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小心炒作这把双刃剑

(2013-05-23 15:45:52)
标签:

电视报

当事人

不需要

人员

好朋友

分类: 独家评论

    随着由赵薇执导的电影《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热映,赵薇与陈坤友谊破裂一事也闹得甚嚣尘上。陈坤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两人不和之事或为电影宣传营销的一种手段,他虽然可以理解,但心里是不高兴的。此话一出,引起了赵薇粉丝的很大不满,他们认为电影在4月26日上映后,三天票房破亿,且一路直线上升,根本不需要借此炒作。陈坤粉丝则认为,陈坤也不需要以炒作负面新闻博关注。偶像被恶意消费,由此双方展开骂战。

小心炒作这把双刃剑

    究竟事情为何一步步演变至此?也许并不全面,但记者看到的是,“致青春”上映后,赵薇的好人缘凸显出来,众多圈内好友纷纷为其电影摇旗呐喊,青春题材加上“小燕子”赵薇的处女作品吸引一大批观众进电影院,票房三天便破亿,甚至有人拿其与华语片票房冠军《人再囧途之泰囧》相媲美。4月30日,有网友在某具影响力的论坛发帖《陈坤赵薇彻底闹掰》表示,赵薇的演艺圈好友纷纷在微博上发表言论对其电影表示支持,但“闺蜜”陈坤却未有任何表示,怀疑两人闹掰。记者观察到,在此之前,尚未有任何关于两人“友谊破裂”的报道产生。
  随着帖子被网友留言炒热,媒体纷纷开始介入,5月3日,有关赵薇陈坤闹掰的新闻铺天盖地袭来,且有愈炒愈烈之势,直至影响到当事人。有媒体向陈坤求证此事,陈坤说出电影借两人友谊炒作之事,不料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掀起粉丝骂战、相互指责对方偶像炒作,连当事人的亲朋好友也卷入其中。赵薇的好友陈砺志在微博中隐晦地表示:“知道真相,真遗憾。朋友这个词,真是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曲解倒也罢了,编造实在过分,从此萧郎是路人吧。”被粉丝认出是赵薇哥哥的赵健(微博名为kent_zhao)则表示:“赵薇一定要有你这样的‘朋友’吗?”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如果说两人的友谊没有受到任何影响,应该不太可能,但为何一个帖子能引发如此恶劣的后果,这背后的原因恐怕有很多。早前,陈坤、赵薇、黄晓明“北影三剑客”形象让一批观众陷入三人的美好世界,随后无论是陈坤、赵薇一起合作电影《画皮》、《花木兰》,还是接受媒体访谈、做客综艺节目大谈对方,友谊比金坚似乎成为宣传的最大卖点。在双方的演绎下、幕后宣传人员的推动中、媒体的烘托中、粉丝的想象中,赵薇陈坤成为演艺圈最佳好友的代表。炒友谊、大打“友谊牌”既制造噱头,吸引大众关注,也树立了两人良好的形象,这种宣传手段让各方受益。于是两人的“捆绑”销售让电影收获了高知名度、票房一路飘红,还吸引了一批“友谊粉”“couple粉”。
    但炒作是把双刃剑,它产生的蝴蝶效应也许造就了如今两人“友谊破裂”之事的波澜。如果当初没有拿着两人的友谊炒作,没有在大众面前塑造出一副铁哥们、好朋友、“闺蜜”的形象,两人也不会因为一方电影上映,一方没有公开表示支持,而引起诸多关注和质疑。陈坤在接受采访时说:“朋友不是用来锦上添花的,但是你如果需要我的时候我会在,这个需要不是表面的。我希望媒体不要妖魔化这一段友谊。我跟赵薇的关系从来没有你们相信得那么好过,也从来没有你们说得那么差过。”演员、媒体、粉丝三者环环相扣、相互影响,如果没有演员释放出的各种信息,媒体何来素材进行“妖魔化”?粉丝又如何过度投入情感、不能自拔?既然曾经“消费”过友谊,收获了名利,就应该做好会失去一些的心理准备。否则,当初就不要拿友谊来炒,而应为它保留一片净土。
                            本报记者李新蕊

                                            (转摘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