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碎念

标签:
杂谈 |
分类: 说吧--读书 |
风里依旧带着潮湿,预报说今后三天可能有雨。
下午三点,换了白色跑鞋,沿着湖边跑步。
回来的时候,头说托人给我带的书籍到了。开心。
然后,就是安静的时光。
嗯,安静的是这些书,空气中是词语和它的睡眠。这里有着和别处不一样的寂静。
安静的是这些书,如果我抽出其中一本打开,这寂静也可能会突然飞出。
这些书,有山东画册出版社出版的汪曾祺的〈人间草木>,四十篇散文,并有精美插图。
又看到黄裳的〈银鱼集〉、〈花朵的秘密生活〉。
还有〈一个女人的二十四小时〉,不同的版本,很喜欢。
还有光盘,〈伊万的童年〉,为了配合着看〈雕刻时光〉。
看这书比看〈时光中的时光〉要费劲很多。
Q上问友人,你看电影一般从那个网址看。后来,我学了他的方法。搜吧。
然后,看了红蓝白里的蓝。看完之后,想起老塔的那句话:电影也是一种与陌生人擦身而过的邂逅。
电影应该是一种非常私人的体验,要有自己的想法。拍出来,总有这种体验的认同者。(大意如此)。
有次,我问女友:最近看过的电影是什么。女友说是〈花样年华〉。
我的眼前立马出现的是女人妖娆的身材,风情万种的旗袍,勾人魂魄的小提琴曲演绎着故事发生的背景。
令人怀旧。层次分明的暗灰色调。还有笼罩在画面之上的那一层忧伤,象雾一样挥之不去。
以及陈旧的黑漆家具,木地板。长满青苔的泥墙,黑瓦。狭窄的小弄。旧唱机。
主要情节能忘的都忘了。记住的却是一个微不足道的情节。
一种很奇怪的记忆。一二个场景。几句对话。一二个微小的动作。
那首插曲,象一小团火焰似的,时常在记忆里轻微而不停的跳动。
很多人喜欢看电影,一是因为娱乐,更主要的,我想还因为它的简洁和直接。
电影往往不需要很多思想。观众需要的只是视觉的满足。
还有内心的感动。像干荒的土地等待一场细雨。
我看电影不喜欢追风。看电影之前,我总是喜欢先去想象。许多完美就是在这种像想中成熟起来的。
它不像小说。小说是独立的。是由读者用自己的心顿悟并留存起来的。
其实,很多时候我不愿去看电影。尤其是看过的好小说。
看完之后只觉遗憾。大都有面目全非的感慨。
比如《一个女人的二十四个小时》。当然,徐静蕾已经做得很好了。
小说的氛围非常忧伤,一种热烈的忧伤。自始自终。
读过之后,只觉怅惘。像一片春天的阳光,安静的越过窗台,一点一点的往屋子里捱,坚决的深入。
终于,泪盈于心。
许多时候,没有比沉默更好的语言。
而心里根深蒂固的感动,却隐藏着被轻率击破的恐惧。
呵呵,又码了一大坨字,抬头看窗外,暮光浅淡,这雨会来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