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读书人有“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状元礼”四大礼,开笔礼是人生的首次大礼。广州古镇沙湾开笔礼盛典是中华传统文化精髓与现代先进教育体制的完美融合。八百年古镇沙湾,八百载耕读传承,在这个孕育过70多位进士、举人的文教重地,懵懂幼童将进行他们人生“四礼”中的首礼—开笔礼。魁星点额,开笔破蒙,为孩子开启知识大门,令其人生有一个不平凡的开始,从此懂得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热爱学习。
通过“开笔礼”把求学、求知的信念根植到孩子的心里,让他们有一个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念和学习态度,让您的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沙湾古镇第二届开笔礼盛典将于2013年8月25日隆重举行。
仪式开始,数十名身穿汉服的小朋友在沙湾古镇800年古祠留耕堂,进行求学生涯第一大礼——开笔礼。

在学堂,由启蒙老师讲授人生最基本、最简单的道理,并教读书、写字,然后参拜孔子像,才可以入学读书。这一仪式俗称“破蒙”。
在“开笔礼”上,学生和老师应使用我们传统民族服装——汉服。老师可穿上朱子深衣,男学生可穿直裾,女学生穿上襦裙。

“开笔礼”程序一:面朝孔夫子像,进行端正衣冠。
“衣冠”不仅仅只是意味着遮羞,更重要的是反映人的精神面貌。所谓先正衣冠,后明事理。衣冠是让我们忆起先祖那些优秀品德的最好载体,也是让孩子们知书明理的第一步骤。
程序二:朱砂开智
所谓朱砂开智就是用朱砂为刚刚入学的孩子的额头正中点上红痣,这又称之为“开天眼”。“痣”通“智”,意为开启智慧,以此寄托美好的愿望,寓意着孩子从此眼明心明,好读书,读好书。在古代从此眼明心亮,好读书,读好书。

小朋友们都是第一次遇见这种阵势,既紧张,又兴奋...

这个小朋友确实是紧张过头了,必须要女老师帮忙才能完成“朱砂点痣”。



已经完成了“朱砂点痣”程序的,全场唯一一个穿着“襦裙”的小女孩。
“襦裙”由短上衣加长裙组成,即上襦下裙式套装。襦,短上衣,一般长不过膝。上身穿短衣,下身束裙子,是古代汉民族的日常衣着之一。

程序三:诵读《三字经》
《三字经》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它短小精悍、琅琅上口,千百年来,家喻户晓。其内容涵盖了历史、天文、地理、道德以及一些民间传说,所谓“熟读《三字经》,可知千古事”。

程序四:启蒙描红
“启蒙描红”这一步骤主要是让孩子在老师的指导下学写“人”字。

之所以选择这个笔画简单而意义深远的汉字,是希望孩子们在人生的启蒙阶段学会做人,知道做人首先要堂堂正正地立身,要像“人”字那样顶天立地。

还不会写字的小女孩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了自己人生中的一个字“人”。
学生们把自己写的字细心的扎起来,这是他们献给自己人生中的最宝贵的礼物,N年后的永远记忆。
老师庄重的把“人”字帖交到学生手里。
完成了“人”字,以后就能顶天立地了...
参加“开笔礼”的全体学员和老师一起合影。

程序五:巡游
数十个学生们在老师的陪伴下,随舞鳌鱼队伍在沙湾古镇内巡游。

“开笔礼”游行中的鳌鱼。
巡游...
“舞狮”参与巡游。
小朋友们跟随着老师,开始了自己人生中最精彩的旅程。
巡游队伍吸引了古镇村民的围观。
由于天气很热,小朋友巡游时,也看见了那些精彩的“护驾”,他们或递茶或抹汗,可怜人母...

经“进士巷”寓意“平步青云”...

程序六:击鼓明智
“击鼓明智”其目的在于让孩子目明耳聪、茅塞顿开、创业建功。
仪式开始时,在文塔边,老师引导学生敲鼓。

小朋友敲3下,每敲一下,就默默的想着自己的愿望。
闲余,小朋友恢复了自己好动的恶作剧。
程序七:转文塔。
上述程序完成后,学生们一起“转”文塔,希望有益自己将来的学业。

礼毕,颁发“开笔礼”证书。

合影
一家人一起见证这一刻。
爸爸、妈妈一起见证这一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