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嗨天津”广场舞大赛拉开帷幕 天津广电网络记录选手风采展示天津魅力

标签:
广场舞 |
分类: 娱乐前沿 |
一提起广场舞,很容易让人想起那些在小区空地或是花园里,一边用大喇叭放着流行歌曲,一边翩翩起舞的中老年妇女,但在7月19日当天参加比赛的来自静海区的12支舞蹈队伍却让人眼前一亮:她们不仅服装整齐,舞姿还相当专业。天津市河东区体育总会健身秧歌协会会长、本场比赛的裁判王文霞认为,这次本赛与以往最大的不同就是选手们年轻化、专业化。“这些选手年龄最大的71岁,最小的40岁,而且她们有不少人都受过高等教育。其实广场舞并不是随着节奏在那里简单地扭动,它也是有舞蹈分类的,像今天就有腰鼓、排舞、民族舞、秧歌等舞蹈形式,而且有几支队伍颇为专业。希望通过这次比赛改变人们对广场舞的认识,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
广场舞历来被认为是女性专属活动,但比赛当天有一只队伍里却罕见地出现了一名男性舞者,着实令人感到惊奇。原来这位是来自静海区良王庄胡家村健身腰鼓队的领舞王法录,身为小学音乐教师的他一开始只是作为队伍的编舞兼艺术指导,如果谁有事儿没来,他就临时代替。后来,因为人缘颇佳,舞跳得又棒,王法录就被队员们一致推举为领舞。对此,他腼腆地说:“其实我就是个配角,主角还是她们。我原来教她们的时候,就是希望能够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让大家都开开心心的。”

作为当天参赛队伍中最年轻的一支,静海区舞之缘舞蹈队平均年龄只有40多岁。别看她们年轻,舞蹈却跳得颇为专业,不仅获得了评委和观众的一致认可,更是得到了当场比赛的最高分。舞之缘舞蹈队队长杨德贞对本报记者说:“我们一开始跳的时候只是把跳舞的视频录好放到网上,看看有哪些不足然后改进,但没想到大家看到后都觉得不错,强烈要求我们从线上走到线下。”这个舞蹈队中既有银行职员、医生这样的上班族,也有个体老板,是广场舞这个共同的爱好让她们走到一起。因为每个队员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所以热爱舞蹈的她们只能每天早上5:30到6:30抽出一小时来练习。“我们这个年纪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阶段,生活负担其实不小,还好家人都很支持我们。能够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多辛苦都是值得的。”
曾几何时,广场舞因为噪音等扰民问题成了“过街老鼠”,面对这个问题,参赛的所有队伍都一致表示会在远离居民区跳舞,不会干扰别人。舞之缘舞蹈队队长杨德贞表示:“我们跳舞都不在居民区,像中考、高考那段时间,我们也会避开,谁也不希望休息的时候被打扰,我们也要换位思考,这样社会才会更和谐。”
■本报记者 刘杨 文/摄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