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天津广播电视报
天津广播电视报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62,731
  • 关注人气:15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惜别京东大鼓名家董湘崑

(2013-05-30 15:10:06)
标签:

电视报

老照片

什么时候

余人

腿疼

分类: 星迷基地

    5月26日,京东大鼓名家董湘崑在家中去世,享年86岁。一年前,本报记者曾到董老家中进行专访(见本报2012年第15期6版),当时身体尚可的董老滔滔不绝地跟记者聊了两个小时,不仅详细回忆了自己的学艺历程,还多次起身为记者翻找表演和创作资料,其人其艺让人敬重。   

惜别京东大鼓名家董湘崑

    董湘崑12岁给人当学徒,25岁在基层工会文工团里说相声,演曲艺剧,唱单弦、京东大鼓、河南坠子,后拜师鼓书艺人刘文斌。他的演唱和创作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不仅宣传新政策法规,鼓舞人心,还与时俱进,唱出了时代新声。董湘崑从艺近60年,演出代表作有《送女上大学》《模范孙桂珍》《白雪红心》等,收全国各地的徒弟六十余人,为京东大鼓艺术的发展和传承工作不遗余力。
    去年4月,记者第一次来到董湘崑的家,映入眼帘的是上世纪80年代的装修风格:简陋的墙围外壁、笨重的大铁床、手工打造的简单木柜、老餐桌、铁皮椅子、漆皮暖瓶……一切彰显着家中主人低调简单的处世风格。当天早上,知道记者要来,85岁高龄的董老早早起床,收拾屋子。采访中,他因病久坐腿疼,但为了记者方便,两个小时的专访过程中他对病痛只字未提,始终坐着为记者耐心讲述从艺往事,给记者翻看他每天都要进行创作的手写本。为帮助读者回忆当年情景,董老喘着粗气,坚持弯腰从床下的纸箱里费力翻找老照片,后又为读者工整地留言签名…… 
    记者从董湘崑徒弟郝德宝处了解到,董老去年因患尿毒症被送进医院治疗,住了十几天后,董老主动要求回家养病。“监测仪器声音太大,他睡不好觉,要求回家过几天清静日子。虽然卧病在床,但他每天在家必须要做的就是准时收听早间新闻和下午广播里的曲艺节目,听到哪里唱得不好或者有问题的,他一定会给我打电话让我告诉人家。”郝德宝说,在董老去世的前几天,他带着梅花大鼓名家籍薇一起去董老家看望,“老师说了三句话——第一句话是‘哎哟,把您也惊动了!’或许感觉身体状况越来越差,第二句他微弱地叹了口气说‘这回恐怕真不行了。’籍薇老师问他口干不干,想帮他用棉签润润嘴唇,老师歉意地说‘口干,就因为这,说话吐字都不清’。这都什么时候了,老师还惦着发音吐字了!”说到这,郝德宝显得有些难过,“老师到最后依然惦着演出这摊儿活,他临终前还反复叮嘱我多发展唱腔,发掘传统段子。”
    董湘崑的追悼会在5月28日举行,当天上午天刚亮,他家楼下就聚集了自发来送行的市民、徒弟和曲艺名家近千人,回忆起董老生前情况,邻里、徒弟、艺人们无不交口称赞。当天下午,董湘崑最早招收的四位徒弟杜来、郝德宝、张俊恒、李文刚以及和董湘崑搭档近半个世纪的伴奏张大魁、王继文分别向记者回忆了董老生前的故事:演出不用车接,自己骑自行车驮着乐器赶场;早晨为徒弟买他们爱吃的早点;收徒一切从简,讲课一律免费,演出谢绝宴请;临终前立遗嘱叮咛不要麻烦他人和媒体。“人比钱贵、德比艺高”是大家不约而同对董老的评价。     
    中国曲艺家协会主席姜昆称赞董湘崑是曲艺界的骄傲:“因为他,才有了京东大鼓的传承、发展和创新,才奇迹般地有了全国各地优秀的‘非职业演员’,这个贡献还不令人肃然起敬吗?”京东大鼓《送女上大学》的作者寇庚儒在追悼会上难过得老泪纵横,“我和他配合过一段时间,这是一位真正的工人曲艺家啊!”董老的邻里和观众评价:“没有华丽的衣裳,没有宽敞的住所,没有高出镜率,他和蔼可亲,热情好客,有的只是对京东大鼓艺术的执著和热爱。人生其实可以很简单,可以平凡得很不平凡。”
                          本报记者赵晓颖

                        (转摘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