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与王小波的人生邂逅

(2011-01-14 10:02:46)
标签:

人物

随笔

文化

分类: 我与朋友

    1971年我从成都下乡来到云南边疆当知青,因为工作关系,我常常要从我所在的五连去到河对岸的二连打米拉谷糠。

二连是北京知青较多的连队,我们云南兵团聚集有来自北京、上海、成都、重庆和昆明等地知青十几万人,其中北京知青是公认的领头羊,不仅因为他们都是“老三届”身份,比其他城市的知青下乡早,年纪大,还因为他们来自我们的首都北京。在我们成都知青看来,北京知青无不见多识广气质不凡,他们不论男女都爱穿蓝布中山装或者军便服,脚蹬一双“京布(北京布鞋)”,那是一种“份儿”,与上海知青的衣着光鲜和小市民俗味恰成对照,外在朴素内里却优越感斐然。北京知青藏龙卧虎人才辈出,有文化的理论家尤多,擅长研讨马列理论纵论天下,普天之下没有他们不知道的小道消息,也没有他们不敢议论的国家大事。且不论他们提起那些如雷贯耳的大人物名字就跟老熟人一样,光那一口字正腔圆的北京话就能叫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

二连后勤班有个很有个性的北京男知青,外号叫作“野牛”。都说野牛很不合群,常常高视阔步特立独行,即使对本连的北京知青也一样不待见。他有许多怪僻被当作趣闻逸事暗暗流传,比如野牛很懒,男知青中懒人很多,但是他却懒得与众不同。他从来不洗衣服,但是不洗衣服不等于不讲文明,人们看见他把脏衣服一件件抖出来挂在树枝上,让热带的瓢泼大雨充当自动洗衣机。后来他又发明一种自动洗被子的办法,将被单用图钉钉在木桥上,听凭河水冲刷数日然后捞起来晾干,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很“酷”,很另类。据说野牛读书极多出口成章,但是他却常常因小事与别人闹矛盾,也就是“团结群众不好”。还有一种说法是此人很骄傲不容易接近,比如与领导起了冲突,他宁愿去猪圈里跟一群猪打交道,如此等等。由于他不大与人合群,或者说性格孤僻惊世骇俗,让人弄不清他究竟是天才还是病态。

及至我见了人,却是根瘦竹竿,个子较高,说话也斯文,于是暗暗觉得失望,真不知道“野牛”的外号缘何而起。后来又见过几次,印象中野牛的北京口音很好听,在后勤班那种遍地猪粪泥水的地方,一句悦耳的北京话就能让人感到天安门距离很近。我们也曾有机会说过几句话,打过交道,当然他没有把我这个“小四川”放在眼里,无缘深交就匆匆擦肩而过。一年后我结束司务长工作,“野牛”也从二连消失了,听别人说他转回北方农村插队了……

直到二十年后野牛横空出世,我读了他的作品才记住其人真名,原来他就是后来被称作“中国文坛黑马”并且不幸英年早逝,令我十分尊敬的北京作家王小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