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马小川的“另类”相声路

(2014-05-22 16:27:42)
标签:

电视报

另类

老太太

我知道

关键

娱乐

分类: 津门星空

    因为参加东方卫视《笑傲江湖》节目,天津选手马小川被推上了风口浪尖。缘何被推上风口浪尖?因为他说了一段创新版的马三立经典段子《查卫生》。创新马三立的段子就该在“浪尖上”吗?当然不是,最关键的这个敢于把马三立经典段子创新的马小川不是外人,他就是马三立的孙子。在大家的印象中,熟悉的是马三立的孙子马六甲,而对这个跟马老生活了22载的孙子马小川知之甚少,一直默默无闻的马小川是怎样走上相声道路的呢?在与本报记者聊起这个话题时,马小川有些感慨,有些欣喜,有些感恩,还有些忐忑。

认识马小川——《笑傲江湖》上的天津小伙儿
  一身红色长衫简简单单亮相《笑傲江湖》的舞台,马小川一上台便被刘仪伟猜中了底:“看来您是说单口相声的。”节目中,马小川坦言是一家养老公寓的负责人,相声只是他的兴趣爱好。被问及何时开始学说相声,马小川表示是从2013年底开始正式学习。虽然是初学乍练,马小川的抱负可不小:“我的目标是把天底下的老头、老太太都逗乐了。”
  来到《笑傲江湖》,马小川重新演绎了马三立的经典相声《查卫生》。他在相声中穿插了颇有节奏感的音乐,令相声带上了说唱的色彩。尽管学习相声不到半年,马小川的表演却是四平八稳,丝毫没有怯场。让马小川意识到有些糟糕的是,观众与观察员们的反应也同样四平八稳,笑声不多。
  听完马小川的相声,观察员问马小川为何要表演马三立先生的段子,马小川抖出了全场最大的包袱:“马三立是我的爷爷。”冯小刚坦言从马小川的腔调中依稀听到了马三立的影子:“我是马三立先生忠实的听众,我特别喜欢他。我给你通过,希望你能够把爷爷的幽默感和精气神找回来。这是冲马三立先生。”说罢,冯导便拍下了绿灯,最终马小川以三票通过。这也引起了网上“走后门”的质疑声,尽管《笑傲江湖》执行总导演朱慧回应时对马小川的潜力给予充分肯定,但马小川依然被推上了风口浪尖。
  在与本报记者聊天的过程中,全国多家媒体给马小川打来电话,想约他采访或做个回应,但都被婉言谢绝了。“事情会过去的,我不想多做解释,只想学好相声、说好相声。”
  而立之年学相声——不想让马氏相声断档
  马小川属鸡,今年32岁。在别人看来,年过三十才说相声有点晚,可马小川不但不这么认为,还于去年11月11日成立了“小川相声社”,扛起了相声这杆大旗。
  马小川透露,马三立先生深知做相声的辛苦,不允许子孙后代再从事相声事业。小川很听爷爷的话,当年他和爷爷坐车路过马场道,爷爷指着窗外的天津外国语大学说:“以后你就考这儿,学外语。”果然不负爷爷期望,高中毕业后,小川顺利考取了天津外国语大学。毕业后,他到一家金融机构工作,期间又考取了天津财经大学,并于2012年完成工商行政管理研究生课程。按爷爷预设的轨迹,马小川一路前行。
  随着在金融单位职位的不断提升,马小川的薪水也一路高涨,但此时钱在他眼里不过是个数字,诱惑力越来越淡。相反,相声这个“小宇宙”却随时随地都有大爆发的可能。上小学时跟爷爷去演出的画面总会浮现在小川眼前。那时候,马三立先生演出一般是先说一个20分钟左右的段子,然后鞠躬谢观众。听得上瘾的观众哪肯让他走啊,但马老当年已70高龄,如此强度的连轴表演有点力不从心。“每到这个时候,爷爷就跟观众说:‘下面,我让我孙子给大家唱一段儿,我先歇会儿。’我就上台给观众唱歌。”尽管经常给爷爷垫场,但马小川很遗憾没能和爷爷一起说过相声。“有一次我问爷爷,为什么不让我和他合作一个新相声段子,爷爷说:‘你不知道段子的意思,你就说不了段子。’”
  马小川还记得爷爷教他走《黄鹤楼》中的台步,那时候他才四五岁,爷爷就让他踩在爷爷的脚上,爷爷走一步,他就迈一步。马小川也还记得爷俩聊天时,爷爷不经意间点拨他如何攒包袱、如何抖包袱……如今,马三立膝下三子三孙,在马小川学习相声之前,只有马三立的长子马志明扛起了马氏相声的大旗。在高薪职业和心心念念的相声之间,马小川最终还是选择了继承爷爷衣钵。马小川坦言,家族使命感和对相声这门传统艺术的钟爱,是令他迈出这一步的重要原因,“我骨子里面还流着相声的血,我不想让马氏相声在我这一代断了档,想争取把爷爷相声的精髓学习下来。”
 辞职成立“小川相声社”——走上相声不悔路
  下定决心后,马小川就走上了一条相声无悔之路。首先,他先发狠切断自己的“后路”——辞职。已经成家的马小川知道父母和妻子对他辞职肯定会反对,于是就来了个先斩后奏。怕家里知道后引起轩然大波,马小川就在辞职后照常“朝九晚五”,穿着笔挺的西装去“上班”,到点提着公文包“下班”,其实他是去说相声了。还别说,他装得挺像,家人都没有识破。当马小川为自己的周详策划暗自窃喜时,他的媳妇最先发现了问题——到了发工资的时候,媳妇掌握的卡上没有一毛钱进账。百密一疏,媳妇追问起来,马小川只能如实交代。“至今,我爸妈都还是反对的,他们觉得我成家了,应该稳定下来才对,现在反而连铁饭碗都扔了,更没有着落了。”
  父母的担忧不无道理,马小川的“小川相声社”是自负盈亏的,演出赚钱现在还谈不上,只能往里干贴:“我现在就是把之前工作时攒下来的钱,投到相声社里维持日常运营。”凭借着对相声的一腔热忱,“小川相声社”吸纳了侯长喜、杨进明、王茗杰、刘洋、隋意、钱城、张庆柏、王家健、郑屹等老中青年演员。他们中有老艺术家,也有小川的同学、好友,还有来自各界喜欢相声的人们。为了相声,他们结缘;为了梦想,他们聚首在这个舞台;为了给更多人带去笑声,他们成了专门传递快乐的“快递员”。马小川一直都觉得,相声这条路很宽。
    老人园老人的点拨:学爷爷做人、做艺
  正如马小川在《笑傲江湖》节目中说的,他在忙乎相声社同时,还经营着爷爷留下的一家老年公寓。他常常为那里的老人说相声,逗他们开心。“替儿女尽孝 为老人造福”是当初马老创办“马三立老人园”的宗旨,马小川没忘。“爷爷在的时候,在园里跟爷爷一起生活过的老人,现在还健在的不到10个,他们和爷爷的感情非常深厚。我每次去看他们,他们都拉着我的手,和我聊起跟爷爷相处的点滴往事。我知道,他们看到我就会想起爷爷,而我和他们聊天时也常常‘穿越’,仿佛在听爷爷的教诲。”
 马小川说,那些曾和爷爷一起生活过的老人会拿爷爷这面“镜子”照着他,让他时刻看到自己的不足。“刚刚成立相声社那会儿,很多媒体的报道、大家的关注,让我有些飘飘然了。有一次,我回老人园去看望老人们,有位老人眼特独,看到我的状态马上就给我指了出来,他说:‘孩子,得跟你爷爷学啊,学你爷爷做人,不要狂妄,也不要焦躁。’这句话犹如醍醐灌顶,就像爷爷他老人家在点拨我。”马小川说,从那之后他明白了,真正的艺术不是折腾出来的,而是脚踏实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 
  爷爷留下的无形资产——名字和饭碗  
  马小川给记者讲了一个小故事:“有一年夏天,天气很热,他陪爷爷演出刚回到家。在楼下饭馆结婚的一对新人就来拜访,他们全家都是爷爷的粉丝,大喜的日子想请爷爷为他们证婚。爷爷说,他演出刚回来挺累的,就不下去了,随个份子为他们贺喜。但新人一个劲儿地求爷爷,爷爷见他们迫切又紧张的样子不忍再拒绝,就答应了。爷爷回屋让我给他拿来刚才演出的衣服,又整理了一下头发,便让我陪他下楼参加这场我们连新郎、新娘都不认识的婚礼。本来说好不讲话的,但爷爷不但讲了,还给来宾说了一个小段。结果回到家爷爷就病了,有点中暑,那一年他已经88岁了。”马小川记得,爷爷跟他说,这次病了他也是快乐的:“因为我是个演员,观众喜欢我,我就得尊重观众、对得起观众。”要做艺,先做人。作为孙子辈里与爷爷生活时间最长的一个,爷爷的一言一行至今都影响着马小川。
  走上舞台,很多观众曾经问过马小川,他这个名字是否有讲究。马小川说,这是爷爷留给他的“无形资产”:“我的名字是爷爷起的,其实就是‘小三立’的意思——把‘三’立起来,不就是‘川’吗?”其实冥冥中,就注定了马小川要端起相声这碗饭。于是他把“小川相声社”的演出大营扎在了爷爷当年经常演出的劝业场“天华景”,这也是一种致敬吧。
  然而真正开始说相声,马小川是又惊喜又忐忑。采访中,他不断流露出“怕毁了马氏相声”的担心。“虽然我是马氏的后代,但并不意味着我就能继承和发扬‘马氏相声’,因为这面大旗对于我来说实在是一座遥不可及的大山。”马小川希望观众能给他时间,他和他的“小川相声社”会不断进步。马小川说:“‘小川相声社’刚刚起步,我们欢迎喜欢说相声、喜欢创作相声的观众加盟,咱们一起制作快乐!”   “小时候,爷爷每次演出基本都带着我。我就在后台边上待着,看到的是爷爷的表演,听到的却是观众潮水般的掌声和笑声,那时候我就觉得相声的魔力太强大了。”聊天中的马小川坐姿微微前倾,一举手、一投足依稀有着马三立先生的影子。被问及是否会有一天后悔放弃高薪职业进入相声圈,马小川还是那般淡然,但语意十分坚决:“现在我的表演会有各种各样的遗憾,但我对投身相声这行没有任何动摇。”  

                            本报记者 王新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