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津味捞面条(上)

(2014-05-15 15:53:40)
标签:

津味

捞面

卤子

美食

分类: 老菜说吃食

    天津人的年俗里总说“初一的饺子初二的面”;郭荣启老先生在相声里也说“吃点儿好的,包饺子啊、炸酱面呀”;老菜在微博里显摆的最多的除了家熬鳎目就是津版打卤面。可见,在天津人的美食谱里,捞面至少是排在第二位的。
  在津味捞面条中,打卤面是正席正餐,喜庆、待客上得了台面。面条不论是宽的、窄的;圆的、扁的;手擀的、机轧的;白面的、杂面的,煮法基本一致。说到卤子,各家就有各家的高招,而且各是各的风格,你学了我的谱子,做出来未必是那个味儿,这就是家常的奥秘。老菜版的津版打卤面曾被@马千命名为“八仙打卤面”。实际上每次吃时,并非一模一样的食材搭配,完全看手头有什么,但做法却是在实践中不断充实稳定下来的方子。
  万变不离其宗,津版卤子里有几样基础食材是不可少的:鲜五花肉片、木耳、花菜、香干、面筋、香菇、冬笋,除了香菇和黄花菜,没有提味的东西,但搭配在一起就有了家常的味道。说起来也有意思,香菇和黄花菜都是干货才具有特殊的香气,鲜香菇基本没味儿,鲜黄花菜(就是萱草)还有毒,但干制后就脱胎换骨有了新的“意义”。香菇放在卤子里需要有煸香的过程,不然它吸收了咸卤子的汤汁,就会肉肉囔囔的只咸不香。把干香菇用水发开,洗香菇也有窍门儿,要顺着一个方向让水转起来,香菇的菌层就都打开了,缝隙里的细小沙粒就都随水流出,否则吃时会“牙碜”。香菇洗好,攥干水分,切丝切块儿都可,用小火慢慢煸炒,直到渗出香味盛出备用。黄花菜发开后要剪去硬根,不然影响口感,别嫌麻烦,所谓“食不厌精”嘛。面筋要用手撕块儿,不用刀切;香干要用刀横着“片”开,再切成骨牌块。咱们北方的冬笋就是玉兰片,最好冲洗干净里面的白粉末儿再切片。这是基本“标配”。
  其他就自由搭配了,如果以海鲜为主,那么黄蚬子、海虾仁、蟹黄肉、皮皮虾肉放在一起是不怕串味儿的。蟹黄、蟹肉最好用鸡蛋炒制一下,调味时放一点儿白酒和一点儿白醋,为了遮腥提香,但不能闻出酒味和醋味来。以山珍为主,白玉菇、蟹味菇、鸡腿菇主要吃口感,同时下锅倒也无妨,但台蘑、口蘑、榛蘑这些香气独特又各自不同的就不宜同时使用了,以免味道杂混。所以“八仙”之谓也是随意组合,没有铁定之规的。@马千给了基本配置:里脊——李铁拐、蟹肉——汉钟离、皮虾——曹国舅、虾仁——张果老、黄蚬子——吕纯阳、台蘑——蓝采荷、蟹味菇——韩湘子、香菇——何仙姑,倒也相映成趣。
  打卤子的程序就不赘述了,天津人都会。出锅前别忘打点儿香油。
  白菜、胡萝卜、菠菜、黄瓜是津版菜码的最低阵容。如今吃捞面,就图个能多吃蔬菜,所以莲藕、青豆、黄豆、豇豆角、豆芽菜甚至紫菜头什么的都可以当菜码,喜寿面的菜码里还要有红粉皮,这可是标志性的。最有天津特色的是配四个典型的捞面炒菜:青椒炒鸡蛋、香干炒韭菜、黄瓜炒虾仁、糖醋面筋丝。碗里少盛面条儿,放上菜码,浇上卤儿,拌匀,剥两瓣儿宝坻紫皮大蒜,拧上点儿现磨黑胡椒碎,就着配菜,开吃!          

                           天津老菜

                (转载请注明摘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