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张艳秋:话剧是一种信仰

(2013-01-17 14:37:01)
标签:

电视报

笑声

动作

秘籍

感触

分类: 津门星空

    近日,由天津人艺排演的津味话剧《相士无非子》火爆上演,剧中女主角宋四妹善良聪慧、爱恨分明,性格泼辣外向、处事老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与我的性格截然相反,我生活中是一个温和稳重的人,所以在演出时要完全抛开自我才能让角色出彩。”天津人艺演员剧团副团长、宋四妹的扮演者张艳秋笑着解释道。在与记者闲聊式的访谈中,温婉柔和的张艳秋道出了她与话剧的不解之缘。

张艳秋:话剧是一种信仰

   历经四试终进天津人艺
  张艳秋出生在汉沽一个传统家庭,严格的家教把她塑造成了性格内向的“乖乖女”,说话从来都细声细气的,遇到生人还会害羞脸红。因为从小对流行歌曲、电影很感兴趣,她经常听收音机里放的歌曲、电影对白片段,还偷偷在没人的地方模仿练习。“我从小就喜爱文艺,这多多少少受我母亲的影响。母亲非常喜欢戏曲,尤其对越剧、京剧、豫剧痴迷不已,因为受当时环境所限,她没能从事爱了一生的戏曲行业,成了心中遗憾。”
  多才多艺的张艳秋小学时经常参加学校的各种文艺演出,上中学之后,因为学业繁忙,父亲对她管教越加严厉,便断绝了她与文艺活动的联系。汉沽评剧团因为听说张艳秋唱歌很好,想让她去考评剧团,也被父亲拒绝了。
      高中毕业后,张艳秋考入汉沽税务局,工作稳定、待遇优厚、家人满意,她不得不把对文艺的爱放入心底。不曾想,中学的声乐老师林世辉在看到天津人艺要招收学员时,立刻把这个消息告诉给曾经的“爱徒”张艳秋,鼓励她报名参加考试。听林老师这么一说,张艳秋心底的火花又重新燃起,当她把要报考天津人艺的消息告诉父母时,母亲非常支持:“一定要考,放弃工作也要考,妈妈支持你。”当时的张艳秋对表演一窍不通,只擅长唱歌,所以父亲对女儿能考上人艺没有抱任何希望,但看到女儿如此执著也终于松了口:“你去考吧,反正肯定考不上,试完了也就死了这份心了。”
  参加初试时,张艳秋第一次来到了天津人艺的大院,内心充满激动、崇拜,但是,看到众多条件优秀的俊男美女在候考时,张艳秋顿时又没了底气。“我准备了一段朗诵和舞蹈,因为之前完全没有接受过这方面的训练,所以舞蹈动作跳得无比僵硬,胳膊、腿伸出来是直的。”张艳秋笑着回忆。
      考试结束后,张艳秋继续回单位上班,一直没收到音讯的她以为落榜了,便也没放在心上了。“一件事要成,总有贵人相助。”回想起帮助过她的老师,张艳秋充满感谢:“汉沽文化馆的牛老师听说人艺的复试开始了,晚上七点多还蹬着自行车找到我家问我有没有通过初试,我也不知道情况,牛老师就急了,‘你应该去单位看看有没有你的信件’,说完拉着我一起去了单位。结果还真在一堆信件里头翻着了一封挂号信,一张小纸条上通知我第二天就是复试的最后一天了。”虽然惊险,张艳秋还是顺利通过了复试。随后,她为三试精心准备了一段朗诵——电影《人证》独白片段,把自己感动流泪的朗诵也让作为考官的中央戏剧学院的教授们为之动容。
  四试完全是考验学生的即兴表演,冉杰教授看出张艳秋性格含蓄内敛、过于温和,像小绵羊一样,便给她出了一道难题,让她表演一个在公园丢失孩子的母亲,表现一种着急的状态。“老师不喊停,我就要演下去。也不知道当时哪来的激情,我疯狂地喊着孩子的名字,到处寻找着,最后一着急就蹲那儿哭了起来。”这一哭,终于让考官看到了张艳秋身上隐藏的表演潜力,也为她进入天津人艺铺平了道路。

张艳秋:话剧是一种信仰

  “走火入魔”演绎陈白露
  当张艳秋把考上天津人艺的消息告诉父母时,从未流过泪的父亲背过身子默默地对着窗户掉下眼泪,他舍不得女儿离开身边,也担心日后女儿生活不再稳定,但很快给予女儿巨大的支持:“既然喜欢,那就去做吧。”
      就这样,张艳秋放弃了铁饭碗,进入人艺,从一名学员做起,经过三年的训练,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话剧演员,主演了一系列话剧作品:《家》、《茂陵封侯》、《北平·1949》、《关系》、《日出》、《风华绝代》、《花蕊夫人》、《相士无非子》等等,获得了第八届中国戏剧节表演奖、2004—2007中国话剧表演金狮奖、首届中央戏剧学院“学院奖”(戏剧表演)主角奖等众多荣誉。
      回忆起多年来演得最辛苦的角色,张艳秋表示:“当属《日出》中的陈白露。”《日出》是曹禺的名剧,戏剧界有句话叫“没有叫绝的陈白露”。2005年夏天,张艳秋开始排演话剧《日出》,读完剧本时她没觉得有太大难度,导演任鸣对她的表演也给予肯定,这让她充满信心。但是,演到二十多场的时候,张艳秋开始慢慢发现很多问题。“当我不断深入研究剧本的时候,我才发现这个角色的内涵、难度、高度远不止我在演出中所体现的。台词该怎么说,表演怎样更性格化,人物如何更丰满,这些问题时刻在我脑海里滚动。白天演出,晚上就思考问题,半夜醒了去洗手间都还在想着角色。因为深爱,所以痛苦,陈白露真是个让我欢喜让我忧的人物。”
  每一场演出结束后,张艳秋就会反思自己,哪儿演得不好,怎么提高。为了塑造陈白露这个角色,张艳秋把所有关于《日出》的资料都搜罗起来仔细琢磨,她所做的关于陈白露的笔记有厚厚一本。“曹禺先生曾经说过,‘陈白露这个角色是有难度的,因为她是一个绝望了的好人,不是一般意义上的交际花’。但是剧本赋予陈白露的多半是交际花形象,吃喝玩乐、逢场作戏,怎么才能把绝望的好人表现出来,这是一种挑战。”张艳秋现在回想起陷入人物创作困境的状态时,依旧感触颇多。“演员要从台词缝里找好人。”这句话对张艳秋启发很大,“陈白露在我心中是一个纯洁干净的女人,她内心充满爱,渴望美好的生活,因为受过伤误入交际圈,但这不是真正的她。她是一个矛盾纠结的人物,我演得也很纠结,总是想着如何从字缝中演出她的好。甚至有段时间,我做梦都梦见了曹禺先生,问他到底怎么才能把陈白露演好。遗憾的是,曹禺先生正要告诉我秘籍的时候,我突然醒了……”张艳秋笑着安慰自己说:“看来曹禺先生还是想再磨练一下我对人物的创作能力,所以没把秘籍告诉我。”
 张艳秋:话剧是一种信仰

 “戏比天大”不顾伤痛为演出
      今年元旦期间,由王继世、张艳秋主演的大型津味话剧《相士无非子》在光华剧院上演,场场爆满,深受好评。谈及饰演的角色,张艳秋表示:“宋四妹完全是我性格以外的人物,也是我以前从未尝试过的角色。她非常泼辣,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但又是一个善良聪慧的天津女人。”导演王延松在与张艳秋探讨人物时说:“艳秋,你一定要抛开你性格中的端庄含蓄的一面,我要你句句台词见性格。”在排练过程中,张艳秋一直在寻找宋四妹的感觉,但怎么演都不满意,她总觉得会有自己性格的部分出现在表演中。在演出前的联排中,张艳秋告诉自己:“艳秋,你一定要忘记自己,现在你是宋四妹。”上场后,张艳秋完全投入角色,动作利落飒爽,台词嘎巴干脆,突然间就有了一种角色附身的感觉,这场酣畅淋漓的表演也让她终于成为了“宋四妹”。
  在采访过程中,记者注意到张艳秋鼻子下方有一小道疤痕,了解后方知原来她是在《相士无非子》彩排中受了伤:有一幕剧是宋四妹和无非子被士兵押到饭店,一位饰演士兵的年轻演员一边扛枪,一边用手推搡着张艳秋,不小心枪没扶好便划到了张艳秋脸上,顿时鲜血直流。为了不耽误联排,张艳秋找了一张创可贴贴上伤口就继续演出了,等到排练结束,创可贴已经完全被鲜血浸透,甚至血都渗了出来。正式演出时,张艳秋脸上的疤还没有长好,台下的观众绝对不会想到,台上个性泼辣的“宋四妹”每说一句台词、每大笑一次,其实都在忍受着伤口传来的一次次撕裂的疼痛。
      为了演戏,张艳秋经历欢笑,经历悲伤,甚至在母亲去世时,她也没有耽误演出,“因为‘戏比天大’,因为不能辜负观众的支持。”当时虽然悲痛万分,但站上舞台上的那一刻,张艳秋就强迫自己忘掉一切,融入角色,她将《茂陵封侯》中乌琴格日黛活泼的性格表现得淋漓尽致,后台的同事看着舞台上蹦蹦跳跳、笑声不断的她,都默默流下了眼泪。“我不能哭,我哭了戏就没法演了。为了角色,我只能笑。”演出结束后,悲痛欲绝的张艳秋跪在母亲墓前哭着祈求原谅:“女儿不孝……您不是希望我能成为一个伟大的艺术家吗?请您一定要原谅我……”
      当被问到为何能够坚持下来一直走到今天时,张艳秋的回答颇为厚重:“话剧对我来说就是一种信仰。这个职业已经筑在我的血液中了,为了话剧我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
                      本报记者李新蕊

             (转摘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