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拿白领不当演员  王浩:梦想离不开“较真儿”

(2016-03-10 16:27:30)
标签:

王浩

皓剧场

分类: 娱乐前沿

       7年前,他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从老师变成演员。4年前,他想不到自己有一天会从演员变为剧团创始人;他想不到在北京表演可以座无虚席,回到家乡却无人问津,他更想不到在演员比观众多,还负债经营的情况下,有一天会档期排满,“挂票”都难求……生活总是爱跟我们开玩笑,不同的是,有人一笑而过,而有人则拾起玩笑,串成故事,还给生活。王浩明显属于后者,而他一手创办的皓剧坊就是这样一群有心人的梦工厂。

别拿白领不当演员 <wbr> <wbr>王浩:梦想离不开“较真儿”

  毕业于天津大学表演系的王浩可以算是科班出身,个子不高嗓门高,这是你在看过王浩话剧后的第一个印象,眼睛不大,满脸都是戏,这样的“戏坯子”不演戏干什么都似乎有点“文不对题”的感觉。毕业后,王浩便来到了北京某艺术学校教授播音主持课,同时担任杭州电视台一档栏目的表演老师。体面的工作和丰厚的收入让他迅速跻身都市白领一族,然而舞台对于演员就犹如磁与铁,始终有着致命的吸引力,当机缘巧合的时候,“王白领”便毛遂自荐,顺利入选为北京雷子乐笑工厂的职业演员,并凭借自身努力,半年不到就升任主演兼总裁助理兼执行导演。“有句话说,梦想就是用来被打击的,当你踩着石头踮着脚去够那触手可及的果实时,脚下的石头一滑,忽而就能让你对人生重新定义。我爱话剧,我要做自己想做的话剧类型,但当我抬起脚走的时候,每每快靠近那颗果实,每每会有打击。”因为想要开辟天津话剧市场,做最好的津味儿话剧,王浩和几个同样热爱表演的80后一起创办了天津首家进行常态演出的小剧场话剧团体——皓剧坊。于是,一个个打着“梦想终结者”招牌的难题也纷至沓来。

      “起初最糟糕的时候,台上7个演员,台下三百多人的剧院只坐了6个观众,演员比观众多的话剧你们看过吗?”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创立伊始,票务、制景、编剧、导演、演员、灯光调试等岗位就已经各有人手、各司其职了。按照一个月出一部戏的节奏,人手不够是次要,票房压力、投入成本、舞台效果等一系列问题,像滚雪球般砸在王浩的心上,“第一部戏大家自掏腰包十几万的投资打了水漂,几个演员小半年没半点收入,台下以个位数计算的观众更是让人心酸,即便如此,我们也没有放弃。”景不顺眼就换,框架不行就练,故事不好就改,抱着破釜沉舟的心态,主抓剧本质量,王浩带着皓剧坊没日没夜地彩排、磨本子、设计舞美……“如今看来,梦想这个‘真儿’还是要‘较’的,万一成功了呢?”如今皓剧坊的票房已然稳居津城小剧场话剧的前三甲,每个演员也都收获了大批自己的拥趸,各种全国巡演也已安排在列。

  在皓剧坊的带领下,津城民营小剧场话剧的市场越来越火,几乎每周末各大演艺场所都爆满。竞争激烈了,王浩反而开心了,“这是好事,当初我的初衷就是希望繁荣天津话剧市场。我们有别人没有的优势——演员全部是专职,并鼓励大家多栖发展,剧作有自编自导自演的,也有引进外来编剧创作的,还有邀请知名导演执导的等等,力求为天津观众奉上口味各异的大餐。采访最后,王浩特为本报粉丝献上亲笔签名照。“皓丝儿们”注意啦,扫码关注“非常71”,签名照近期开抢哦!

                                                 ■本报记者 赵晓颖

                                  (转载需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