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零距南极》:触摸美丽 感受圣洁——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赴南极采访纪行

(2013-01-17 14:33:43)
标签:

影响力

两个

巴布亚

纪行

地形

分类: 特别策划

   2012年12月,受大连海昌集团邀请,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组成《零距南极》摄制组,奔赴梦幻大陆南极。摄制组由滨海频道总监李家森带队,另外三名成员分别为制片人王征、出镜记者孙磊和摄影记者刘洋。在南极期间,《零距南极》报道团队圆满完成了每天从南极通过海事卫星回传新闻报道的任务,在《滨海1时间》栏目连续挂栏播出。

《零距南极》:触摸美丽 <wbr>感受圣洁——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赴南极采访纪行

32小时的超长途飞行
  登上南极大陆,对天津电视台来说是史无前例的,为了克服遥远的雪域冰原低温、高湿、大风等恶劣的自然条件,摄制组与台内各技术部门不断磋商,准备了各种周密详尽的技术预案。
    2012年12月10日,整理好行装,《零距南极》摄制组出发了。
  去南极,不外乎有两种方式:乘船或者乘飞机。如果乘船去南极,得1个多月的时间。考虑到时间,我们这次选择的是先乘飞机,再坐船。我们的路线是:中国北京——阿联酋迪拜——巴西里约热内卢——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阿根廷乌斯怀亚,然后从世界最南端的城市乌斯怀亚搭乘探险船驶往南极。
  从北京到阿根廷的布宜诺斯艾利斯,我们花费了32小时,飞行了2万多公里。32小时的超长途飞行之后,抵达布宜诺斯艾利斯,我们只想说一句:“我们终于到了!”
世界的尽头——乌斯怀亚
    经过一天的休整,我们飞往阿根廷的乌斯怀亚。早上我们还身处布宜诺斯艾利斯25 ℃的盛夏,中午抵达乌斯怀亚的时候,气温只有5℃。抬眼处,安第斯山脉上,覆盖着皑皑白雪。
  坐落在天涯海角的乌斯怀亚,一派旖旎的小城风光,它依山面海而建,街边大多都是童话中才会出现的小木屋,朴实而宁静。小城只有7万人居住,但是因为它距离南极只有960公里,这里成了各国科考队和探险者远征南极的重要基地,各国南极科考队经常在这里补充给养、淡水、燃料,而这里也成了我们“零距南极”赴南极前的最后一站。
      2012年12月14日,乌斯怀亚港的汽笛鸣响,我们乘坐的探险船Ortelius正式起航。乌斯怀亚迷人的风情离我们渐渐远去,城市和它身后白雪皑皑的山峰让位于一片浩瀚的海洋。

《零距南极》:触摸美丽 <wbr>感受圣洁——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赴南极采访纪行

“魔鬼”——德雷克海峡
      乘船一路向南,我们首先要经过德雷克海峡。德雷克海峡素有“魔鬼”之称,它位于南美洲最南端和南极洲南设得兰群岛之间,沟通大西洋和太平洋。德雷克海峡是世界上最宽也是最深的海峡,海峡中常常有狂风巨浪,有时浪高可达一二十米。这片终年狂风怒吼的海峡,曾让无数船只在此倾覆海底,是一条名副其实的“死亡走廊”。
  带着忐忑的心情,我们驶入了德雷克海峡。不过,“魔鬼”并未发威,海面上出奇得平静,大风大浪都为我们让路了。
鲸之舞
  就要进入南极了,乘客们都聚集到甲板上翘首以待。此时,一头座头鲸跃出水面,像是来欢迎我们这些远道而来的客人。在大家的欢呼声中,座头鲸频频出水,绕船数周,像是专程在为大家表演。为了捕捉“鲸之舞”的精彩瞬间,大家跟随着座头鲸的路线,快速地在甲板上闪转腾挪,抢占最佳拍摄地形。最终,滨海频道总监李家森如愿以偿,拍摄到了全船最精彩的“鲸之舞”组图。后来,这组照片成了全船争相索要的“珍品”。
《零距南极》:触摸美丽 <wbr>感受圣洁——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赴南极采访纪行

探访企鹅故乡
  随着一声高亢的汽笛,我们的船停泊在了南设得兰群岛的中央,开始进入南极之后的第一次登陆。
  南纬62度的南设得兰群岛,就像是一道屏风,拱卫着南极半岛。千年万年的风雪雕琢过的岩石上,覆盖着皑皑白雪。白雪上,数千只巴布亚企鹅和帽带企鹅聚集在这里。第一次登陆就见到了这么多企鹅,这让《零距南极》的队员们兴奋不已。不过,大家还是严格遵守着南极的规矩,所有人都蹑手蹑脚、轻声慢语,并且与企鹅保持5米以上的距离,以免打扰到南极真正的主人。
  在登岛时间即将结束的时候,我突然哭了。因为,我清楚地意识到,在我的一生中,我可能不会再有机缘回到南极这片圣洁的土地上了。 
天视旗帜在南极飘扬
  有了这种莫名的情愫之后,我愈发珍惜之后的每一次登陆。在南极,我们航行了10天9夜,进行了近10次登陆。
  一路向南,我们来到了Neko港,这里是广袤的南极大陆的起点。我们四个人举着天津电视台的旗帜,踏上了南极大陆。天津电视台建台50多年来,终于第一次有摄制组到达南极大陆!而如此史无前例的壮举,竟是我们完成的,这让我们倍感骄傲。
  随后,我们经过瑰丽的勒梅尔海峡,登陆了彼得曼岛、欺骗岛、罗克诺港、天堂湾等,探访了英国科考站。天视人在南极留下足迹,天视的旗帜在南极飘扬! 
《零距南极》:触摸美丽 <wbr>感受圣洁——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赴南极采访纪行

我吃到了万年冰川
  因为有很多冰山停留至此,Pleneau海湾被称为“冰山墓地”,这里美得让人窒息。
  在Pleneau海湾,我们见到了一块通体深蓝色的冰,它是从南极大陆深处的冰川核心处断裂下来的。从散发出的幽蓝光泽来看,它至少有几万岁了。来自英国的地质学家詹姆斯告诉我,他曾经在南极见过80万年左右的冰。南极的冰川始于3500万年前,最厚的冰层达到4800多米。冰川层层叠叠,犹如树木的年轮一般,清晰地呈现出每一年雪的累积状况,也记录着地球的历史。
  听了地质专家的介绍,我们随手拿起一块冰,放到嘴里,仔细品尝着南极的味道。或许,我们吃到的,就是一千年甚至上万年的历史。最近10年,人类活动加剧了气候变化的速度,南极的冰川和冰架加速崩塌和融化。它传达出一个清晰的警告:全球变暖是真实存在的。 
天堂湾——天堂中的天堂
  南极之行,最美的还是天堂湾。由于南极正值极昼,我们清晨六点停泊在天堂湾的时候,早已阳光明媚。乘坐快艇,在天堂湾巡游,天地只剩下了两种颜色。湛蓝且平整如镜的水面,与天空呼应,倒映着白色金字塔。海豹慵懒地在浮冰上沉思,企鹅欢快地在水中畅游。南极以她纯净的美丽描绘了一个虚拟的情境,让每个身临此境的人都会相信,如果有天堂,天堂湾便是了。
  看着天堂湾的美景,《零距南极》团队中的男士都兴奋地脱去了上衣,放声歌唱。他们用肌肤感受着南极难以言说的美,他们用歌声表达着内心的震撼!
  不过,天堂湾并不真的是天堂。这里曾经是鲸聚居的家园,人类毁灭性的捕杀,使无数鲸的鲜血染红了海湾。

《零距南极》:触摸美丽 <wbr>感受圣洁——天津电视台滨海频道赴南极采访纪行


在南极回传新闻
  从12月10日出发当天开始,我们每天都回传南极之行的新闻。此次“零距南极”活动,全国20多家媒体随行,但是,没有一家媒体能够做到像我们一样每天与观众分享最新的消息。
  登上船,天视南极摄制组第一时间就找到船长,咨询海事卫星的情况。船长说,船上的海事卫星可以上网,不过,信号是否稳定不敢保证,而且要用欧元支付,上网每兆1欧元。听了船长的介绍,其他媒体全都打消了在南极回传新闻的念头。但是,我和同事测试了船上的信号,认为能够满足回传新闻要求。滨海频道总监李家森毅然决定:每天通过海事卫星,在南极回传新闻!
  虽然没有大的风浪,但是到了晚上,船还是有些颠簸。“零距南极”团队的40多名队员,担心晕船,晚上都早早地上床休息了。由于要每天回传新闻,我只能连夜编片,并通过海事卫星回传。在连续工作了5个小时后,凌晨1点,我“终于”晕船了,冲到卫生间不停地呕吐。但是想到新闻还没有回传,我只能坚持继续工作。凌晨3:30,我终于把新闻传完了。此后,在南极的十几天,我每天几乎都要工作到凌晨三四点。最终,我们成功实现每天回传新闻,并在《滨海1时间》栏目连续挂栏播出,总计播发新闻23条新闻。
      在南极回传新闻,这对天津电视台来说,又是一次突破,这让我们倍感自豪!
拍摄大量南极素材
  每次登陆,只有两个小时。摄影记者刘洋、制片人王征和频道总监李家森总是抓紧一切时间,不停地用镜头记录着南极的生态之美。蓝色的冰川、巍峨的雪山、莽莽的冰原、可爱的企鹅、憨态的海豹、正在偷企鹅蛋的贼鸥、衔草的蓝眼鸬鹚、舞蹈的座头鲸、与海浪搏击的雪燕,甚至是难得一见的北极燕,都被我们纳入镜头之中。
      此次17天的南极之行,我们的团队共拍摄1350分钟的高清素材、110G的Gopro特殊角度素材以及4000多张精美照片。
小活动  大传播
  南极之行期间,我们还积极与兄弟台合作。我们作为河北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的特约记者,为其提供20余条新闻。另外,还为《第一财经》2012年12月31日的大型直播《未来之路》,提供在南极的连线报道以及南极环境调查的新闻短片《南极的美丽与忧伤》。《零距南极》活动,真正实现了小投入大产出、小活动大传播。
     随后,我们还将精心制作多集更加有深度和温度的纪录片,并推出南极印象系列画册,继续深化《零距南极》活动的品牌效益,提升天视滨海频道的影响力。
                     滨海频道 孙磊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