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孙延夫 让梦想照见现实

(2011-05-26 16:09:48)
标签:

孙延夫

南昌

天津电视台

主持人

哈尔滨师范大学

娱乐

分类: 封面人物

    北(North)、东(East)、西(West)、南(South)四个英语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拼起来便是新闻(NEWS),我们的工作正是第一时间将四面八方的新闻传递给您。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让您更清楚地看世界!      

                                    ——孙延夫

孙延夫 <wbr>让梦想照见现实

机缘巧合喜欢上主持
  见到孙延夫的时候,他刚从外地采访回来,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就急急忙忙地接受了记者的采访。不停歇的工作让他略显疲惫,连日的奔波让他口干舌燥,“我还没来得及喝口水呢”,说完他把面前的水一饮而尽。
  当记者问他小时候有没有想到以后会涉足主持人这个行业时,他毫不避讳地说,自己从来没想过当主持人,“我小时候没那么多梦想,感觉就像个混混沌沌的小男孩”。孙延夫说自己出生于黑龙江双鸭山市一个教师家庭,父母都是当地学校的教师,“我小时候跟教师接触比较多,我就在那样一种氛围中长大”。孙延夫说这对他以后的人生选择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父母向学生讲授知识其实也是一种传播,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与新闻的传播是相通的。也许在那时,我的心里隐约就有种要去传播什么的渴望”。
  孙延夫说第一次接触主持是在高中,这也是他人生中的一个转折。当时双鸭山市举办全市校园艺术节,在这次艺术节上,孙延夫有幸被选为整场晚会的主持人。由于表现出色,从那之后,连续三届,孙延夫都在这个活动中担任主持人。“这时,我开始对主持人这个行业有一点感觉了,但真没想过以后要做这一行。”临近高考,孙延夫蕴藏在心中的这种感觉开始显露,“有一天我突发奇想,回家跟我妈说要去报考播音主持专业,她听了很支持我”。
  当时,全国只有少数几个院校开设了主持专业,最后,孙延夫决定报考离家较近的东北师范大学和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播音主持专业。在术科考试中,他的临场应变能力和表达能力得到了老师的赏识。发榜后,孙延夫在东北师范大学当年的术科考试中名列十一,在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术科考试排名中更是名列全省第一,最后他以超出录取线六十多分的成绩顺利考入哈尔滨师范大学。
  由于孙延夫是以术科第一进入学校的,因此到校后,也得到了学院老师的器重。为了练习自己的吐字发音,他时常带一本书去操场独自练习。为了增加自己的唇舌力度,孙延夫甚至口含石子练习演讲。“有个故事讲,外国一个著名的演讲家从小口吃,为了让唇舌变得有力,就每天口含石子练习演讲。我就真试过这个方法,练习过三到五天,练完后嘴里酸痛,根本无法持续下去。”
      进入大学之前,孙延夫对主持这个行业很陌生,也没有经过专业系统的培训,但大学四年他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了这些缺陷。

 孙延夫 <wbr>让梦想照见现实

由学生向主持人的蜕变
  2005年,孙延夫面临毕业,突然而来的压力让他心情一度陷入了谷底。“人都有精神恍惚和心情失落的时候,尤其是快毕业时,随着同学们一个一个地离校,加上自己的工作没有着落,心里备感失落。”
  恰好在这个时候,南昌电视台面向全国招聘主持人。虽然看到了这则消息,但孙延夫当时并不是很乐意去一个南方的城市,在女友的再三鼓励下,最终他还是背着书包一个人坐火车南下。“当时我也没怎么出过远门,也没什么准备,毫无自信可言。我当时有一个装电池的MP3,临走之前,把能找到的所有励志的歌曲都下载在MP3里,一路听一路想,给自己鼓劲。当带的二十多节电池都用完的时候,也到了南昌这个陌生的城市。”
      孙延夫在南昌待了十多天,住的是最破旧的小旅店,吃的是街头几块钱的盒饭,孙延夫笑称那是一段“悲惨的人生”,“你那时候不会觉得悲惨,过后回想也会有着阳光的颜色,但透过这阳光的亮色,你能隐约感觉到一种伤痛,但也正是这种伤痛促进了我的成长!”在南昌的应聘中,孙延夫经过三轮考核,最终被录取了。“听到最终结果时,我没别人想得那么兴奋,感觉只是‘哦,过了’。”虽然自己心底并不是很情愿到一个南方陌生的遥远城市生活,但在母亲和女友的支持下,孙延夫还是决定来到南昌,“那一天,我送走了宿舍所有的哥们儿,将所剩无几的几件东西打包托运,然后背着我的书包,带着我的狗来到了南昌”。到了南昌之后,那里的日子并不总是充满阳光,当时他住在单位的宿舍,宿舍大小只有4平方米,“推开门就是床,除了床什么也没有,当时自己调侃自己:住的是日式榻榻米,床上是我,床下是狗……”在之后的两年中,孙延夫经历的事情是别人不能想象的,他曾经口袋里只剩七元钱,却用这七元钱过了十二天,“每天都啃馒头,甚至连馒头都是定量的。我这人性子比较耿,我走出大学的那天就给自己定了一个规矩,毕业后就是成人了,不会再向家里伸手要一分钱。所以一直就这么撑着,没钱了也不和家里说。”
       孙延夫在南昌待了两年,一直从事《南昌新闻》的播报工作,说起这两年的收获,他说这让他从一个学生开始变得像一个主持人,“刚毕业时,知识储备以及经验都很缺乏,真正到了社会中还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磨合,你不可能从学生一下子就转变成合格的主持人,它只能使你变得更像主持人,开始有那么一点味道。”

 孙延夫 <wbr>让梦想照见现实

参加主持人大赛
  在南昌的两年期间,孙延夫学习了很多与主持相关的知识,除了播音以外,他几乎学会了做节目所涉及的所有方面——采访、编辑、化妆、摄像,甚至连打灯光都学会了。在电脑编排上,他也丝毫不逊色于当时的专职编辑,并且考取了记者和编辑的专业资格上岗证书。
   2007年,孙延夫参加了第五届CCTV节目主持人大赛。提起参赛初衷,孙延夫坦率地告诉记者:“虽然在南昌的两年里学到了很多的东西,但是学会的越多越是迷茫,越是感觉自己像只井底之蛙。我很庆幸这个时候看到了主持人大赛的启事,因为我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了,那就是去参加大赛,去接受最优秀的评委们的指导。无论成功与否,我相信我都会迅速成长。”他现在还记得当时参赛的人有5721名,第一轮海选是邮递自己的播音样带,第二轮就是开始海选面试。当时,比赛在全国十多个城市设点,由全国优秀的主持人、教授做评委。距离南昌最近的一个比赛点设置在武汉大学内,孙延夫的女朋友从哈尔滨赶来,陪他参加面试,孙延夫说这让他很欣慰,“你永远知道前途是光明的,但你永远不知道下一步是不是有沟壑,有她陪着让我心里很踏实”。从武汉海选面试结束后,他终于进入了在中央电视台舞台上的正式比拼,从初赛、复赛、决赛、总决赛,一步步地走过来,最后荣获了铜奖。
  比赛的时间虽然只有大半年,但是在这段时间里让他明确了以后要走的方向,“与高手过招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当你从一个遥远的市级电视台一下子踏上全国性的舞台,那么多优秀的同行同台竞技,那么多老师讲着不同的知识,会让你感受到,在舞台上说着自己想说的话的感觉实在太好了。这就让我明确了,以后要在电视里说自己的话”。除了比赛,孙延夫当时还向天津电视台邮递了自己的简历,“我很庆幸自己的每一步都有着很清晰的规划。在比赛的同时,我也参加了天津电视台的招聘面试。”在总决赛名次快要公布的时候,天津电视台录取他的消息也传来了,孙延夫说他当时真觉得是双喜临门,“我不是因为拿了名次才进了天津电视台,也不是因为进入天津电视台去参加比赛才拿了名次,这两方面同时收获的成功让我更有了信心”。

 孙延夫 <wbr>让梦想照见现实

在天津的日子
  来到天津,孙延夫开始了另一番生活,而最初的日子里也同样经历了低谷。半年的比赛再加上刚到天津的各种花销,让他手头很拮据。他和他的狗在这个城市开始了新的打拼,但值得庆幸的是,他离相恋五年的女朋友更近了。孙延夫说,参加完CCTV主持人比赛,他的心气很高,甚至有点膨胀。“我在一个全国性的舞台上表现了自己,评委也给了不错的评价,获得了一个不错的名次,当时就感觉自己真的是放光了。但现在想想,那光彩是不真实的,之所以放光,是因为比赛将你放在了那个平台上,而不是说你真的放光了,就像月亮一样,虽然看上去很亮,其实却是在反射太阳的光芒。”刚到天津电视台时,台里并没有给孙延夫安排节目,他说他很感谢领导对他的变相帮助,那段长时间的沉淀让他更好地认识了自己以后要走的路。
      “我当时天天在电视台配音,没有任何其他的事可做,每天百无聊赖,没人认识到你以前的辉煌。后来直到有一天,终于意识到自己不能这样沉沦下去了。”孙延夫开始尝试去做当时并不太受重视的读报板块,“这个板块其实很难做,它不同于新闻,新闻有画面、导语辅助,有编辑、责编、总编层层把关,而读报所有的东西都需要自己一个人去做。原中央电视台读报节目主持人马斌说,这样的节目是于无声处听惊雷,很普通的事你要说得让观众印象深刻。要想达到这种风格,一要心里有货、二要睿智、三要幽默,这太需要时间积累了,自己还离目标有太远的距离。”孙延夫说,当时感觉做读报板块最困难不是因为每天自己一个人工作很辛苦,而是做完后不知能不能播出。那时他每天上班的第一句话就是去问领导,前一天自己录的节目播出了没有。就在这样的煎熬中,他度过了一年多的时光。但正如他所说,每一份经历的煎熬都不是白白付出的,后来,天津电视台《津晨播报》节目改版,由半小时延长到一个小时,这时,孙延夫的读报派上了用场,他的那句“浏览综合资讯、关注社会热点”也终于有了有武之地。
      除了读报,孙延夫在天津电视台搬入新的数字大厦的时候,重新走上了自己的老本行,开始播报时政新闻,成为《天津新闻》的播音员。他说:“做评论的大量积累会让我播报时更加自信,这种气场会影响你的整体感觉。《天津新闻》和评论看起来是不太一样的节目类型,其实是相铺相成、融会贯通的。”
      转眼间,孙延夫在天津已经度过了三年时光,与此同时,他和女友长达七年的爱情长跑也终于有了结果,2009年9月9日,他们结婚了,转年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也让孙延夫的心态变得更加成熟。在采访中,孙延夫多次说到了责任感,他说:“好的主持人必须要有极强的责任感,不仅包括工作责任,还有家庭责任、社会责任。在家要做一个好儿子、好丈夫、好父亲,一旦你坐在镜头前播报新闻,你就一定要讲真话、讲良知,因为这才是新闻工作存在的初衷!”         
                                          ■本报记者 贺雄雄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