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画夫江野
画夫江野 新浪个人认证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3,766
  • 关注人气:408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诗文立身怡情书画(文徵明职业画家生涯)

(2020-05-06 19:28:41)
标签:

拙政园图

米友仁

唐寅

分类: 【收藏趣谈】

 诗文立身怡情书画(文徵明职业画家生涯)


吴门画派明四家之一文徴明生于1470年卒于1559年,处于官宦书香门第。从小就有良好的教育,虽九岁迟语。若钝若愚,外若不慧,而父文林坚幸晚成,九岁后随状元吴宽学习古文,十几岁自习绘画,二十六岁才师从沈周,书法师从李应祯,在科举社会中他几次南京应试也落榜,自唐伯虎1523年死后,十试,每试辄后,文徴明直至五十四岁,1523年皆以文人骚客诗文唱酬,书画人生,做着职业玩家而已,至少没有资料查证他有其他职业谋生。仅依撑他的家底而生活,吴门画派领袖人物沈周也是不参加科举考试,以自由职业画家营生,唐伯虎在科场蒙冤之后,也是以职业画家营生。仇英最早以油漆匠谋生而转为职业画家。在文徵明被江苏巡抚李冲嗣推荐接授翰林待诏享受皇粮,参加编修国史,不到三年他多次辞呈,不习惯体制生活,向往南方生活,有书诗画为证:

诗文立身怡情书画(文徵明职业画家生涯)

燕山二月已春酣,官柳霏烟水映蓝。

屋角疏花红自好,相看终不是江南。

最终他还是回到苏州,过着他自由自在的生活。文徵明自1509年沈周仙逝时,他同唐寅、祝枝山、徐文桢在苏州书画圈已形成了盟主的地位,影响了整个画坛,时续整正五十年,到1559他在书法、诗词、印章,在当时文化圈中影响子女学生,最能体现的是他的文人风骨。他不习惯官驾,有自己独立的人品,蕴育他的诗画清逸幽静的人文气息,构成了吴门画派文人书画清雅的艺术风格。他传承了宋元诸家,承接沈周笔法,影响了几代人,他那骨子里风骚在他一首诗里呈现,他拒绝太守求画,言明不以官僚为伍,

传呼曲巷使君来,树下柴门懒自开。

老病迂疏非傲客,直愁车马破苍苔。

诗文立身怡情书画(文徵明职业画家生涯)

追求清静生活,少与官家来往,你们官桥来踩坏我门口的苍苔,他内心追求田园隐逸生活,可以从一首《采莲图》诗句:

横塘西头春水生,荷花落日照人明。

花深叶暗不辨人,有时叶底闻歌声。

歌声宛转谁家女,自把双桡击兰渚。

不愁击渚溅红裳,水中惊起双鸳鸯。

诗文立身怡情书画(文徵明职业画家生涯)

只有这种人生追求才能从自己笔墨语言寻找到自己心灵的归宿,才能创造出感动净化人们心灵的书画作品,吴门明四家一群书画群体皆以自由职业书画家,诗文修身创造了他们一个时代的艺术辉煌,达到中国绘画史上最颠峰时期,以沈周、文徴明、唐寅一批士大夫画家继承了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人文思想,不以象物御用为主,以自我的内心感悟挥写书画,追寻米友仁,等文人情怀,以及元赵孟頫,以文怡画,修心静悟的创作心态,对黄公望、倪云林、吴镇、王蒙元四家,以自心胸襟描写天地开合的迹象,追求内心的精神自由,而绝不是以画匠迎合实用的写实象御用宫庭画家放不开手脚而追求着文人精神境界,有时不求形似,写意寄情抒意,从而来区分画家画和文人画,尽管之间形成无形的分界线,但明眼人皆能自知,吴门明四家之所以成为中国文人画的高峰,为画派的开山鼻祖,是因为不管是沈周、文徵明、唐伯虎皆是诗词功底十分深厚的画家,而且都是不受奉禄的职业画家,在创作中不受任何压束,寄情山水花卉间,追求着自由的精神世界,他们以诗书画相互交游雅集,闲情逸致、文徴明自北京待诏退隐苏州后,十分厌官场大员,憎恨权势,对于自己的画有三不应之说:藩王求画不应、太监求画不应、贪官污吏恶霸豪绅求画不应,宁王朱宸濠重金重聘不应,而同不适官场弃官还乡的王献臣,交友,为营造拙政园时他献计献策并倾注热情创作了诗书画三绝的三十一幅《拙政园图》所以苏州园林天下名扬世界,是跟吴门画派风骚全国,引领中国500多年是不可分革割的。从元倪云林设计狮子林一直到清末民国书画参于园林设计不计其数,在园林中诗词唱和,吟诵歌舞,翰墨丹青笔歌墨舞,无不快哉,就是有这样一邦自由职业书画家以诗词歌赋雅玩成性,构建苏州园林、刺绣、年画、折扇、家具、玉雕、昆曲、评弹、古琴等领域在全国独领风骚,苏州就是这样一座古城,就是唐代时期三位苏州刺史韦应物、白居易、刘禹锡为唐代三大诗人引发了苏州文化在全国历史高度,奠定苏州文化的全国地位,至此成了全国各路文人墨客云集之地,直至民国吴湖帆一帮家族朋友圈的文人墨客,诗词学者,退隐官宦,以苏州为起点,东奔西跑,走南闯北,以自由职业 方式营生,持立诗文为核心,弘扬着这一沈周和文徵明所开创的吴门画派的人文思想,代代传递着坚守着文人的道德底线。

诗文立身怡情书画(文徵明职业画家生涯)

诗文立身怡情书画(文徵明职业画家生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