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历史叫忘却

标签:
历史、感悟 |
分类: 父辈抗战与历史星空 |
这张老照片摄于1938年,地点在徐州战场某处,摄影者为日本某随军记者。照片发表于昭和十三年日本战地写真杂志《大东亚圣战画刊》,由樊建川先生从日本带回国。
第一次见到这张来自敌人拍摄的战场照片是五年前,令我的心揪紧了久久无法放下。该图片所配文字很少,仅有“徐州战场附近,捕获支那军(即国民党正规军)女俘虏”等,从图片中也可清晰看出鬼子们的炫耀和嚣张气焰。
落后就要挨打,抛洒的当然都是爱国者滚烫的热血。
这位不幸落入敌手的中国女军人很年轻,显然有些身份,她的头发是当时城市里知性女性的发型,而她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态都表现出某种强烈的高傲、蔑视和不向于可怕的凌辱和死亡屈服的意志力量。我想,她不害怕吗?她在想什么呢?想念亲人,想念战友?或者什么都不想,就是不能在敌人面前表现软弱?你看她那么年轻,那么孤单,她当然知道她身后那些残暴成性的侵略者在等待什么,她肯定也能嗅到从那群肮脏的异族敌人身上散发出来的饥饿的野兽气息,但是柔弱的她还是在敌人记者的相机面前尽量保持了一种傲岸不屈的姿态。我扪心自问:换了我,我能做到吗?是不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扪心自问:你能做到吗?
我回答不了。
尽管这种抵抗几乎是绝望的和暂时的,也尽管一切可怕的灾难很可能在几分钟以后就会发生,就像羊羔落入兽群,但是年轻美丽的女俘虏还是在为中国军人保持着最后的尊严,为一个古老民族的存亡高高地昂起高贵的头颅,就像在战场的废墟上扬起最后一面永不飘零的旗帜。
为了这个震撼心灵的历史镜头,也为了这位忠贞不屈的女战士,我们是不是应该长歌当哭?!
没有人确切地知道后来发生了什么,连我们的敌人也没有留下只言片语,想来他们是因为胆怯而不敢留下罪证。总之这位可尊敬的女战士再也没有下落,时间是个黑洞,谁也无法窥见那些飘散在隧洞里的烟尘。问题在于,我们的民族记住了他(她)们吗?在我们偌大的国土上,为什么没有他(她)们英魂一方小小的立足之地呢?
再次感谢樊建川先生,他使我们有可能见证更多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