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郝德宝:道不尽京东大鼓情

(2012-10-11 14:04:55)
标签:

郝德宝

京东大鼓

董湘崑

天津市曲艺团

将相和

分类: 津门星空

    郝德宝,1944年出生,14岁拜师著名京东大鼓表演艺术家董湘崑,是第三代京东大鼓传人。他深得董湘崑的真传,并在此基础上有所发展创新,平仄音韵在他巧妙的控制下悠长婉转,耐人寻味。采访当天,怕记者找不到地方,郝德宝早早下楼到小区门口等待,采访后又特意下楼远送,不免让人感叹果然人如其艺:精湛而低调,古朴而谦和。郝德宝:道不尽京东大鼓情

      ●“我小时候就觉得自己早晚要做文艺这行”
      郝德宝自小在南市三不管一代长大,住的胡同虽然不大,却聚集了三家茶社,平日总是名家云集,相声、鼓曲、坠子、快板每天不绝于耳。当时,郝德宝的爷爷专门负责给各茶社写戏报子,经常带着郝德宝穿梭于各茶社戏园,因此,郝德宝也总是可以免费看到各种演出,清脆的唱腔、铿锵的板韵、幽默的对白让郝德宝听得痴迷。“在这样的环境里长大,想不喜欢这行都难。”
      那时,郝家所在的胡同里还没有女厕所,因为彼此熟悉,女艺人们在演出前后都会到当时独门独院的郝德宝家去坐坐,和郝爷爷聊聊天、喝喝茶,顺便在演出前到他家的厕所方便一下。一来二去,不少曲艺名家都认识了聪明伶俐的郝德宝,经常把他叫到跟前灌输点曲艺知识。“那时我就觉得,以后早晚要做文艺这行。”郝德宝没估计错,上到小学三年级时恰逢南开区曲艺团招生,消息一出,曲艺名家魏文华就找到了他:“德宝,我们那招学员了,你到这儿来吧!”就这样,郝德宝兴致勃勃地随魏文华到了团后台。“当时大褂都给我量好了,但我叔叔知道这事后不同意,家里也不支持我干这行,硬是又给我拉回了家。”照郝德宝看来,当初自己虽不情愿,但这步也未必走错,不然没准自己现在就是说相声的,无缘京东大鼓了。
      1957年,董湘崑和他的弦师刘月循在和平区万全道工人俱乐部举办京东大鼓辅导班,郝德宝的邻居鲁铭去参加了并拜师刘月循学习三弦。因为关系好,鲁铭每次学习总拉上郝德宝一起。郝德宝是个原则性很强的人,自己不是人家的学员,就坚决不好意思进屋,始终趴在外面的窗台听课,夏天还好,冬天就冷得受不住了。因为鲁铭总是上会儿课就出来跟郝德宝聊几句,屋里的老师不乐意了,责问他上着课怎么老出来进去。鲁铭把郝德宝在门外听课的事一说,董湘崑和刘月循便来了兴趣:“把他叫进来吧,外面多冷。”就这样,还戴着红领巾、年仅14岁的郝德宝不好意思地进屋了,这是他和董湘崑的初相识。
  “你爱这行么?”
  “爱,特喜欢!”
  “会唱么?来两句。”
      日积月累的熏陶此时派上了用场,郝德宝刚一开口,屋内的几位老师就爱上他这口好嗓子了,一致认为比屋里的学员都强。于是,他获准每周两次来这里上课,专门跟董湘崑学唱京东大鼓。不久,董湘崑考虑招收徒弟,天生悟性好、学习勤奋的郝德宝自然成为他接班人的第一人选。
      拜师虽然看似一帆风顺,但学习的过程却一波三折。在郝德宝16岁时,他被分配到天津大任庄砖瓦厂工作。一天,俱乐部的负责人告诉他不能来参加辅导班了。“他们说俱乐部是工会办的,我不是会员,人家没法教。当时我一听都吓傻了,感觉精神寄托没了。”于是,工龄还不够的郝德宝找到了工厂负责人,着实费了一番唇舌之后,工厂才同意破格提前批准他为会员。“好不容易靠上了曲艺的边,怎能轻易放弃?”郝德宝憨厚地笑笑,谁也数不清他为京东大鼓究竟投注了多少热忱。
郝德宝:道不尽京东大鼓情

      ●“跟师父先学人品,再学技能,‘德比艺高’永难忘”
      除了每天按部就班地到工厂工作,郝德宝也在规划着自己的曲艺人生,他要把京东大鼓唱到更大的舞台,唱到更远的地方。当时,天津市曲艺团希望调董湘崑入团,无奈董老一直拒绝。“师父不愿意去,他们就找到了我,尤其是快板书名家李润杰老师为让我顺利进团到处奔波。”虽然向往到专业的团体进行学习,但在郝德宝的心中,师父的应允十分重要。看着如此喜爱京东大鼓的郝德宝,董湘崑向爱徒道出了自己的担心:“人家都是专业的,我怕你到那以后受欺负啊。你要真愿意去,我送你吧!”就这样,1972年,在老师的护送和引荐下,郝德宝来到了天津市曲艺团。“有老师领着我进去,心里踏实多了,之后很多前辈也都很照顾我。”当时,团里的姚雪芬和刘春爱除了自己的主业还在兼唱京东大鼓,郝德宝的到来让她们松了一口气,玩笑道:“你可来了!这样我们就可以不唱这个了。”于是,郝德宝从工厂调到了天津市曲艺团,成为当时团里唯一的京东大鼓专业演员,并兼唱河南坠子。
  在之前的采访中,董湘崑曾特意向记者夸赞了他的爱徒郝德宝勤学好问、技艺精湛,但在郝德宝看来,师父最先教会他的是怎样做人。少时的郝德宝家境窘困,一辆外车胎已经残破的自行车被他用麻绳捆两圈后能继续骑很久。“车胎捆上麻绳,骑起来一颠一颠的,换个人都骑不了。”但奇怪的是,这么破的自行车还有人借。一天,董湘崑笑呵呵地招呼郝德宝:“你那自行车呢?我借来用用。”“师父,我那车您骑不了。”“你甭管了,给我推过来吧。”出乎郝德宝意料,董湘崑其实是要给他修车,把他的车胎里里外外换了个新。“我当时家里穷得车胎都补不起,特别是刚进曲艺团那阵,老师怕别人看不起我,还特意托人买了他的第一块手表,然后送给我,那在当时可真算奢侈品了。”
  有了师父的悉心照料,郝德宝也很争气,跟着董湘崑到各地演出,技艺飞涨。当时,电台有一档节目是专门教唱京东大鼓的,节目里,董湘崑教一句,郝德宝唱一句,因为唱腔酷似董湘崑,很多听众来信询问是不是董湘崑自己唱的。同样让郝德宝难以忘怀的是,从电台录完节目回来,董湘崑居然给了他六十块钱。“这钱在当时可真不少了,本来是我跟他学,应该给他钱,可师父却硬塞给了我。这么多年以来,师父一直教导我们‘德比艺高’,他的恩情我一辈子都忘不了。”
      ●“京东大鼓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命力”
      进入天津市曲艺团之前,郝德宝唱的最多的是时事新闻,每天读报、听广播,将最新鲜的新闻素材整合进唱词,用京东大鼓的方式演绎出来。进团之后,他又在传统曲目上下足了功夫,不仅如此,单弦名家赵玉明还作为身形老师教他表演,京韵大鼓名家小岚云教他打鼓,改变了京东大鼓打鼓单一的现象。
      在老师的帮助和自己的努力下,郝德宝进步飞快,先后由中国唱片社录制了京东大鼓《铁窗童心》《缝补精神代代传》《千里寄草药》、河南坠子《打黄狼》发行于全国。1981年,郝德宝和王淑娟对唱的河南坠子《接婆婆》在全国北方片曲艺汇演中获文化部颁发的一等奖。谈到演出的黄金期,郝德宝说是在第一届全国文联会议期间,当时的曲协主席陶盾带队,调他赴京为大会演出。“演出在北京进行了若干场,侯宝林、骆玉笙、李润杰、高元君、籍薇等名家云集,能在这样的阵容里登台,我觉得很荣耀,也让我今后的学习更有动力。”之后,团里成立青年队到全国各地巡演,那时马志明的相声攒底,郝德宝的大鼓倒二,他们所到之地可谓“粉丝”一片,高频率的演出也让郝德宝积累了不少经验和素材。除此之外,郝德宝还义务帮师父带出了许多徒弟,给大鼓爱好者启蒙、纠正他们的身形,教他们新的唱腔。
  如今时至暮年,因为身体原因,郝德宝渐渐从台前转为幕后,开始了京东大鼓的创作和整理工作,先后完成了《草船借箭》《香莲拦轿》《鞭打芦花》《赞海河》《大登殿》《将相和》等谱曲工作,还为冯巩主演的电影《别拿自己不当干部》谱写了京东大鼓风格的片头曲。“创作《将相和》的灵感来源于师父的一句话,他说‘我的徒弟很多,希望你们学习《将相和》,要和睦相处。’所以我要把它创作出来,希望大家谨记师父的教诲。”虽然有这么多富有新意的创作,但朴实的郝德宝却指着桌旁的老式录音机向记者透露自己并不识谱,创作全靠哼唱。“我的创作大多是自己哼出来的,晚上睡觉时琢磨出了新腔就立刻起来,用录音机录下。几十年来,光录音机就用坏了二三十台。”
  在郝德宝看来,京东大鼓近两年的普及很快,但很多人对它的认识存在误区,认为这是门业余的技艺。“一些京东大鼓演员只会唱两句,腔调永不变,这样必然不行。没有创新就没有发展,没有发展就没有生命力。”在郝德宝的口中,京东大鼓应该是每演每新的,他力求自己的作品每段都有新唱腔、每段都有新过门。“我觉得我这大半辈子很幸福,虽然一把年纪,上有老下有小,但老伴把家里照料得很妥当,让我可以把所有的心思放在京东大鼓上。”如今,郝德宝组织了京东大鼓研究小组,每周一次研讨,专门致力于京东大鼓的创新发展工作,“师父怎么教我的,我还怎么教徒弟,谁愿意学都可以,一分钱不收。大家把京东大鼓唱好了,让它鲜活起来、流传开来就是我最大的心愿。”
                      本报记者 赵晓颖

             (转摘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