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大墙外的志愿者”【2010年32期】

标签:
大墙小雨志愿者志愿工作刘文玲杨村杂谈 |
分类: 特别策划 |
2008年11月,刘文玲在当地的《消费商讯》上刊登了自己的第一条征友启事;同年12月,她到武清区团委完成注册,正式成为了一名大墙外的志愿者;12月底,刘文玲又在武清电视台《百姓百事》栏目中接受了采访。之后她自费在《武清商情》和《武清广电报》刊登征友启事,“我想结识有过这些经历的人们,想关心、支持他们正确生活,告诉他们珍惜自由,呼吁社会对他们的宽容和理解,这是我的工作。”每每有人问她为什么这么做,刘大姐都如此笑答。
“小斌啊,你为什么总是这么冲动呢?想想家人已经为你付出了这么多,咱可不能再让他们伤心了呀!”深夜,已经休息了的刘文玲被电话惊醒,她一骨碌爬起来,焦急地对着电话那头喊道。
电话中提到的小斌是个年轻的小伙子,家庭条件优越,今年二十出头,年轻气盛、玩世不恭,习惯了自由自在、无人约束的生活状态,常常经受不住弟兄朋友们的撺掇,对身边人的言行稍看不惯便火冒三丈。
一年前,小斌因打架斗殴被判入狱,因为在狱中表现良好,9个月后便出狱了。可是,让他没想到的是,出狱后的自己又备受打击,周围人的眼光总是对他带着些许的歧视和恐惧。交不到可以推心置腹的朋友,小斌很快精神低落,迷失了自己生活的方向。疼爱他的姐姐看在眼里,急在心上。一个偶然的机会,姐姐看到了刘文玲的征友启事,便抱着试试看的想法介绍给了小斌。从此,小斌和刘文玲的手机上便都多了一个彼此经常联系的电话号码。
“小斌,你趁早打消走老路的想法,不然这将近一年的牢不白坐了?之前家人日夜盼你出来,你现在这样做对得起他们吗?你还年轻,今后的路还长,现在不打好基础安定下来,以后怎么办?你要再这样下去,今后可真一个朋友都没有了!世上没什么难题,凡事都会有解决方法的,我来帮你……”这天晚上,刘文玲发现小斌有走回头路的念头,顿时急上眉梢,困意全无,苦口婆心地劝解他。
功夫不负有心人,几天以后,刘文玲正在自家经营的小卖部里整理杂物,电话铃声再次响起,电话那头响起小斌熟悉的声音:“刘姐,我想通了,谢谢您的开导,那天我要是真和别人动手了,恐怕就没今天了。我是个男人,身上有责任,我得踏实、安定下来。家里人已经帮忙置办好了,今年秋后我就要结婚了,到时您可一定来喝喜酒啊,我会好好过日子的!”
听到小斌这个莽撞冲动的孩子终于成熟起来了,刘文玲放下话筒,看着手机屏幕上小斌的名字,欣慰地笑了。
“为什么?为什么被骗的总是我,难道进去一次就永远也难以抬头了吗?真心都换不回真心吗?”在刘文玲面前说话的是老华,他曾因打架伤人而被判入狱服刑。出来后因为有前科,老华总感觉抬不起头,工作也成了大难题,几次三番地变动、没个着落,后来他在报纸上看到了刘文玲的征友启事,便迫不及待地和她取得了联系。
两年以来,两人经常通过书信和电话沟通,但是从未见面。在刘文玲的帮助下,老华找了个开车的工作,闲暇时间跑运输。7月15日这天,刘文玲和老华第一次见面,让她想不到的是,三十多岁的老华在她面前显得那么脆弱和迷茫,这已经是他第N次被情所骗了。那些他真心对待过的女人,在得知他的过去后,都倾尽所能花他的钱,之后又都纷纷离去,音信全无。如此反复,让老华的内心深受重创:“我只想找个彼此理解的人,好好过日子,这要求很高吗?为什么她们看重的都是我的钱?”
刘文玲和老华的谈话进行得很长,从烈日炎炎的中午一直到夜灯初上,老华的事情刘文玲听在耳里,急在心上。
“我陪她们逛公园,帮她们做农活、买衣服、买首饰,但就是谈不来天,一谈天,她们就抓着我的过去不放,那种不信任的口气和眼神,真像针扎一样啊!我曾经以为只要洗心革面,踏实稳定下来,过去的那点事会渐渐淡化的。可这几年过来,却感觉自己身上的担子越来越重了,我真怕后半辈子就这么孤家寡人下去啊!”看着老华写满沧桑和无奈的面容,刘文玲也是心急如焚。
“不会的,你感情上太单纯,之前就是看人不准,净结识些没有结果的女人。被骗财骗情这事是很伤人,但就看你怎么想了。你要明白,缘分这东西是可遇不可求的,慢慢来,刘姐是你的后盾,我帮你打听着,千万别丧失信心啊!”
……
像这样的谈天已经不是第一次了,从大墙里走出来的人,普遍会有一个感情问题,而他们最信任的刘大姐便成了朋友加红娘。每次谈到这个问题,刘文玲总是替他们急上眉梢,倾尽全力地帮忙和张罗。
采访中,刘文玲用焦急、恳切的语气跟记者强调,希望大家多给从大墙中走出来的人一个机会,让幸福之门也能为他们而敞开。
“祝你生日快乐……”杨村的一家肯德基餐厅内,嘈杂的人群突然安静下来,一盘大蛋糕摆放在小雨面前,这是刘文玲特意定制的,为一个年仅23岁曾经误入歧途的小伙子。
小雨是一个性格孤僻、内向的孩子,因为家庭条件不好,从小凡事都靠自己。因斗殴入狱后,小雨更加灰心丧气,感到前景一片灰暗。一个偶然的机会,刘文玲的宣传单发到了小雨的手中,这像一盏希望之灯,为一直以来郁郁寡欢的小雨带来了新的希望。
“小雨,人不怕做错事,重要的是要知错就改,懂得迷途知返,凡事都可以从头再来……”
“小雨,看了你的信我很开心,你长大了,懂得承担责任了,今后有的是机会,慢慢来……”
“新的一年,你又要长一岁了,好好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有什么困难跟我说,我会尽力帮你的……”
这些是刘文玲和小雨之间的通信,她为这个年轻人的遭遇而担心、心痛,她生怕这个孤僻的孩子从此一蹶不振,对生活失去希望,所以一直以鼓励和关爱的口吻和他保持联系。每天辛苦打工归来的小雨都会在临睡前给刘大姐发一两条短信,讲讲当天的心情,释放释放压力,而不管多晚,刘文玲也总是字斟句酌地回复短信,给他相应的理解和安慰。
今年5月的一天,是令小雨最惊喜和难忘的日子,刘文玲在肯德基为他悉心安排了一个生日宴。从没有人如此重视自己的生日,当看到插满生日蜡烛的蛋糕时,小雨愣住了,当餐厅内反复回放着温馨的生日歌的时候,晶莹的泪花在小雨的眼眶里直打转……
时光回转到2008年初,刘文玲的亲人因罪被判入狱,全家顿时笼罩在沉重悲痛的气氛中。天冷了,她担心狱中没有暖气,亲人挨冻;天热了,她又怕亲人在里面中暑。为了更多地了解亲人在狱中的生活情况,帮助其重树希望,刘文玲冒出了一个想法:做个大墙外的志愿者,专门结交监狱或看守所中的服刑人员,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在社会上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心。
从2008年底至今,刘文玲的志愿工作已经进行了两年多,和她一起经营小卖部生意的丈夫和上五年级的女儿对此也都很支持。从最初的四处碰壁到如今获得多方支持,刘文玲感到很欣慰。曾经,她为了通过注册,顶着烈日来回于区团委、乡司法所、律师所等多个部门,怕人家收不到,她就写挂号信,怕看到消息的人不多,她就反复印发宣传单,在集市上发放……
当第一个有过大墙经历的人给她打来电话、倾诉心声的时候,刘文玲突然感到一种荣耀和欣慰,能够被他人信任、尽己所能地给予其帮助,她觉得自己的志愿工作没有做错。
然而,万事开头难,刘文玲的做法也受到了邻居朋友们的质疑,大家说她太天真、大胆,觉得她这样征友的做法有失妥当,没准儿哪天就会上当受骗,可性格倔强的刘文玲对自己要做的事情一旦认定便会坚持到底。“我相信他们就如同他们相信我一样,总有人要做这些事情的,总有一些困难要克服。我不怕辛苦,只希望社会能宽容地对待每个有过大墙经历的人,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过正常人的生活。”刘文玲在宣传单中这样写道。
渐渐地,通过报纸以及亲朋好友了解到刘文玲志愿征友工作的人越来越多,她的手机也总是处在占线状态,每个月都要支付高昂的话费,她每天要磨破嘴皮说很多话。刘文玲晚上从不关机,无论何时有电话打来,她都会给予亲切的安慰和理解,及时开导、劝慰她的朋友们。
“2009年3月22日,一位走出大墙的朋友在自己村子里开了个小饭店,我去参加了饭店的开业典礼,那位朋友非常高兴,说要好好经营,今后为更多的人提供就业机会,我开心极了。”
“2009年6月,一位从大墙里走出来的朋友通过交友信息和我取得了联系,因为性格内向、孤僻、怨天尤人,他总是独来独往,但和我联系上之后,他开始对生活充满信心。8月份,这位朋友在工作中受了伤,为了不让别人歧视他,我以原来单位同事的身份去看望了他,并帮他交了手机费,他当即感动得泪花闪闪,说一定会更好地生活下去。我觉得这就是我工作的意义。”
“2010年3月,小王出来半年还没工作,为打消他对社会的恐惧和胆怯,我决定用自己的手机号帮他联系份工作,希望一切顺利。”
“2010年6月,小林这孩子总是那么害羞,他已经第三次用我的手机号注册征婚了,希望他早点找到中意的女孩儿吧。”
……
这些都是刘文玲的工作记录、心得,她把走出大墙的朋友当亲人一般关心,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刘文玲成了他们遇到困难时想到的第一人。她与他们真诚地沟通,给对方以信心、理解和宽容,同时她也被他们内心深处脆弱的真诚所感动。能看到这些朋友们靠自己的努力和付出勇敢地工作、生活,刘文玲动力十足,感到深深的幸福。
为更好地帮助这些人解决困扰,刘文玲不断登广告、跑咨询,该找什么单位和部门就立刻马不停蹄地联系,甚至有专业人士笑言,她的工作相当于四个工作人员。终于,经过重重努力,武清杨村的一位律师愿意为她免费提供法律方面的帮助。采访结束前,刘文玲又反复嘱咐记者,在文章最后一定要刊登出她的联系方式,她真诚地希望更多的人从她这里获取帮助,也希望越来越多的有心人士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
采访中,刘文玲告诉记者:“我有一个幸福的家庭,在志愿者工作之余,我会利用闲暇时间帮女儿编排‘六一’节目,女儿也因此获得了两项荣誉证书,丈夫和我一起经营小卖部,一家人生活得其乐融融,这样的生活让我觉得很充实、幸福……”
(文中的人物除刘文玲外均为化名。刘文玲的联系方式:13820746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