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生活家 | 吴念真:有故事的人

(2015-02-04 15:09:00)
标签:

杂谈

一个人会讲故事,只能说明一点:这个人本身就有很多故事——吴念真的确是有故事的人。话说《TimeOut上海》的记者那一日和吴念真约定在他下榻的酒店大堂进行采访,才刚坐定,突然有个高大的男人走过来和吴念真打招呼。记者定睛一看,倒抽一口凉气:竟是王家卫,而且是不戴墨镜的王家卫!


是,有故事的人,才值得这样的巧遇。匆匆寒暄几句,王家卫离开去忙他《一代宗师3D》版的首映宣传,我们再次坐定,正式开始听吴念真讲他的那些故事。

http://mmbiz.qpic.cn/mmbiz/dubhjViczIGMbOuBIGfVgmf9Mj9xEKkiaDzH71CUg8y2GVhv8FK1QvtewiblZyxdXPwvGhicG5ia01gjD7PNpaevFIw/640?tp=webp吴念真:有故事的人" TITLE="生活家 吴念真:有故事的人" />

第一个故事

第一个故事,是吴念真自己的故事,他要拿它来解释他为何有如此高超的说故事的本领。吴念真小时候的隔壁邻居是矿工,没有工作的时候他们很无聊,父亲就让小念真念报纸给他们听。矿工们大字不识一个,而且只会闽南话,所以吴念真不能一个字一个字地照读报纸,而是要用自己的话把报纸上的新闻组织起来,再转换成闽南话说给矿工们听。大一点的吴念真还为邻居们代笔写信,这其实也是一种组织语言的训练。这样经年的训练培养了吴念真后来的讲故事的技巧。“从小被训练成一个讲故事的人,自然而然地,我看的书都喜欢用自己的话讲给朋友听,朋友经常会说,我讲的比原来书上写的好听。”


其实吴念真并不看重自己那个“台湾最会讲故事的人”的头衔,他认为自己只是一个“转述者”:“我做的所有的工作,编剧、导演、写书、主持,其实都只是完成一个转述。”


第二个故事

第二个故事,吴念真用来解答为什么同样一个故事,他说出来总比别人说的吸引人。这个故事在网络上搜索“吴念真”时经常可以搜到,说的是一个男的为了走事业捷径甩掉了女友和客户的女儿结婚,不久两人就离婚了,男人也丢了工作,只能去开计程车。有一次他在机场载到了一个刚下飞机,一身商业精英打扮的女子,他认出是他的前女友。他开着车,一句话都不敢说,生怕被前女友认出来。一路上,后座的前女友不停地打着电话,第一个打回国外的家,让女儿去上芭蕾舞课,儿子记得吃维他命丸。第二个电话打给澳洲的公司,说自己已经到台北了,交代他们要做的工作。第三个电话打给在英国的先生,说自己要买的东西。第四个电话打给她在台北的旧同事,说这次回台北是因为妈妈生病了要开刀…… 车到目的地,前女友付费下车,男的暗自庆幸这一路都没有被认出来,就在此时他前女友突然转回来,敲敲车窗,要他摇下来。她盯着他看,然后说:“我都已经跟你讲过了我自己十几年来的人生变化,而你连Hello都不想跟我讲一声吗? ”


这个故事之所以在网络上引起大量转载,是因为它吸引人,而它真正吸引人的地方,是前女友最后那句话被吴念真强调了,成为整个故事让人最为心颤和共鸣的地方。“这个故事是我有次在台北坐计程车的时候司机说的他自己的真人真事,但他说的时候显得并不那么戏剧化。我在转述时换了他前女友的角度,让观众读者抓到一个值得共鸣的片段,故事就比原来诉说者的版本抓人,这是一个技巧。”


当然,大家也会质疑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因为似乎现实生活中并没有那么巧合的事情,会觉得是吴念真编的。“这个故事是真的。”吴念真说,“巧合在生活中随时有,就像刚才我们会在这里巧遇王家卫。还有一次我在台北吃一个很小的小吃摊,抬头一看,徐克就坐在我旁边——生活随时会给我们惊喜,如此看待‘巧合’才对。”


第三个故事

既然讲到导演,故事就顺势发展到了电影这里,毕竟吴念真的电影之路也真是一个广袤的故事世界。


吴念真和侯孝贤之间的编导合作是华语电影的传奇。在吴念真眼里,侯孝贤导演是一个充满着江湖个性的人,自然、不做作。“我编的本子,有些我认为很重要的部分,他拍完了,但在剪接的时候会拉掉。他一直认为故事不用讲得那么细,留点空间给观众更好。我会觉得有些可惜,但我尊重他的专业。”把吴念真本人拍成电影《一一》的导演杨德昌,则是一个从理论出发的电影人,会把一切想定之后,再把细节一个个放进理念里。“《一一》里的NJ性格真的很像我,诚恳,不懂拒绝,所以我只要演我自己就好。”


话题最后落在《搭错车》这部经典影片上。百度百科言之凿凿《搭错车》的剧本是由香港电影人黄百鸣只用了48小时就写完的,作为当年参与编剧的当事人之一,吴念真证明说“那是博宣传”。“那部电影到了后期剪接时我们几个参与的人还在修改剧本呢!里面的几首歌也是边拍边写的,导演拍到一个地方,让我写一首关于时代变迁的歌的歌词放进去,这首歌就是《一样的月光》。”


“电影里那几首歌之所以经典,是因为我们几个参与编剧的人分头去写的歌词,大家都很强,所以每个人都拼着老命要写最好的,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经验!”

Q&A

T0:这次你把舞台剧《人间条件》的第三部带来内地,就编剧或者导演的角度来说,舞台剧和电影的最大区别在哪里?

做舞台剧让我感觉回到了给隔壁矿工念报纸的小时候,我可以直接看到观众的表情,他们的直接反应,他们的笑,他们的哽咽。念报纸是“见山是山”,电影是“见山不是山”,而舞台剧又是“见山是山”。这和人生重合了,小的时候单纯,成年了就复杂化了,到老的时候又回归到了单纯。


TO:台湾金鼎奖、金马奖、金曲奖、金钟奖,你全部获得过,可以说是“大满贯”,在台湾这样的“大满贯”你是不是唯一一个?这个“大满贯”对你意味着什么?

是,应该是只有我一个人。其实“大满贯”只能说明写作、电影、作词和主持这些工作我都做过而已,并不能代表什么,最多就是说明我运气比较好吧!


TO:在台湾遇到过比你还会讲故事的人吗?

其实台湾太多人会讲故事了,比如有位作家叫黄春明,现在八十多岁了,他那才叫真会讲故事呢,太厉害了!


TO:那么那些综艺节目的艺人呢?

我觉得他们不是会讲故事,而是在耍嘴皮子而已。那种属于片段的机智,听过笑笑就忘了。真正会讲故事的人,他说的东西会一直留在你的脑袋里。


TO:在繁重的工作之外,你生活中最常做的事情是什么?

一般是看书,礼拜五晚上就会和朋友聊聊天,还有就是打高尔夫球。有阵子我喜欢上了钓鱼,是海钓,但那个太花时间了,出海一次就十几小时,回来又要花很长时间休息,慢慢就发现这个爱好对我来说太奢侈。其实还是因为工作太多的缘故,我又是那种答应了别人就一定要完成的人,时间不够用,真是矛盾。


TO:你的生命中也有过类似弟妹离去那样的悲哀和挫折,你是怎么去面对的?

第一时间是要去处理那件事,暂时把忧伤埋在心里面,把事情处理完了然后再慢慢疏解情绪。关于这个问题,台湾有位高僧说过的话让我非常受益,他说遇到事情“首先是面对它,再接受它,然后放下它。”要知道这些事都是人生必然的经过,不去面对却纠缠在里面是没有意义的。

http://mmbiz.qpic.cn/mmbiz/dubhjViczIGP7OU9ic7eQTCRCiaibmKQtFLianH9gHbTeZvRoBs5ZX38KHwu4SBCDRgvcFUHLWUiclpOT8mORGB8G19A/640?tp=webp吴念真:有故事的人" TITLE="生活家 吴念真:有故事的人" />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