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常炜——“常大厨”的幸福生活 【2010年32期】

(2010-08-09 10:10:13)
标签:

电视

家庭

天天美食

听众

常炜

国展中心

文化

分类: 封面人物

   常炜,1998年考入天津电台,师从林东。先后在天津电台新闻频道、生活频道、经济频道从事播音主持工作至今,先后主持了新闻类节目、生活服务类节目。本人被评为天津电台双十优节目,所主持的节目先后被评为天津最具影响力广播节目和天津市十大优秀节目。

              常炜——“常大厨”的幸福生活 <wbr>【2010年32期】

   记者:听说电台有很多非专业出身的主持人,你就是其中一位。当时是怎样走上广播这条道路的呢?
  常炜:我毕业于天津商学院,学的是旅游管理专业。我当时的就业意向不是当主持人,那时候已经有去国展中心工作的意向了,可播音却是我最大的兴趣爱好。那会儿没有专人指导,我唯一的练习方式就是念报纸。从上高中开始,我每天把《今晚报》的一版给家里人念一遍,每天坚持。上大学以后晨读,在我们学校的湖边儿上,别人念的是英语,我读的是新闻。俗话说,机会是给时刻准备着的人的。大学以后,我成为了天津商学院广播站的广播员。1997年到1998年,恰逢天津电台在社会公开招考广播员,在高校重点选拔。我有幸被选上了,经过三次考试,最终进入了电台工作。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了《天天美食》节目的主持人?
  常炜:最早源于我主持的一档老年节目——《夕阳情怀》,那时每周六在节目里留了一个小天窗,我就利用这个板块给老年听众讲讲居家烹饪,因为生活中的我就是一个喜欢美食的人。到了2002年时,生活广播要做一档《天天美食》,我就顺利地成了《天天美食》的主持人。四年以前,我和《天天美食》一起来到了经济广播,因为经济广播秉承了贴近群众、服务听众的理念。所以,《天天美食》这档节目,在这样的大环境里就感觉跟老百姓贴得更近了。
  记者:“常大厨”这个绰号是为《天天美食》节目特别想出来的吗?
  常炜:“常大厨”这个绰号不是想出来儿,是听众叫出来的,是听众朋友给我的昵称。大家都管我叫“常大厨”,尽管我没有厨师的专业证书,但是烹饪却是我除了播音以外人生的第二大爱好。我有一个兴趣就是看菜谱,哪怕是那种掉了页儿、破损掉的菜谱儿,我都反复地看,看得特别过瘾。
  记者:生活中的“常大厨”会亲自下厨么?
  常炜:虽然在节目里我“光说不练”,但是在生活中我却“光练不说”,特别内向。在家里只要有时间,我就一头闷在厨房里做饭,做完了我还不吃,端上去看家里人吃,听他们的评价。什么时候最快乐呢?不是吃到嘴里最快乐,是看着家人吃得很高兴,还说“太棒了!味儿真好!”这个时候我就特别高兴。其实烹饪是一种艺术,是一种感觉。我虽然没有把厨师作为自己的专业,但是也一直没有停止学习。我在生活中还结交了很多名厨朋友,日餐、西餐、中餐都有,跟他们日常的交流聚会中其实就是在学习。
  记者:第一次下厨是什么时候?
  常炜:那时候我上小学,父母都出去了,家里只有我和姐姐,我说你们别管了,我做饭。当时我就因陋就简,把我们家前一天炖的肉切成片儿,加了点儿韭菜炒了炒,还加了点儿料酒、加了点儿糖,还炒了一个豆腐。我姐姐吃得那个香啊,尽管当时我很累,看着她吃我特别高兴。我父母回来也特别高兴,说我都能照顾姐姐了。这是我人生第一次掌勺,从那儿开始我就帮父母做事儿了,每天中午给妈妈热饭,还要给她做汤。
  记者:看起来你把人生的两大兴趣爱好——播音和烹饪都集合到工作当中了,这样工作起来应该很幸福吧?
  常炜:老天爷对我最大的恩赐就是让我能够把人生最大的理想和爱好都一一实现在我的工作当中,另外还要感激老天的就是给我一个幸福的家。我有一个聪明、漂亮的女儿,还有一个非常体贴的妻子。人生的幸福都沾上了,我特别知足。
  记者:“常大厨”的幸福生活跟家人分不开。说说你的家人吧,先说说妻子。每天18:00到19:00,你都在直播间主持节目,这样你就不能给家里做饭了,怎么办呢?
  常炜:我的妻子特别贤惠体贴,晚上这段时间,接孩子、做饭都是她一个人在忙碌,她特别理解我。当然我会每天把我的想法告诉她,我们会商量今天吃什么。我告诉她,这个菜你应该怎么做怎么做,按照这个标准来完成——我还是动嘴不动手。妻子是我的特别听众,每天都接受单独指导,而且绝对是忠实听众。我家的收音机放在厨房里,每天晚上她做饭的时候,我们的收音机总是开着的。不过现在周日我有空了,不是为了休息,就是为了用周日这宝贵的时间,给家人做晚饭。

          常炜——“常大厨”的幸福生活 <wbr>【2010年32期】
  记者:“常大厨”什么时候感觉最幸福?
  常炜:我每天有两个时候最高兴,一个是上节目的时候,在主持节目的过程中,我能够把一天的疲惫、烦恼全部抛掉。尤其是听众反馈信息的时候,是我最高兴的时候。比如,有的听众会通过电话或者短信的方式告诉我:“常大厨,那天听你介绍了一个烧茄子的做法,真好,按你这个做法,我们全家都喜欢吃。”其实这就是我最爱听的评语。每当有听众说类似的话的时候,我就是再累也会特别释然。我觉得听众朋友认可了,我就没白忙活。还有一个最高兴的时候就是每天我一下班,回到家刚走到楼梯口的时候,我闺女从楼上窗口喊:“爸爸!爸爸!”你别看就这俩字,这可是我最幸福的时候。
  记者:《天天美食》节目中有个板块叫“欢乐儿童厨房”。设立这个板块的想法是源自自己的女儿吗?
  常炜:其实,最初“欢乐儿童厨房”的设立还真跟我女儿有关系,正好那时候她刚刚出生,这个板块也是刚起步,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因为一个新闻人的敏感性和这么多年跟听众的交流。听众对于《天天美食》这个节目来说特别重要,我们节目有一个宗旨就是扣紧听众的脉搏,让听众觉得有新意,所以《天天美食》每年都在力求创新,每个栏目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精心设计是听众需要的、听起来有用的栏目。通过听众朋友的反馈,我感觉孩子的吃饭问题是每个家庭特别关注的。设立这个板块后,果然受到家长的认可,还培养了很多小听众。
  记者:每天都跟很多听众朋友在电波中交流,有没有让你印象深刻的听众朋友?
    常炜:这样的听众太多了。也正是有着我们这些真诚听众的支持,我这个节目做起来才特别有动力。比如,我们有一位听众张婶儿,她今年87岁,几乎天天参与节目。好多听众就误会了,说张婶儿是不是你的托儿啊?这里也要借此机会跟广大听众朋友澄清一下——张婶儿绝对不是托儿。《天天美食》热线特别火爆,所以很难打进来,之所以张婶儿打进来的几率比较高,是因为她有两件法宝,一个是收音机,时刻听着节目的动态,一个就是手机。这事儿我节目之下特别问过张婶儿。她准备了两部手机,一手一个,左右开弓,分别播我们两条热线,所以总能让她等到机会。
  记者:好像跟听众相关的事儿你记得特别清楚,跟听众亲密接触的时候也有很多难忘的故事吧?
  常炜:要说跟听众亲密接触就要数我们的听众见面会了。天津电台一直都在做贴近听众的广播,所以我们近距离接触听众的机会越来越多。每次搞活动,我都会多准备点儿润喉片,咱们听众特别热情,每次都是嗓子喊哑了,而且身上总被抓的这一道儿那一道儿的。但是这可是幸福的印记,我从来没看成是一种负担,这是听众对我的认可。所以,每次听众见面会的时候,哪位听众要求签名我一定给签名,要求合影我一定跟他们合影。每次结束的时候,我都要给听众朋友们深深鞠上几躬,保持九十度。
    还有一次印象深刻的听众见面会是在国展中心。那会儿我刚来经济广播,也是《天天美食》节目第一次举办大型听众见面会。当我看见国展中心外面的大楼梯上,从第一级台阶到最上面一层站满了听众,我才意识到《天天美食》有这么大的影响力。以前我看菜谱儿是兴趣是消遣,现在是一种积累、学习。现在,我已经考下了高级营养师证书。
  还有很多跟听众之间特别有意思的事儿,也是特别让人感动的事儿,比如听众给我送的礼物。
  记者:说到礼物,我想问问“常大厨”,一般咱们的听众送给咱们主持人或者粉丝送给自己喜欢的明星都会挑选一些特别的礼物,比如精致的工艺品或者纪念相册或者DIY的创意礼物。那送给“常大厨”的一般都是什么礼物呢?
  常炜:我收的礼物可能是最独特的一份儿了。有一次听众见面会的时候,有位听众挤到我跟前儿,从大包里一下子掏出一张大饼,老大个儿、老厚的。我说:“谢谢您,我吃过早点了。”听众笑了,说:“可不是给你解饿的,让你尝尝我烙的饼。”然后又从包里掏出一个饭盒,打开一看是热乎的饺子。他说:“你不是总在节目里说鱼馅儿饺子么?这就是鱼馅儿的,平时在节目里你总说但吃不着,这是我做的,你尝尝。”现场给我带来的,当时我特别感动,这位听众在红桥区丁字沽那片儿住,倒了两趟公交车,就为了让我尝尝他做的饼和饺子。
  有的时候见面会人太多不方便,我们听众就把礼物直接送到电台来了。有一回冬天下着雪,我刚从外面赶回来走进办公室,就接到了门卫的电话说,有位听众给你送咸菜来了,就在外面等着了。我赶紧从楼上下来,一路小跑儿到传达室,结果听众赶着上班儿已经走了,门卫转告我,这是那位听众自己做的咸菜,让我尝尝。大冬天的,我手里拿着这盒咸菜,心里特别热乎。
  记者:为什么你收到的都是这么特别的礼物呢?
  常炜:因为听众真没把我当外人。我收的礼物都没有包装,可是却盛着满满的心意。作为一个广播人,我对自己有几点要求:第一就是放下架子,第二真心服务,第三,把自己作为一个实实在在生活中的普通人跟听众交流。大家觉得跟“常大厨”没有距离感,愿意跟你亲近,我想这是我最大的收获。也正因为有了听众这份信赖感,这份亲近感,才能时刻鞭策我,每天上节目都不懈怠,面对听众的时候都要像第一次播音的时候,认认真真地给听众服务。
  记者:在电台工作十多年了,你的收获是什么呢?
  常炜:我师父在我刚进电台的时候跟我说:十年磨出一个主持人。这句话我一直记在心里,到现在我在电台工作已经十多年了。从播新闻的正播到如今主持《天天美食》节目,我慢慢在摸索自己的定位、自己的方向。经过生活的磨练,我学会了理解人、尊重人。我现在给自己的定位是:我不是个DJ,我是给大家服务的人,我就是大家的“常大厨”,每天晚上18:00,只要您打开经济广播,我都准时在那儿守候您,给您说说美食,跟我的听众朋友们一起体会生活中最简单的快乐。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