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汇聚爱心 温暖岷县——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甘肃纪行

(2012-06-14 14:01:13)

  2012年5月10日,甘肃省定西市岷县遭遇特大冰雹山洪泥石流灾害,岷县全县18个乡镇的257所中小学、幼儿园不同程度地受灾。甘肃是天津对口援建省份,天津人民广播电台情系贫困山区教育事业,牵挂西部孩子的求学梦,先后援建了茶埠镇希望小学和梅川镇卜子沟希望小学。灾难过后,那里的孩子还好吗?

汇聚爱心 <wbr>温暖岷县——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甘肃纪行


探访灾区
      5月12日,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特派记者王敬轩、李静赶赴灾区采访,当天午夜即赶到受灾最重的岷县茶埠镇,第一时间向天津听众发回了灾区情况和抢险救灾的最新消息。天津的听众了解到:天津电台援建的两所希望小学安然无恙,而且茶埠镇中心小学还在灾后成了受灾群众重要的临时安置点。
  5月16日,岷县灾区绝大部分学校顺利复课,标志着灾后安置工作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这让在灾区进行了近一个星期采访的记者松了一口气。但特派记者在采访中也发现,大量学生家庭受灾严重,这深深牵动了天津广播人的心。为此,天津电台干部职工纷纷捐款捐物,短时间内筹集捐款6万多元以及书籍、衣物、学习用品等大量物资,上百名工作人员积极报名赴灾区一线采访。
  5月29日,天津电台从各频道、各部门抽调的12人组成的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活动赴甘肃岷县采访小分队出发,带着天津广播人的一片爱心,再赴甘肃岷县进行采访,为学校带去修缮校舍的捐款,为两所学校近700名孩子带去“六一”儿童节的礼物。
      5月30日,小分队到达此行的目的地——岷县。山路颠簸,加上海拔不断升高,一些队员出现了晕车等身体不适的反应。但是,小分队很快调整到工作状态,吃过晚饭,大家就开始分装给近700个孩子和老师的儿童节礼物。书包、笔袋、铅笔、转笔刀、水杯、手电筒、T恤衫、糖果等十几样小礼物都需要分装,大家一直从晚上忙到凌晨。尽管辛苦,但是想到孩子拿到礼物时的兴奋,小分队的队员们都忘掉了疲劳。

快乐的节日
  5月31日一大早,小分队来到茶埠镇天津电台希望小学,6月1日,又来到卜子沟天津电台希望小学。因为处在灾后重建的特殊时期,岷县的小学都取消了“六一”给孩子们过节的安排,但是因为天津广播人的到来,孩子们又拥有了这个快乐的节日。
  茶埠镇天津人民广播电台希望小学的校园里一片欢声笑语,小分队的队员们和全校500多个孩子一起欢度“六一”儿童节,小分队成员将电台员工准备的五百多份节日礼物一一赠送给每一个孩子。学校的数学老师季学斌由感而发,在现场即兴创作演奏了一首乐曲,并取名《希望》。季老师说:“我希望在你们的帮助之下,我们有希望,孩子们有希望,这里的未来会有希望,因为我感觉你们这次的援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很多孩子告诉记者:这是他们所过的“六一”儿童节中最快乐也是最有意义的一次。

汇聚爱心 <wbr>温暖岷县——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甘肃纪行


坚强的灾区人民
  “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活动赴甘肃岷县采访小分队”曾经多次来到岷县采访,这次采访,小分队的队员们还承担着入户采访、了解灾区普通人生活的任务。
 半沟河距离茶埠镇天津电台希望小学不到一公里,它的两岸是这次受灾最为严重的区域之一。在一间门窗已经被洪水完全冲毁的土坯房里,迎面墙上的三张奖状让记者停下了脚步,奖状上的名字是季建强,他是茶埠镇小学六年级的学生,也是此次天津电台重点援助的18名困难学生当中的一个。这场灾害让季建强家的六间房屋以及200多公斤黄芪等中药材瞬间化为乌有。在帐篷的门口,季建强的父亲季春旺正和妻子商量着下一步家里的生计。他告诉记者,他相信这些困难都只是暂时的,他心中最大的希望就是好好培养季建强,让他将来能够考上大学。
 在半沟河的一座土桥上,记者碰到了几名甘肃省测绘局的工作人员正在冒雨测绘着当地房屋的损坏数据,这些数据将成为政府为灾民们重建家园选址的重要参考。在土桥边一间倒塌房屋的地基旁,记者看到瓦砾缝隙中钻出几棵小草,带来几许清新的绿。几个月之后,这里就将成为灾区百姓新的幸福家园。

汇聚爱心 <wbr>温暖岷县——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甘肃纪行


西部留守儿童的梦想
 通过采访,记者们发现:岷县人多地少,全县14万剩余劳动力中超过10万外出打工,这让学校里多了很多留守儿童。以茶埠镇希望小学为例,全校500多名学生中,父母外出打工的有110多个,差不多每5个孩子当中就有1名留守儿童。岷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劳务工作办公室主任包映宏告诉记者:他们希望走出去的农民工在外学到技术、赚到资金,今后能够回乡创业,创造更多当地就业机会,让留守儿童越来越少,而这也是天津广播人的心愿。
      快乐幸福、无忧无虑,应该是贴在孩子们童年时光上的标签,但在岷县,却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过早承受着亲情的别离,承担起家庭的重任。
  在他们当中,记者采访了一个叫做后庆红的女孩,她是一名再有十多天就要面临中考的初三学生。记者到她家采访的时候,她只是简单地和记者打了个招呼,就低着头羞涩地站在一旁听记者和她父母说话。通过谈话,记者了解到,这是一个典型的留守儿童家庭,小庆红的父母双双外出打工已经有五个年头了,平时很少顾及家里的事情,只靠祖母照顾小庆红的生活和学习。由于庆红的爸爸后永东最近身体不适,夫妻俩才有机会回家歇上一段时间,但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六月份他们还要继续外出打工。说话间,后庆红来到了父亲身边,记者招呼她坐下,和她聊了起来。记者和她从学习谈起,之后慢慢地把话题转到了她的爸爸妈妈身上,一句“知道爸爸妈妈又要走了吗?”刚刚打开话匣子的小庆红又静默不语了,慢慢地红了眼眶,站起身快步走出房间……一瞬间,小庆红的举动忽然触动了记者的神经,记者好想让她说出心底所有的压抑,痛痛快快地倾诉一场。记者悄悄来到小庆红的身边,陪她聊了起来,慢慢地,小庆红的话匣子又打开了。
  小庆红说,她舍不得爸爸妈妈,她想全家人在一起,但是她不敢说,怕爸爸妈妈心里着急、担心。记者问她:“想爸爸妈妈了怎么办?”她说:“翻翻以前的照片”。记者又问:“打电话爸爸妈妈和你说什么?”她说:“让我照顾好自己,照顾好我奶奶,让我好好学习。”记者再问她:“你觉得爸爸妈妈想让你以后飞高、飞远还是希望你能以后守在身边?”她说:“我知道,他们想让我飞得越来越高,可是我知道,他们舍不得……”小庆红又一次红了眼眶,“其实好多话我想和他们说,但是从来没说过,我想和爸爸妈妈说,你们真的是太辛苦了,我有时却不听话,希望得到你们的谅解,我爱你们……”然后便是长久的啜泣。搂着小庆红的肩膀,记者的心也一下子沉重起来,没有更多安慰的话语,因为记者知道,一场难得的倾诉或许能够舒缓小庆红心中积存已久的压抑。
  在岷县采访的过程中,记者遇到了很多和小庆红一样父母外出打工的留守儿童,这是一群不一样的孩子,当同龄的孩子们赖着父母撒娇的时候,他们却一次次面对着父母离开的背影;当同龄的孩子逆反不恭时,他们只会默默地坐在父母身边,享受着一次父母难得的抚慰,或许只是几句最普通的话语,或许只是摸着他们小脑袋的温暖大手,都能让他们心中流淌过久违的甜蜜……
  记者真诚地为这群孩子们祈愿:愿他们早日能够拥有完整幸福的家,就像那最简单的图画: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娃娃,小手拉着大手。虽然只有简单的三个人,但却是温暖的家。

汇聚爱心 <wbr>温暖岷县——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甘肃纪行


两个小英雄
 在入户采访的同时,“天津电台百名记者在基层活动赴甘肃岷县采访小分队”接到任务,采访在岷县雹洪灾害中涌现出的“最美女孩”梁春霞。
  因为这次雹洪泥石流灾害,梅川中学的学生梁春霞成了道德小楷模、小英雄,在各种电视画面上、网络、报纸上等频繁“曝光”,出于媒体人的敏感,记者们觉得孩子受到的荣誉和关注太多了,她毕竟只是一个刚上初一的孩子,就算是成年人,都觉得有些难以应付。
  小春霞在一档电视节目中哭着说:“我特别内疚,其实我和舒春强是互相帮助,不是我舍己救人,可是大家都这么说,我觉得对不起我的好朋友舒春强。”天津电台台长李英华敏锐地发现这个细节,给小分队特意打来电话,让记者们一定去看看孩子,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一再叮嘱:带着天津广播人的心意去看看孩子,问问孩子现在身体怎么样了,观察下孩子的心理状况,看能不能帮孩子回到正常的学习生活中。
  梅川中学任副校长告诉我们:这回学校出名了,来采访的媒体络绎不绝。不管怎么说,这是个好事,让孩子们知道舍己救人是应该的,帮助别人是会得到别人帮助的。但是,春强这个孩子受了些委屈……见到春强时,记者们的眼圈就红了,这孩子穿得太单薄了,校服很破旧,拉链也坏了。
  到中午放学时,记者跟学校领导申请,和春霞、春强一起吃饭,顺便看看孩子们寄宿的地方。这是春霞和春强在灾后的第一次见面,春强就说了一句:“你瘦了。”春霞说:“没有啊,在兰州吃的很好呢。”快到寄宿的出租屋时,春霞突然凑近记者耳边说:“其实我特别紧张。”记者问为什么,她说有位同学对她有误会,不知道怎么解释。
  春霞、春强寄宿的地方很小、很黑,一铺小炕,一米五六左右的长度,睡四个孩子。同屋的另外两名同学从学校买了饭回来吃,看到春霞、春强时面无表情。春霞当时就哭了,指着一名同学说:“姐姐,就是她误解我,我不知道该怎么跟她说。”记者把那位小姑娘叫到另外一间屋子,小姑娘哭了:“我觉得她太可怕了,说谎话,说她舍己救人,对舒春强太不公平了……”春霞也哭了,走进来说:“你误会我了,我们是互相帮助,是有的叔叔阿姨弄错了……你能原谅我吗?”
  最后,春霞把她最喜欢的本和笔送给了这个小姑娘。记者离开时,看到她们手拉手的背影,心里酸酸的,又很欣慰。
离别
  6月5日深夜,写完最后一天的报道和札记,小分队的队员们谁都不愿睡去。这一次走基层,除了吃到基层的苦,还能感受从基层流淌到记者们心中的甜……三进岷县的电台主持人陈歌、汪洋说:“下次我还来!”
�%8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