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丁瑾的精彩人生  【2010年23期】

(2010-07-19 15:23:23)
标签:

丁瑾

电视

“金话筒”奖

谈话节目

中国

分类: 封面人物

    每天都要活出自己的精彩!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生活虽然会有种种困惑,但更多的是接连不断的精彩。所以,我们应该创造并且拥有属于自己的的独一无二的精彩世界!——丁瑾

 

                丁瑾的精彩人生 <wbr> <wbr>【2010年23期】

    丁瑾,天津电视台主持人。曾在天津电视台新闻部担任《天津新闻》、《晚间新闻》、《早间新闻》、《12点报道》等节目的新闻播音工作,担任《生活多棱镜》《中国纪录片》《心里话》的主持工作,现为滨海频道《财经视界》主持人。2009年,获得中国播音主持界的最高奖“金话筒”奖。 
  偶然与必然
  偶然发生的事情之中经常蕴含着大量的必然因素。恰似丁瑾走上广播电视这条路,看似偶然,却也必然。
  用丁瑾的话说:感谢上苍赋予的好嗓音、好口才,和一个文艺氛围很浓、充满亲情的知识分子家庭,这使从小爱说爱唱的她,成长为多才多艺、充满自信与活力的文艺少年。由于丁瑾说话语速很快,恨不能把有趣的事情一口气说尽道全,于是很小时便被大人戏称为“小播音员”,播音主持之梦便由此而生。随着年龄的增长,丁瑾做播音员的梦醒从未泯灭,并越发明确坚定,开始有意识地接受“正规训练”。上天不负有心人,丁瑾高考时终于收获了回报:在全陕西省近7000名考生中,她以专业课、文化课同时最高分,取得全考区唯一一张浙广新闻系播音专业录取通知书。
  丁瑾毕业后,适逢天津电视台面向全国招收播音员。面对几百人的激烈角逐,丁瑾以最高分成为《天津新闻》主播。丁瑾说,现在回想起来,当时考试的情景仍然历历在目:准备考试的时候,看到从自己身边走过的人,有的是她从小看电视长大的天津著名的播音员、主持人,有的是非常漂亮、光鲜亮丽、经验十足的选手,而刚走出校门的自己是那么的青涩和稚嫩。丁瑾现在仍然记得,考试时她抽的考号是第一号,心情特别紧张的她坐在演播台前,已经几乎不知道自己在说些什么。当得知自己最后获得了最高票数时,丁瑾欣喜若狂。幸运的丁瑾就此走上了《天津新闻》的主播台,一播就是十年。
  跳下与升起
  丁瑾说,在人生的大舞台上,未必每场演出观众都能够报以热烈掌声,只要追求过、探索过就足够了。
  在担任了十年新闻主播后,丁瑾决定追随自己那颗想不断探索、寻找、发现的心,挑战自己,于是她在光环笼罩、事业达到高峰之时,毅然转型从零做起,改做谈话节目主持人。得知丁瑾离开《天津新闻》,很多人疑惑不解,也有很多人为她惋惜,但是丁瑾说:“太阳升到最高的时候就会落下,我选择自己跳到低谷,然后再升起来。”有人问:“你不怕跳下去会摔得粉身碎骨吗?”丁瑾答:“我是为了积蓄能量,做得更好。”
  从《天津新闻》离开,虽然让丁瑾失去了很多,但也让她收获了很多。作为一名谈话节目主持人,面对几十名、上百名观众,和他们聊天、互动,那种感觉与在演播室面对摄象机的感觉是截然不同的,这也让她更加感受到主持人亲和、真诚的重要。丁瑾非常享受这种感觉,她喜欢跟她的观众近距离打交道,喜欢近距离感受他们的喜与乐,喜欢从他们的生活中提取精华,然后再把自己的感悟反馈给观众,这些对于丁瑾来说是莫大的幸福,也给了她丰富多彩而又美好的回味。
  正是因为有了《天津新闻》正播经验的积累和在谈话节目中亲和力的沉淀,才有了丁瑾今天在《财经视界》中良好的工作状态,才有了“金话筒”大奖的获得。
   “金话筒”与“华鼎”奖
  2009年,丁瑾获得了中国播音主持界最高领奖项“金话筒”奖。“金话筒”奖的取得是业内专家人士对丁瑾从事广播电视行业这么多年来业务、能力的认可,这对于主持人来说是个完满的叹号。而能够获得这个奖项,丁瑾感触最多的还是天津电视台对自己的栽培。正是因为有了天津电视台对她的支持与关怀,她才能成为“金话筒”奖舞台上一颗闪耀的明星。
  在获得“金话筒”奖不久,丁瑾又在第三届“华鼎”奖中国100位主持人公众形象满意度调查榜上位列前茅。“华鼎”奖被称为中国主持界公众形象风向标,是通过国内民间调查数据统计出的对主持人满意度的一项评选,显然,这对于身为非卫视频道主持人的丁瑾来说,获得这个奖殊非易事。
  采访中,丁瑾告诉记者,她在得知自己获这个奖那天还闹出一个笑话——那天,正在逛街的丁瑾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恭喜您在参与我们的活动中获奖,奖品是手机一部,但需要您先给我们汇2000块钱。”丁瑾马上意识到这是诈骗电话,于是断然回绝:“对不起,我不感兴趣。”不料她刚刚挂了电话,紧接着又一个陌生电话打进来:“您好,是丁瑾小姐吗?恭喜您在我们的5万张调查问卷当中,成为了获奖者之一……”
  因为刚刚接到诈骗电话,机警的丁瑾下意识地断定这个电话也是骗局,她非常干脆地回答对方:“好的好的,谢谢您。我也告诉您一个好消息,我刚刚得知,您这个号码获得了去月球游览的机会……”丁瑾一串连珠炮的话语让对方根本没有张口的机会,说完用力挂断了电话,心里美美的享受“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快意。让她没有想到的是,电话那边的人很快给她发来短信:“我是‘华鼎’奖的工作人员,很遗憾你没有给我说话的机会。不过你真的让我领略到了主持人的伶牙俐齿。”丁瑾这才知道冤枉了人家,赶紧回电话道歉,两个人在电话里忍不住都笑了起来。
  快人快语,爽朗平易,这也正是丁瑾能够获得“华鼎”奖的原因吧。
  团队与家人
  丁瑾常说:“主持人作为公众人物,电视为我们搭建了绚烂的舞台,在这舞台之上我们被光环笼罩,观众因节目而认识我们、喜欢我们。电视行业更需要团队的力量,如果没有这个团队所有人的努力付出,一个优秀的电视作品就无法呈现。”
  主持人是幸运的,需要聚众人智慧的结晶出现在屏幕之上。所以,丁瑾平日里总是以最完美的状态全身心投入到工作中,只有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对得起这份工作,对得起这工作背后所有人的付出。在获得各种荣誉、奖励时,她也总不忘感谢大家,同时也非常感谢家人的理解,尤其是母亲对她的事业的支撑。
  因为电视行业性质的特殊性,丁瑾一直忙于工作,孩子一直由她的母亲照顾,丁瑾自己很少操心。丁瑾说,她的孩子从小到大,无论是学习还是生活,全是老人一手培养的。丁瑾的孩子小学四年级时,与丁瑾的母亲一起参加钢琴等级考试,考场上,一老一少是考场中年纪最大和最小的考生,而两人同时考过了9级。丁瑾说,如果没有母亲的付出,孩子不会这么优秀,自己的工作也不可能全身心投入。由于母亲身体不好,不能经常旅游,丁瑾每每出国的时候,都不忘给母亲买礼物。丁瑾说,因为不能在家天天说“妈妈我爱您”,所以她只能通过礼物来表达对母亲的感谢。在接受某杂志“母亲节”采访时,丁瑾说:“妈妈的健康就是我最大的幸福。”
  静与动
   “宠辱不惊看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这是丁瑾很喜欢的一句话,她也常以此自勉。丁瑾一直在追求这样一种人生状态:心胸开阔,处事淡然,做人超脱。
  丁瑾告诉记者,她最近正在读季羡林写的《谈人生》,这本书让她感悟颇多:身为一名电视人,需要一个平和、安静的心态。作为主持人,她时刻提醒自己,将最好的精力、状态投入到工作中,以取得最完美的成绩,她也时刻在告诉自己“凡事皆从忙中乱,谁人知向静中修”。于是,丁瑾一有时间就静下心来,要求自己多读书,修身养性;多思考,总结自己的得与失;多回味、展望,给自己注入新的激情;多写作,总结自己内心的积淀。
  安静下来的丁瑾总在不断地思考一些事情,对于自己的工作,她有很多的梦想,即使这个梦想变成现实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甚至这些梦想是未知的、是个问号,她还是愿意去想。丁瑾认为,只有不断地思考,才能不断地修正自己。让工作和生活都是精彩的,这是她的追求。她也由此养成了一种职业习惯,从不把看电视当成一种娱乐休闲来放松自己,而总是先把能看到的各个频道的新闻浏览一遍,再看谈话节目、访谈节目,在看的过程中了解其他频道的主持人是一种什么状态,努力学习别的谈话节目的表达方式,感悟怎样与人沟通、自己遇到同类事情会怎样处理,博采众家之长思考现今电视的发展方向。这些思索让她有了一个更理性的思考,反过来也会促进工作的改进。
  除了工作,生活中的丁瑾喜欢各种运动。她喜欢在激情的音乐下跳操,喜欢和朋友一起酣畅淋漓地打球。也许有一天,你会在某一个体育馆里看到一个熟悉的身影,听到开心爽朗的笑声,那就是丁瑾。
  “一个人的一生如果能够选择自己喜欢又擅长的职业,那将是一件非常幸福的事。”丁瑾说。在经历过生活的积淀和积累后,她心中感恩的情绪愈发浓郁。丁瑾感谢每走一步欣赏她、支持她、给与她机会的人,因为这些人,她才有了今天的成绩;她感谢主持人这个工作,因为工作不仅让她的理想成真,兴趣得到最大发挥,也让她的生活更加美好。面对未来,丁瑾坚信:态度决定结果、视野决定高度。积跬步、聚小流,她将不断在广播电视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下去。
  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丁瑾刚从海南参加活动回来,仅仅两天的接触,她给海南旅游局的工作人员留下了这样的印象:“丁瑾是位非常有个性的美女。”
  敢说、敢笑、敢做、敢当,丁瑾就是这样,用激情点燃着自己的精彩人生。

 

                                              本报记者  李新蕊

 

(转载须注明转自《天津广播电视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