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一年级队列组织与调动四策略
(2012-12-07 14:10:11)
标签:
杂谈教育 |
分类: 学习 |
发布者:朱燕梅
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呢?笔者根据近几年来对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实践,逐渐摸索出以下“四化”小策略,供大家参考。
1. 组织语言“童趣化”
组织语言童趣化就是教师用儿童化、情景化的教学语言,引导学生队列队形变化和组织调动。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认知能力和空间方位感觉差,对各种行进间动作变化很难掌握,对教师枯燥乏味的口令调动往往显得不知所措,不知道该如何走动,该站到什么位置。因此,教师童趣化的语言和动作更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更易理解和掌握教师的组织要求。例如,运用学生熟悉的名称为每个队命名,“小虎队、小狮队、小豹队、小兔队”等,在教学中教师通过情境诱导:“小虎队、小狮队、小豹队、小兔队和老师一起乘四架飞机去旅游啰”、“听话的小虎队到一号场地”、“勇猛的小狮队站在第一条白线后”、“灵活的小豹队快快拿好垫子站在第一排”、“可爱的小兔队快快到二号场地围成圆”……学生们会在教师欣赏、信任的话语指引下很快到达指定地点排好队。教师还可以通过儿歌、口诀以及激励性的语言与学生对话,如教师:“哪一组走得齐?”,学生:“我们走得齐!”;教师:“小眼睛”,学生:“朝前看!”教师:“一二一”,学生:“队排直!”让学生在轻松欢乐的情境中不知不觉地学会站队的方法,提高队伍组织调动的效率。
2. 组织调动“游戏化”
调动游戏化就是把单调枯燥的队列调动融合到游戏中去,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建立队列队形概念,完成队形组织调动。成四列横队站队是我们体育课中最为实用和常见的组织形式,一般我们都把每一列作为一个小组单位,学生也较明确自己所在的小组,在队形调动时基本也能紧跟队伍,不会发生混乱现象。但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由于练习分组的需要,经常要运用一(二)路纵队变二(四)路纵队的队列变化,使全班由四路纵队变成了八路纵队,并且还要改换练习场地,对于一年级小学生来说,由于重组了学习小组,增加了组数,改变了站队的位置,变换了站队的参照同学,好多学生一下子会不熟悉新组建的小组。如果教师不能及时引导,仅仅用正规专业的口令调动,学生很难明白教师意图,在队伍调动时常常发生学生窜位现象,给组织教学带来极大的麻烦。如果能够把队伍的变化和调动融入到游戏活动中去,会起到良好的效果。例如,当全班由四路纵队变成了八路纵队后,有时我会组织一个开火车的游戏:要求每个纵队的排头学生当作火车头,后面的学生依次双手轻轻地搭在前一人的肩上,组成一列列小火车,并把火车编好号码或让学生自己命名,比一比哪列火车开得最稳又最快;有时我会组织一个双龙咬尾的游戏;有时我会让每个纵队的学生蹲下来,用双手扶住前面一人的腰,做毛毛虫爬行的游戏。通多种纵队组织的游戏,让学生明确纵队的概念,熟悉自己的新团队,同时也培养了团队的意识,游戏过后,我再语言引导各游戏小队快快到老师指定地点排好队,比比谁最快,这时学生会非常迅速、有序地到达老师指定的地点,大大缩短队伍组织调动的时间,能做到严而不拘,活而不乱。
3. 场地组织“标志化”
场地组织标志化就是充分利用场地上的标志物、标志点和图形设置,引导学生队列队形组织和调动。一年级学生的空间方位感和队形变化能力十分薄弱,如果在教学中仅凭教师的语言讲解和指点,很难让学生明白教师意图。如果能在场地的布置上多动动脑筋,多下点功夫,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成×列(路)横(纵)队——集合!”时,教师在场地上画2~4条标志线,并在各组排头站位处,插上不同颜色的小旗,便于学生迅速到位,或在标志线上按横队和纵队要求的间隔和距离标上记号,以便于学生迅速集合;在让学生变成圆形队(双圆、四小圆、半圆)、方形队、十字队、三角形、蛇形等行队时,先在场地上画好醒目的站位图形和移动线路,以此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明确移动的线路,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有了直观、简洁、明确的标志线的引领,学生完成列队形组织和调动方便了许多,待到熟练掌握以后,在以后教学中就会变得自如,不管什么队形调动起来就不再是难事。
4. 队列组织“常规化”
队列组织常规化就是把队列队形训练作为体育课的常规学习内容。良好的队列队形常规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建立起来,好的常规、好的习惯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反复磨练才能得以巩固。在一年级新生第一堂体育课起,就明确告诉学生整齐一致、听从指挥、遵守纪律是上好体育课的前提,集合、立正、排好队是体育课学习的主要内容之一。把集合、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这几个环节,并作为每节课的固定常规模式,在每节体育课中都有队列学习的内容。从最基本的集合解散、立正稍息到排队看齐教起,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先分散后综合、循序渐进地教给学生队列的基本知识。把队列教学要求落实到其它体育学习内容中去,绝不出现在教队列时按队列要求,教完队列开始做其它动作就随随便便的现象。当学生明确了队列学习的重要性,逐渐养成了队列学习的习惯,那今后课堂组织调控和队形调动就会得心应手。
小学一年级队列队形教学反思
晋华小学
一年级队列队形教学反思
但是,本节课中,还有很多不足:
首先,向前看齐这个动作要领给学生讲解的不是太好,学生在搭肩时容易把手搭在前面同学的肩上。还有集合解散这个动作要领练习的效果不是很好,因为学生年龄小在集合时很容易站错自己的位置,需要反复练习,想办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这还得需要以后象有经验的老师多学习。
这个学期我新增了一个一年级的体育教学,一年级队列队形一直是体育教师头痛的任务,因为队列队形是基础教学,把基础打牢固了才能更好的学习完成下一步的教学。
队列队形的练习,对于小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特别是小学一年级学生。由于学生年龄低,又是从幼儿园刚进入学校,学习方式及要求上是从幼儿园的玩耍型转移到小学的练习型。小学生在一段时间内不太适应,再加上好动的特性,在队列队形的教学中产生许多困难。因此,我认为在小学低年级体育课队列队形教学中要尽可能的多样化。由于学生有意注意时间短,应抓住学生的爱好,多采用一些趣味性的方法。例如,学生在幼儿园时期经常学习儿歌顺口溜,所以把一些动作要领变成儿歌或顺口溜,学生易于记住。“向左(右)转”我用“左(右)脚脚跟着地,右(左)脚脚尖着地,向左(右)――转”的形式传授给学生,让学生自己念自己练,并通过语言“看谁掌握快”使学生在自锻中主动积极练习,并通过教师的点拨,快速掌握基本动作。再如“立正”,可以编成“脚尖分开60度,五指并拢贴裤缝,挺胸收腹身体正,下颌为首头呆正”的歌谣,便于学生掌握动作。其次,在队列队形练习中,多采用表演、表扬和激励,能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学习。表扬与表演对学生有促进的力量,对学生表现出来的闪光点及时进行表扬有助于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心理上的满足。谁做得好,让谁表演,这样学生都能积极参与进来。另外,适当采用比赛的方法,也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适度的竞争有助于激发学习热情,在竞争中可激发互帮互学的团结协作精神。而比赛是低年级学生喜欢的学习形式,正确适当的竞争方法有助于学生掌握正确的队列队形动作。例如练习齐步走,我采用小组比赛的形式,一组一组的走,每一组走完,同学点评,除了看谁走得直,动作正确外,还要看哪个小组同学的精神面貌好,然后评出优胜。并请优胜的小组再次演示。这些比赛方法,手段其实很普通,但在教学中很实用,学生在相互点评优缺点的同时,能对缺点进行相互辅导,真正体现出团结协作精神。
通过实践,我体会到:在新课程理念下,必须依据学生心理特点和年龄特征,结合实际情况,创设出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的好方法。它能进一步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增强乐趣和自信心。
一、肯定表扬的激励法
实践中我们体会到:体育课上的表扬鼓励除用语言外,也不妨借鉴其它学科老师的经验和方法,也可以用一些“小恩小惠”去激励、打动学生。如:“这位同学站得真好,给他一个五角星;那位同学呢,只能给三角形,因为你的脚跟没并拢……”往往老师的奖品刚出手、话音还没落,“刷”一下,那些得到五角星的小家伙受宠若惊、更加来劲,而那些得三角形的学生即刻“改邪归正”,更多的学生也都立得笔端笔正……
二、
一般来说,体育课排队是按从高到矮的顺序,排成男两行、女两行的四行横队,从而确定固定位置,可学生往往在解散之后再集合时就忘了自己的位置。怎样解决这个问题呢?我们在上课前就给每个学生准备了一张小纸,写上第几行、第几号,在编好队伍之后把它按照顺序贴在某学生的衣服上。在让学生记住编号,弄清楚自己的位置后,就考学生的反应:教师叫到哪一组哪个号,该生就迅速举手应到,并且让学生认清左右同学的体貌特征,再分组进行解散、集合的练习。在学生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后循序渐进,更换不同的位置做“快快集合”的游戏,而让学生记住自己在横队的位置以后,再变换成纵队(亦可先纵队后横队),并且在同一个地方重复练习解散、集合。这样举一反三、举三反一,可以使小朋友形成条件反射,排队集合就熟门熟路,真正能做到快、静、齐。
又如:在教授稍息动作时,应该是先迈左脚与肩同宽,举左手,手掌自然置于背后腰间,右手半握拳放在左手上,左手握紧右手。可是,这个动作学生容易握错手,或者两手没放在腰背间,教师虽然逐一纠正但是效果不大,往往是前懂后忘记,我们就采用背面示范法,教师在他们面前一步步做得准确到位,讲解得仔细清楚,让学生看得明确,再让站在后面的学生纠正前面同学的动作,这样几管齐下,大多学生就能比较快地熟练掌握。
三、新异多样的训练法
教学中,像“立正”这些简单的基本动作如果只是机械的反复练习,那一定枯燥乏味、不受欢迎,如果教师根据学生们的爱好,按他们的喜好来设计练习方法,很可能收效显著。我们在教学时,就把某些口令先改为一个数字,以比赛来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如当教师叫“1”时,学生们就做立正的姿势;叫“2”时,就做稍息的动作,然后再来比赛。我们有时还把队列队形的动作作为游戏的内容,通过游戏活动使小朋友们学得更快、更好。正是通过多样化的练习,使学生所学的动作很快达到标准化,能一下子准确地做出来,并且牢牢记住、熟练掌握。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