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闵行“不惜一切代价”的真实意图

(2013-12-12 14:26:19)


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2013/12/12/13868294258780518.jpg




    12月11日,随着“史上最贵民告官”案在上海市长宁区法院开庭,疑似官员坐地分赃的视频亦被曝光。但随后《财经》记者杨海鹏通过微博转述上海公关界人士消息,上海闵行方面已在全力阻止“官员分赃录像”在网络播出,而且是“不惜一切代价”。这则消息随后被事实所验证,翌日网络上不仅无法找到这个视频,而且一些网站已经删除了相关的报道,最典型的就是,新华网转发的《北京青年报》的报道已经不见踪影了。

    不是“不惜一切代价”地维护群众利益和服务民生,而是“不惜一切代价”地阻断真实信息的传播,闵行政府的作为已经昭然若揭,其目的不过是想掩盖“八国联军”式强拆的负面影响,但这也是在向法律叫板,它无形中强化了先前人们对闵行政府的定位。如此带来的后果是,它不仅会欲盖弥彰,而且是在慷人民之慨,因为所有的代价最终都是要由人民来支付的。当然,他们的“不惜一切代价”究竟花了多少银子,浪费了多少公共资源,人民是无权知道的。

    被称为“史上最贵民告官”案缘于一起强拆事件,去年4月27日,刘光嘉位于上海闵行的私人奇石博物馆被强拆,博物馆内的收藏在强拆后不知所踪。而此前的清单显示,博物馆内收藏至少20多件大型木雕、40多套红木家具、300多件明清瓷器字画、400多件玉器、2300多盆盆景、4万多块奇石。刘光嘉随后将闵行区政府告上法庭,索赔总额达到2.9亿元,这也是中国国家赔偿制度启动以来索赔数额最高的案件。

    《北京青年报》记者获得的一份强拆现场视频显示,官员疑似在现场就对博物馆内收藏进行分赃。视频中,被称为老朱的领导对其他强拆者说:“这些东西我都要”;“这套东西最便宜,我和你说,价钱都是算得出来的。”随后他又说:“你派个镇上的人,好好地给我打包。”这种场面不禁让我们想到了电影《为烧圆明园》的情节。如此对待人民的私人财产,于前面冠着“人民”的政府而言确实是匡世丑闻,那么“不惜一切代价”阻断这个信息也不难理解了。

    政府的丑闻当然由集体背负,如果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也没有人来担责,这已经形成了一种规律,也是造成政府合法性和公信力不断衰竭的原因。但人们怀疑闵行的“不惜一切代价”极可能另有原因,《财经》杂志记者杨海鹏通过微博称,录像中参与分赃的官员,包括一个上海市前副市长的胞弟,他是高级警官。

    倘若官员参与了分赃,那么这就是一种犯罪行为,这起民告官案件的背后还隐藏着众多的案件,应该一个一个的拆解出来,而不能一起“打包”处理。尽管政府的名义实施抢劫,但它终归是一种私人行为,必须要分清责任。而要弄清这个事情,这起案件必须应该公开审理,因为它关系到公民利益和法律尊严。但闵行却“不惜一切代价”阻断真实信息的传播,那么有关部门不仅不应该配合,而且要及时叫停,否则造成的影响会比事件本身还要大。

    这起强拆事件显然是政府主导的,从媒体的报道看,这一点是毫无疑义的。对此,《北京青年报》记者取得了闵行区住房保障局和房屋管理局制定的《对刘光嘉户强制执行的预案》,同时还取得了闵行区法制办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情况说明》。而据记者调查,涉事地产公司为闵行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妻儿所开。倘若如此,那么这个案件就再明白不过了,我们也有理由相信,所谓的“不惜一切代价”,不过是公器私用罢了。

    作为一级政府,偶尔出现丑闻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但如何应对却有很大的不同。闵行的这个事情出现在一年多前,一些事情早已经传得沸沸扬扬,那么政府就要及时澄清各种传言,公开有关信息,主动回应舆论关切,积极地与原告沟通并促成和解,而不是故意阻断信息混淆视听,但它们却反其道而行之,最后终于落入了今天的这种尴尬的境地。

    闵行之所以一错再错,最根本的原因可能是公义已经被私利所裹挟,这才是最关键的问题所在。通过以上分析,拆迁现场不仅有官员的身影,而且涉事的房地产公司也与官员有着某种关联,而视频流出后,网传的“不惜一切代价”,更让人怀疑私利已经绑架了政府,公器已经沦为私人工具,这才是最让人愤怒的事情。

    三国时,袁绍“挟天子而令诸侯,畜士马以讨不庭”,自然无人可御,煞是风光了一阵子,但这终归名不正言不顺,最后被各种势力所剿杀。而围绕闵行的这起强拆案背后的这些诡异情节,也无时不让人生发出“挟公义而谋私利”的猜想,至于真相如何,最后也只有交给时间了。

    政府的权力是公共权力,公共权力绝不允许被僭越,否则它就成了强盗们劫掠人民的工具。因此,闵行当局没有必要阻断真实信息的传播,而是应该主动配合调查并恢复真相,这样才能减少谣言的传播,挽回事件对自己造成的负面影响。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