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受天津歌舞剧院之邀,由河北省歌舞剧院推出的舞剧《天边的鼓声》在天津大礼堂上演,扣人心弦的剧情、绚丽的舞美灯光和演员们灵动有力的舞姿,再配以紧凑震撼的鼓点,整场演出堪称惊艳,观众的掌声与叫好声更是不绝于耳。


据悉,《天边的鼓声》是河北歌舞剧院为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献礼剧,此次获邀来天津演出也是作为天津歌舞剧院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系列活动之一。这部舞剧共分四幕,包括序、“拜师、收徒”、“授艺、生情”、“鬼子来了”、“鼓王大祭,驱魔、打鬼”和尾声,通过河北鼓艺世家鼓师、大丫、冬娃在和平时期的幸福生活和战争中的悲惨遭遇的强烈对比,揭示战争的残酷,村民们在遭受日本侵略者残暴杀戮后英勇反抗显示了中华儿女不屈不挠的精神,最终回归“反对战争,祈愿和平”的主题。通过舞蹈来看,《天边的鼓声》有很明显的河北民间舞蹈的元素,不仅有拉花、落子、地秧歌,还有八极拳、太极拳等武术元素。河北民间艺术中的“鼓”更贯穿全剧,激昂的鼓点使得整部舞剧紧凑紧张、激励人心,让人忍不住热血沸腾。

在结束了这场惊艳的舞剧演出后,天津大礼堂又将迎来另一场精彩的民乐演出。为庆中秋、国庆双节,10月1日晚,天津歌舞剧院民族乐团将带来《春江花月夜》十大名曲民族音乐会,以“名曲”为主题的多首脍炙人口的中国民乐经典乐曲一一上演:欢快轻松、喜庆热烈的《喜洋洋》;优美抒情、意趣盎然的《彩云追月》;生动表现瑶族民众欢歌热舞喜庆场面的《瑶族舞曲》;幽怨凄婉、催人泪下的《二泉映月》;展现中国古代战场惨烈悲壮、生动感人画面的《十面埋伏》;用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欢腾情景的《百鸟朝凤》;细腻委婉、悠扬流畅的《茉莉花》等。民乐迷们到时候不仅欣赏到国家一级指挥董俊杰的精彩执棒,还能听到国家一级演奏家赵存才、张秀岭、马金槽等艺术家的二胡、琵琶、唢呐等独具特色的民族器乐演奏,感受中国民族音乐典雅的艺术气息。
■本报记者
李新蕊 文/摄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