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社雅集走进七浦塘农庄(诗词讲堂第三十五课)

分类: 【正社活动】 |
恰巧秋分圆月望,农庄七浦塘边聚。 挥毫润纸临翰池,汉字诗词可追溯。 寻祖问源吴地音,回归原始饮甘露。 水清笔洗醉人心,纸上月明众生悟。
中秋佳节来临前夕,正社雅集诗词讲堂第三十五课走进七浦塘农庄的活动。自活动以来首次走进农庄,作为农村出生的我倍感亲切,自新农村的建设,乡村巨变,现代文明,风力发电,高速延伸增添了许多儿时看不到的东西,农房小院的改造,月圆洞门,古色古香,本有的书画设壁,典雅文气,远远改变了老农村乡土本色,一个儒雅的乡村农园展现于风光无限的阳澄湖畔,亦具归隐小憩之地。
下午不到二时,正社雅集成员四面八方经导航来到了集合地,这次的主讲陆衡老师早早来到了现场,费松伟老师同朱华清从胥口赶来,叶新从东山驱车前来,一直关心主持正社雅集的李正和谢洪正先生亲临现场助阵,大家小坐片刻,就即分头动笔,为农庄庄主挥毫补壁,杭青石老师首开画石合作岁寒三友,陆衡老师题字,有写鱼蟹花草,湖光春船,得大自在者,不足二小时翰墨飘香,满地佳作。以酬庄主接待之情。
不到四点,我们回到了雅集主题,由陆衡老师主讲《诗词中的汉字溯源》他以南宋爱国诗人张孝祥的念奴娇《过洞庭》谈诗人的历史背景以及开头的洞庭青草,近中秋,应景我们这次活动在中秋前夕,分析了“草无“二字的发音和篆书书写的起源字意,解读了"表里"的书写组合,对草、无、着、表、冰、泛,时、乘、舞、难、久、娟等字用苏州方言和上古音作了对比读法和书写,从词意上解读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作词胸襟气派,从一首词中让大家感受诗人的文风给世人留下的人文精神,也给我们书画家启迪书画文化的一种情怀。陆衡老师讲课前以娴熟的记忆的功夫在四尺整纸默写了全词,并逐句吟读分析,那种功夫着实让人折服,最后他以苏东坡的《水调歌头.中秋》明月几时有全词背诵讲解中结束本次雅集的活动,著实让各位听者回望古人赏月风情!转而大家举杯相庆,一解馋虫,也不知今夕何夕,有无月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