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imgcdn.kdnet.net/UploadSmall/2013/10/21/13823402797357174.jpg
在欧洲,有一种纪念战争胜利的标志性建筑,人们习惯将其称为“凯旋门”,最著名的应该算法国巴黎戴高乐广场的凯旋门了。最近在南京突然出现了一个抽象意义上的“凯旋门”,它的全称叫“凯旋路隧道”。当然,这里所谓的“门”仅具有“拉链门”一类的引申意义了。
据《扬子晚报》报道,紧挨南京地铁二号线金马路站有一条全长近500多米的汽车隧道,名叫“凯旋路隧道”,此隧道2005年建成但至今未通车,隧道里已经鸡鸣狗吠,早有人在这里建了板房且生活了多年。而当记者向多个部门打探这个“神秘工程”的来历时,所有的人都一脸茫然。
一个公共设施居然闲置了八年,而且处于没人使用无人“认领”的状态,这种事情确实诡异。显然,这肯定是“满城挖”和“城市推土机”们的杰作。但它的功能是什么?从“牌坊”上看,这当然是公共道路设施的一个节点,可“牌坊”归“牌坊”,立起这个“牌坊”的人却极可能是“婊子”。
作为六朝古都的南京,可谓人文景观荟萃之地。“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一千多年前,诗人就轻意能从眼前的一草一木中生发出思古之幽情,但今天的人们可能就没有这么幸运了。
不久前,在南京市当了4年市长的季建业落马。这位在扬州书记任上就有“拆迁市长”美名的官人,到了古都南京更是积习难改。甫一上任就开始对古都“开膛破肚”:砍伐梧桐树、拆城西干道、投巨资上马雨污分流、开展“竞赛式拆迁”运动。在这场运动中,他也获得了“季挖挖”、“满城挖”、“推土机市长”的称号。
“推土机一响,黄金万两。”在一些官员的眼中,公共设施已经没有了它原有的功能,而是成为了“财富吸管”。从这个意义上说,“推土机”推出的是官员的财富和政绩,也推出了一系列的“王八蛋工程”。据说,南京市民都怀疑季建业利用掌握的城市工程批复权力和可供使用的大量资金,从而实现了个人的“财富梦。”
当然,在“凯旋路隧道”完工时,离“季业转建业”还有很长一段时间,这个“王八蛋工程”绝不可能是他这个“城市推土机”推出来的。那么这个工程是如何决策的,又成了谁的“凯旋门”,也就不应该不了了之,确实得及时给南京及全国人民一个明确的交代。
南京自中共建政以来共诞生了20位市长,而季建业也不是唯一一位“摊大事”的市长。1994年3月,王武龙成为南京的第15任市长。2007年底,安徽省检察院起诉,王武龙涉嫌受贿,共折合人民币683.64万元,2008年2月他被判死缓。王武龙被南京市民称为“王砍树”。可见,这个“王砍树”还是比他的晚辈“季砍树”在“砍树”这个单项上胜出一筹,毕竟他的“砍龄”要长一点。
据悉,南京三年城建投资总额超2000亿,相当于全市每人2万多元。为弥补建设资金,地方政府更加依赖土地财政,这也无限推高了房价。而在一些城市,官员们早已经将其变成了一个永不完工的建筑工地,随之而来的是交通受阻、环境污染和生活不便。因此,专家们认为,城市规划建设应摒弃长官意志,注意倾听民意,那种一味强调速度和规模,只会在现代化的“陷阱”中迷失方向。
南京这个来路不明的“凯旋门”究竟有什么功用,想必大家已经知道个八九不离十。而在《扬子晚报》曝料后,南京方面仍然没有动静,这说明当地官方确实有难言之隐。南京的水究竟有多深,我们完全可以通过这个“凯旋门”来验证一下,而从有关部门吞吞吐吐的作为上看,这个事情可能并不那么简单。
前不久,北大的一位副校长曾经发表过“水灾拉动中国,堵车繁荣城市”的惊世言论,如果按照这个逻辑,南京的“凯旋路隧道”当然也拉动了当地的GDP,但愿官员们不要如此侮辱人民,如果那样就真有点不可理喻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