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面抗日战场——我的家在松花江上(48)
作为奇才,一般都不太善于搞人际关系。石原也是如此。
但是欣赏他的人倒也不少。参谋本部军事课长永田铁山大佐(陆大23期)就是其中之一。
提起永田铁山,当年可算是一个人物。在巴登巴登泡温泉的狂人里面,这位仁兄是和冈村宁次肩并肩挨在一起吹过老牛的。
民国二十年(1931年)春,永田铁山到满洲视察,发现沈阳城墙比较坚固,一旦攻城还得用上重炮。
回去后就批了个条子,从国内支援两门大炮给关东军。
这两门大炮口径都达到24公分,块头不小,如果堂而皇之运过来,那挑衅打架的姿态就太露骨了。
所以得保密。
大炮首先被拆卸开来,炮身被放进一个好象棺材的大木箱里,然后再搬上船。为了隐蔽身份,这艘装炮的船既不是军舰,也不是货轮,而是一艘货真价实的客船。连负责装卸的士兵,都穿上便衣,扮作了船上拖运行李的苦力。
就这么累死累活,神神秘秘地拖到沈阳附近,却发现了一个事先谁也没有想到的雷人问题——装不起来。
接收大炮的单位是独立守备第2大队,他们平时主要就是负责看守铁路的,大炮运过来后,大家都傻了眼,因为不会装。
想调人来帮忙吧,又怕泄露了机密,只好摸索着自己干。但干也没法好好地干,得偷偷摸摸地干。
说出来很搞笑,他们把装大炮这门活整得像个地下工作一样,除了避中国人外,主要还是为了躲自己人。
尽管运炮的路上小心了又小心,但日本外务省可不是吃素的,探子到处都是,不知怎么让他们听到了风声。
外务省帮军人擦屁股擦怕了。一听关东军有异动就两眼直冒金花,不知道这帮小子又准备惹什么麻烦出来了。
没有确凿证据又不敢跟军部说,他们只好找借口,三天两头派沈阳领事馆的人去守备队驻地附近转悠,就想从中发现一点秘密出来。
这下好了,白天就别想把大炮搬出来装了。
“临时技师们”最佳的工作时段是深夜十二点到凌晨三点,一个个都熬得眼睛通红。
一群人白天睡觉,晚上工作,总得有个理由吧。
正式理由是:打井。
就这样,紧赶慢赶,等两门大炮装到好,也用了两个多月时间。
看到地上一个螺丝都不剩了,大家伙总算松了一口气。这时候巨晕的事情又发生了——没人会操作。
你别看《集合号》里的“谷子地”连长想冒充炮兵似乎很容易,其实满不是那么回事。
炮兵之所以能成为一种独立兵种,那可绝对是一个纯技术活。普通步兵上去填个炮弹可能没问题,但要瞄准就一准得抓瞎。
但既然是领导特意关照给送来的,又费尽周折地装了起来,怎么着也不能再提出来退货,石原只好自我解嘲:反正离得很近,也用不着瞄得太准,只要起到吓人的目的就万事大吉了。
真正对石原的惊天行动起到强有力后援作用的,是他的老前辈、“光荣退休”的河本大作。
“皇姑屯事件”结果不圆满,把事情搞砸了的河本很不甘心,退出现役后,这老小子靠山吃山,傍水喝水,到满洲铁路上去混了。
眼看着石原等一帮“后起之秀”在那里折腾来折腾去,他也心痒难耐,自己不能亲身参与,就出钱赞助。石原“满洲行动”的活动经费几乎都是河本一个人掏的腰包。
前车之鉴,后车之覆。石原拿了老前辈的钱,却也没忘记吸取老前辈的教训。那就是坏事要么不做,要做就做绝。这回可不是杀一两个人的问题,而是得把东北军统统干灭,由日本人独霸满洲。
为此,他也给自己和关东军投了一个“保险”,那就是想方设法把日军驻朝鲜军队调至边境,随时准备越境支援。
地点选好了,人马配好了,万事俱备,就等那个预定的日子到来。

永田铁山是日本陆军中的著名人物,他对石原很是欣赏

民国时的沈阳城墙,高大坚固,可知日军要攻城并不容易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