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刀客家族的女人》 告别婆妈宫斗  演绎民族大义

(2014-05-15 16:15:44)
标签:

电视报

宫斗

敌人

戏份

筋骨

美食

分类: 娱乐前沿

    5月12日,由佟丽娅、杨烁、何赛飞、许还幻、高露、毛晓彤、郭鹏、曾虹畅等实力派演员联袂主演的传奇大剧《刀客家族的女人》在京举办开播发布会,该剧主创齐聚于此,主演佟丽娅为自己婚后的首部电视作品站台助威,气色大好、难掩新婚的甜蜜幸福。该剧讲述了黄土高原上血性、刚毅的刀客家族兴盛衰落,石泉寨葛家、余家、潘家三大家族错综复杂的爱恨情仇,男人之间的硬汉对峙、女人之间的正反交锋看点十足。

实力派主创幕后操刀
  《刀客家族的女人》由2011年度白玉兰奖最佳导演杨文军亲自执导,并有曾执笔《红槐花》《狼毒花》的资深编剧张晓亚保驾护航。这是一部在战火硝烟中带着满身血迹和污垢,怒吼着冲锋,带领观众迈向重整河山和曲折革命历程的传奇抗日大剧,主角是一群性格执拗,有豪气血性又不乏细腻情怀的女性。
  “我很多年没拍战争传奇剧了,看到剧本的第一刻就抑制不住地喜欢上了这个素材。它讲述的虽然是那个年代的事儿,但剧中人物身上的光彩却是当代人所喜爱和追寻的,每个人物都是一个多面体,性格饱满,具有当代性。这样的角色纠结在一起,能碰撞出很多特别的故事。”导演杨文军表示,这实际上是一部用年代戏包装的具有偶像性质且富于质感的情感大剧,“女人的江湖也是很有豪侠气节的,从固守陈规的余黄氏到性格倔强的葛大妮再到思想进步开放的明月,这些女人身上具有了男人的那种刚性的性格,在家族中刚毅坚强,在抗战中不屈不挠。”
    发布会上,编剧张晓亚表示剧本灵感来源于此前看到的一部小说,“我真没想到拍出来会这么震撼,这是个偶遇,也是个机遇。”和记者一起看过首播片花,张晓亚表示自己很激动,“整部戏的精髓都围绕石泉寨展开,这里的名言是‘男人不怕丢命,女人绝不丢脸’,刚烈侠义与凄美绝恋并行,看戏的观众一定要准备好纸巾。”
佟丽娅婚后首度“触电”难掩幸福
  就在人们对佟丽娅和陈思诚在大溪地举行的浪漫婚礼还意犹未尽的时候,新婚不久的新媳妇就带着自己的“转型”力作《刀客家族的女人》回归荧屏。剧中挑大梁饰演女一号葛大妮的佟丽娅此次一反常态,颠覆以往甜美娴静的屏幕形象,从以往清宫戏里的素言、都市爱情剧里的沈冰,突破到这样一部“热血筋骨”铸就的年代传奇剧中的“女中豪杰”。对她在该剧的转型,有人充满期待,有人表示怀疑,佟丽娅在发布会上回应:“葛大妮这个角色对我个人而言是一个大胆的突破,其实,一直以来我都很希望去尝试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这次终于让我等来了。相信大家对于每一个人物都有自己的理解,我不敢保证演绎的角色都可以获得观众百分之百的认可,可以保证的是我对所诠释的角色百分之百的投入,在这部剧中我真的做了不少突破和尝试,期待观众的检验。”
  剧中,佟丽娅与男主演杨烁的有不少对手激情戏,更上演了众多突破伦理的感情内容,在被记者问到老公陈思诚会不会吃醋时,佟丽娅淡定地笑言:“其实剧中很多都是借位,我们都是演员,会相互理解,他也在表演中跟很多女明星甚至男明星都有过类似的戏份,我还没说他呢!”
情感错综复杂的女人江湖
  《刀客家族的女人》颠覆了以往婆媳争斗、爱嚼舌根的女人戏看点,赋予女主角们坚贞顽强的个性特征。剧中,葛大妮(佟丽娅饰)带着女儿蛇娃被石泉寨的当家余化龙抢走,嫁给他顽劣不堪的弟弟余老八。余老八赌博输掉媳妇的事情在当地尽人皆知,而葛大妮之所以愿意嫁入余家,是因为她与余化龙之间多年的一段情感纠葛。过了门的葛大妮向余家种种封建家规挑战,搅得余家鸡犬不宁。余老八的媳妇石彩凤(许还幻饰)成为弃妇,她不择手段地报复余家,为报仇掀起一场又一场风波,从一个“坏女人”转而又一步步在家难国难中成长为自强的好女人。抗日战争爆发,誓死不向日本人屈服的石泉寨成为打击目标。长大成人的余老八的儿子余定邦成为汉奸,为石泉寨引来一次巨大灾难。葛大妮和石彩凤从互为敌人变为联手追杀余定邦,为石泉女人、刀客家族报仇。剧中,石泉寨女人们在民族大义面前集体开枪自杀的场面催人泪下。
  女人为主角的戏,感情自然是一大看点。对此,饰演余化龙的男主角杨烁在发布会现场评价了跟自己有感情对手戏的女人们:“葛大妮是我的初恋,性格就像夏天一般骄阳似火,爽朗热情;莲花是我的原配,出身书香门第,思想成熟,给人的感觉如秋天一般清爽宜人;明月是我的情人,更多的时候我将她看成女儿一般呵护,她为人处世总像春天一样朝气蓬勃。”杨烁还补充道:“虽然石彩凤跟我没什么感情戏,但她也算我的弟媳妇,尤其在剧中后期,备受压迫的她反抗起来有如冬天般冷冽绝情,性格中的黑暗面破冰而出,增加了剧情冲突。”
                         本报记者 赵晓颖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