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能量的消耗
(2010-07-08 13:27:25)
标签:
杂谈 |
人体消耗能量不仅是维持生命活动,以及从事各种体力活动,还要面对成长、怀孕、疾病、创伤等,同时,食物的消化与吸收也需要消耗能量。因此,机体的能量消耗主要由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的热效应和生长发育四方面构成,其中正常成人能量消耗主要用于维持基础代谢、体力活动、食物的热效应的需要,而孕妇、乳母、婴幼儿、儿童、青少年、刚病愈的机体还包括生长发育的能量消耗。
一、基础代谢 (basal metabolism, BM)
基础代谢是维持人体最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能量消耗,是指人体在清醒、空腹、安静而舒适的环境中、无任何体力活动和紧张的思维活动、全身肌肉松驰(静卧)时的能量消耗,即指人体用于维持体温、心跳、 呼吸、各器官组织和细胞基本功能等最基本的生命活动的能量消耗。基础代谢的高低可以用基础代谢率来表示,基础代谢率(basal metabolic rate, BMR)是指单位时间内每m2体表面积人体基础代谢所消耗的能量,用kJ/(m2.h)来表示。
采用体表面积是因为人体基础代谢的能量消耗与身高、体重有关,但单纯的身高或体重与基础代谢率的相关性不大。人体的基础代谢率和体表面积成正比,研究表明,按单位体表面积计算,即使大象和老鼠相比,其基础代谢率也一致。
在测定基础代谢率时,为保证基础代谢率测定的准确性,测试者应保持清醒、平静,以排除高级神经活动的影响;平卧并全身放松0.5h以排除肌肉活动的影响;室温保持18~
15℃以排除外界温度的影响;空腹12~14h以排除消化活动的影响。
体型与机体构成:相同体重者,瘦高体型的人体表面积大,其基础代谢率高于矮胖者;人体瘦体组织消耗的热能占基础代谢的70%~80%,这些组织包括肌肉、心、脑、肝、肾等,所以,瘦体质量大,肌肉发达者,基础代谢水平高。
年龄及生理状态:生长期的婴幼儿基础代谢率高,随年龄增长BMR下降,一般成人低于儿童,老年人低于成年人;孕妇因合成新组织,基础代谢率增高。
性别:女性瘦体质所占比例低于男性,脂肪的比例高于男性,因而同龄女性基础代谢率低于男性5%~10%。
环境温度:寒冷气温下的人群基础代谢率高于温带气温下的人群。
应激状态:一切应激状态,如发热、创伤、心理应激等均可使基础代谢升高。
此外,种族、内分泌、情绪以及过多摄食等都影响基础代谢。
二、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
体力活动的能量消耗也称运动的生热效应(TEE),是构成人体总能量消耗的重要部分。人体能量需要量的不同主要体现在体力活动的差别。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消耗的能量,主要取决于体力活动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体力活动一般包括职业活动、社会活动、家务活动和休闲活动等,因职业不同造成的能量消耗差别最大。伴随我国经济发展,职业活动(劳动)强度及条件的改善,已建议将我国人群的劳动强度由5级调整为3级,即轻、中、重3级,根据不同级的体力活动水平 PAL(physical activity level)值可推算出能量消耗量。
不同人进行相同的活动,能量的消耗也不尽相同,影响能量消耗的因素有:(1)熟练程度,熟练工作者的能量消耗低于不熟练者;(2)受关注程度,受到关注时能量消耗增多。
三、食物的热效应(thermic effect of food, TEF)
四、生长发育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