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世家连升三代
标签:
米芾赵松雪赵雍李思训文彭文嘉 |
分类: 【江野点评】 |
中国画坛自唐始,即有子承父业的父子档书画家,唐李思训、李昭道,宋米芾、米友仁,元代赵松雪、赵雍,明文徵明、文彭文嘉父子三人,清王时敏王原祁祖孙至近代傅抱石父子,潘天寿父子,李可染父子,李苦禅父子,几乎都是一二不过三,第三代继续画的很少,几乎没有什么记载,第三代还在画坛能独撑一面的画家成为一方的书画之家,三代以上从事的是很少的,而且基本是第二代很难超越第一代,要想成为书画之家,想来很难,大部分三代后出不了什么大画家了,基本上很难超越父辈。而在近代中国画坛,吴门苏州吴养木祖孙连续三代成为书画家,是很少见的,三代相承且一代胜一代的现象可说是中国画坛绝无仅有的奇迹。
祖父吴伯滔(1840-1895)浙江石门人字伯涛号铁夫,画家能诗工书,师承奚冈,擅山水兼作花卉,晚年苍润熊放,清秀沉郁,水墨淋漓。绰然成家,立无甜俗之习,尽管不预外事,在当时专心作家并培养二子吴涧秋、吴待秋如同北宋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在文坛立足,而吴氏三人同样在画坛立足,吴待秋成了近代美术史上家喻户晓的三吴一冯之一。成为一个时代在江南地区一个代表人物,他承清四王衣钵。远追元四家、明四家文脉,与王原祁入手,傍及众家,在书法、山水、花卉上都有自我独到的风格,在某种程度上还远超越了他父亲吴伯滔的艺术成就。次子吴涧秋也从事书画功力非凡,惜英年早逝。而吴待秋又生三子,吴养木、吴石耕、吴青门,且又子承父业从事书画,按吴冠中对学习书画从事艺术创作是殉道者的行业,绝不主张子承父业。而吴氏已是三代人习画了。
由于吴石耕(一九二五-
百尺飞泉水一湾,
山高相约试登攀,
可怜老眼已昏眊,
却把远山作近山”。
就是以深色远山衬出近山。就是他跳出传统,追求艺术精神的自由。所谓第三类画,他认为第一类是日常欣赏到传统之画,第二类是传统走向生活反应时代的画。第三类是追求精神自由,反其道而行之的上升到哲学层面上的自我探索之画,画面在对比空白开合处留有更多想象空间。
著名山水画家陆俨少八十年来苏州,多次同吴老见面交流,十分倍服吴老的在第三类画上的探索。在陆俨少晚年作品也能看到他俩之间的相互影响。
吴老在色彩上也大胆应用了,古人不敢用的紫色和黄色,有时也应用西画写景法探索色彩丰富性,很难想象的是他画了一幅航行的飞机,晚霞普照,山河壮观,色彩黄紫相衬。积染厚实,细细密密。十分繁琐的画,而不失墨韵色感,由此可见,有在东西方文化上也做了探索和实践。另一方面,从简笔写他的花卉,构图奇特,幅幅异想天开,纵观他的山水花鸟,开合千姿百态,用笔中侧并用,有他的特点,有个人面目,各类皴法应用自如,几乎统一在他的图式中。他的书法也是在他的父亲的书法胚胎里寻找到自己个性特点,有一股憨劲的力度,也有形成了独特的书法面貌。这种书法用线用笔构成了他的梅竹独特的格调,书画一体,并且他在诗词题词上十分讲究平仄用韵,那怕是单句也讲究平仄压韵,几乎从应用也留下不少自作诗词:
深山寻虎迹,古桥俯泉声。
伴侣何时别,春风送我行。
吴养木一代弟兄三人都是画画的,目前我只是收到吴石耕之作二件,三弟吴青门未曾见过画作,是上海交大教授,据说早期功力不比两兄差。总之吴养木一代中是出类拔萃,从吴门祖孙三代中也是独领风骚。一代高过一代,在中国绘画史上也是绝无仅有书画之家,吴养木二子又是从事书画,在他四代传承书画,他是高峰的一代,也是中国画的高峰。在苏州这块吴门画派文人画的土地上,象他诗书画全面修养的画家也是500年来一座高峰。我敢言当代没几人能挑战这座高峰,这座高峰可惜淹没在苏州这块以DGP经济为中心的浪潮中。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