽默、或浪漫、或激越、或悲壮的笔调,带着读者重新走进黑土地,走进上海滩,走进大西南,领略曾经有过的那些铁甲和鲜花,眼泪和欢笑,欣慰与悲怆。
书架上,关河五十州的《正面抗日战场》系列的第一本书是《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
田园学者著铁血风云
有人称其为“田园历史学者”,这个词看起来清新而沉重。“我想这样说,因为我的视角比较平民化,而且我也对实地考察历史兴趣浓厚”
十年前关河开始构思正面抗战史,他认为,真正的历史在民间。
关河的老家苏南,当年曾是淞沪会战的主战场。而关于当年的国民党军队,“概念里,那就是一群混蛋,怎么能抗日呢?”
他为记者举例说道:现在一般涉及到抗日的影视剧,出场国民党军队通常都是衣冠楚楚,装备精良。怎么还打不过日本人呢?
真实情况并不是这样。
“参加长城抗战的中央军在开到北京长城一带前,连路费都凑不齐,是借的。”
关河写的这部抗战史,确切的说就是专门讲正面抗日战场国民党军队抗战的。
“我认为,我已经用了最大努力去接近历史的事实,至于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只能限于个人能力以及其它一些众所周知的客观原因了。”
重拾历史
几番下来,关河更认为他笔下的历史与我们绝大多数人所知晓的历史差异很大。“很多抗日影视剧都是在意淫。”
他所说的意淫,是指影片没有顾及到当时的实际状况:中日国力的差距、人的复杂性、中国内部自身的很多问题。
关河所崇敬的抗战英雄,像张自忠、孙立人、廖耀湘、陈长捷,“都是悲剧人物,但他们无愧于那个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重新认识历史,他觉得,历史观点的变化反映了整个时代的变迁,他们(原国军将士)都是时代的弄潮儿,他们付出了,虽然他们不一定能得到应得的,但这个民族如果能继续存在下去,一定会记住他们的名字。
而当初出版社的主编告诉他,“‘正面’是所有他能看到的描写抗战那段历史的书中,最为特别的。”关河当时还担心,“这书也许敏感,你们能出吗。”
“他说,我们尽最大努力。”
关河更认为“民族要想复兴,如果离自己最近的一段历史都混淆不清,怎么复兴呢。”
狂人?文人
面对别人“抗日历史狂人”的评价,关河选择了谨慎的甄别—— “我觉得我不狂啊,你觉得我狂吗?”
他曾以一个老百姓的身份寻访历史,不过他坦言这次到北方去,沈阳的朋友相助甚多,“这一路上交了好多朋友,北方人讲义气,够朋友,我很感谢他们。”
张自忠、赵登禹沉迷鸦片,日军突袭,汉奸潘毓桂告密,南苑血战1000多学生兵流泪拼杀……关河的书中如是写道。
“为什么长期以来会被有意无意回避呢,就因为我们的历史观太片面了,其实真实的人都是有血有肉的,甚至每一时期表现都不一样。”
更少为人知的是,因一个口号,守平津的二十九军成为日本人眼里最可恶的中国军队。
这句口号是:日本军阀,国民之敌。
“因为二十九军建军时是以日军为假想敌的,他们连士兵吃饭时馒头上都刻这个字。”
关河希望可以写完正面战场的国民政府军队抗战。
“我做了一件想做的事,这应该是好事。”
——————————《长城月报》2010年10月刊,略有删节
著名的常德会战,与日军进行巷战的抗日将士
1945年,北京太和殿,指挥过台儿庄战役的孙连仲将军等人在接受日本投降仪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