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抗日战场——我的家在松花江上(97)
标签:
古贺锦西张国栋民团流通券文化 |
分类: 正面抗日战场1 |
张国栋到了锦西当县长后,印发了一些地方流通券,从老百姓手里捞走了不少钱。这流通券不是黄金,战乱一起等同于废纸。等到锦州危急,张县长想跟着黄显声他们一块走的时候,就发现走不了了。
大家伙一把拖住了他。
先别走,你得把话说清楚,这个流通券还值不值钱。要不你给我黄金,我把流通券还给你。
这么一拉一扯,倒霉的张县长就落下来了。
眼下,先应付日本人要紧。张国栋把县衙里留下来的人都召集到一起,一清点,少了一个人。
这兵荒马乱的,少谁都正常。他也没太在意,便带着一众人等欢迎城外的“皇军”去了。
张国栋在日本留过学,知道一点“迎宾”的规矩,仓促间,竟然连日本国旗都赶制好了。
古贺带着他的骑兵联队一摇三摆地过来了。张国栋诚惶诚恐组织起来的“迎宾仪式”自然让他很是受用。
接着,又挺着胸脯,把张国栋这帮人召集起来开会,让他们组织维持会,以维持当地的“治安”。
一伙新晋汉奸无不胁肩谗笑,附首贴耳,没有一个不把这位古贺太君当太上皇给贡着敬着的。
看来官大不大都不要紧,有感觉就OK。
可是古贺太君,你的面子是肯定有了,但命马上就要没了。
因为已经有一帮强人在那里磨刀了。
《中庸》上记载有这么一句话:“宽柔以教,不报无道,南方之强也,君子居之;袄年华,死而不厌,北方之强也,而强者居之。”
以上这段话,是孔老夫子几千年前对他的学生子路说的。那时候他就看出来了,北方人不怕死,凶猛,是一群“强者”。
锦西葫芦岛就是一个再典型不过的“强者居之”的北方之地。
当然不是指城里,而是指乡下。
在锦西的乡下,盛产溜子。
不用猜了,这不是什么好吃的水果。跟胡子的意思差不多,其实指的是“道”上的朋友——绿林好汉。
与之相适应的是,为了防溜子,锦西农家几乎户户有枪。
买枪的银子还都是各家各户从自己口袋里摸出来的。别地方的人有钱了就拿出来再买地,这个地方的人都想清楚了,地再多也是进贡给溜子的。那还不如买枪划算,至少可以守着家里的一亩三分地不致饿死。
于是,枪便成了宝贝。有地有钱的单买,没这种经济实力的就搞拼车,合起来买。最后十几户几十户上百户,便可以凑成民团。
锦西的民团,那是遍地开花。
民团和溜子本来是死对头。日军来了却使他们有了被捏成一堆的机会——但凡身上有点血性的,谁会拒绝团结起来保家卫国,一道打鬼子?
当然这中间还需要有一个人会捏合。
张国栋组织“欢迎仪式”时,不是少了个人吗?
这个人是锦西县公安局长苑凤台。
这苑凤台可不是一般人,他也是东北讲武堂毕业,跟黄显声是同一期的。
作为东北地区最知名的军校,讲武堂还是出过点人物的。
苑凤台没出席张县长的“欢迎仪式”,他去准备自己的“欢迎仪式”了,那就是带着全县民团给古贺太君好好地喝上一壶再说。
按照当时的规定,如果县长不是军人,民团可由公安局长掌握和指挥。
除了能领导民团,苑凤台还有一个特殊的人脉关系。
他和当时主要的一个绿林首领有远亲关系,通过这个亲戚,苑凤台又取得了绿林好汉们对联合作战的认可,这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民团无实战经验和战斗力较差的弱点。
黑道白道都齐了,那就跟鬼子干吧。
群众的优势就是人多力量大,虽然不是正规军,但呼拉拉的一大群,一下子就把锦西县给围上了。
这时,朝鲜龙山师团向锦西运送辎重,又来了几十个日军官兵,也给一道围在了里面。
古贺一看,外面这么多人,这么多枪,黑压压的,这不是东北保安总队杀回来了,又是什么?
身边加上辎重兵,也就一百来人,要对付一千个敌人,哪怕是警察兵,也够受啊。
遇上这种情况,平常军官就得呼叫救援了。可古贺不一样,人家日俄战争时就从事艰巨的地下工作了好吧。
感觉身陷大难之中的古贺大佐,此时很有一种要做点成绩给全世界人民看看的勇气和果敢。
他决定“先发制人”,自己拯救自己。
古贺按人头分了一下工:松尾少尉率辎重兵回锦州领弹药给养兼报信;村上中尉带领少部分骑兵在县里守着;他本人则亲率骑兵联队的大部分步骑兵出来“扫荡”。
本来人就不多,他还来了个兵分三路,做个骑兵联队长真不算屈才。
锦西县长张国栋现在已经把古贺当成他的新主子了,在古贺出发前很体贴地劝他谨慎从事,免得小命玩完。
古贺反而来劲了。这时候不充英雄什么时候充。
他笑了笑:不过是一些小毛贼而已,看我手到擒来。
一上战场,“英雄”就被卡住了。
民团的人虽然没什么作战经验,但架不住人多,而且不讲战法,“瞎打”。
“瞎打”的意思是,他们不跟古贺的套路走。
行军中的日本骑兵
PS:打个广告,《正面抗日战场》第一册实体书已经上市,新华书店、当当、卓越均有销售。
当当:http://product.dangdang.com/product.aspx?product_id=20930476&ref=search-1-pub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