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野说正

标签:
崇尚传统琴棋书画文房四宝文化旗号结出正果 |
分类: 【意到笔随】 |
民国时期,西风东侵,苏州、南京一批文人士大夫相继成立,正社、正论社,来捍卫传统文化不受侵犯,在一九三四年南京《正论社苏州正社书画展的特刊》上,详细介绍了正社的发起人、人员、地址,有吴湖帆论中国画,张善孖说正等文章,今天兴来不妨一说,来个江野说正。
上小学时,评三好生,要投票唱票,以正字在黑板上记票,它是十的倍数,所以正字特别易记,印象之深。我们正好是兄弟五人,伸手即是五指,也是吉祥数,可谓:正大、正气、正宫、正门,以褒意词性出现,可他面对的就是歪、邪、斜、负、偏贬意词,正字可解走正道,以足走之。
在我的艺术路上,九八年赴北京画院进修,才真正认识到从西画教育模式成长起来的我们一代,学了一点水墨,临了一些白石悲鸿的虾马,昌硕八大的花卉的皮毛,感觉就是学习中国画了,其实中国画发展早已偏离了传统文脉,走向了中西杂交的水墨画了,离开苏州,北上京华才真正回过头认识苏州吴门画派,才是中国文人书画,以诗书画印为核心的才可称中国画正脉,中国画构成元素之一为水墨,水墨发展了中国画,但水墨画不等于中国画,虽然二者之间没有明显的分界线,但文脉的切入和里面原质原味明眼人自能分别,那段时期我才静心看了一些书籍和各大画家的传记,尤其是看了几本张大千传,读到了1932年底由吴湖帆、何亚农、叶恭绰、张大千等一批来往苏沪之间画家收藏家诗人等一批文人士大夫,在苏州策划成立的一个正社书画会,其宗旨正本清源,弘扬民族文化,抵制中西杂交中国画,这个社团在不到五年的时间,发展了55个会员,曾在北京,南京举办画展,其中人员几乎包括民国时期,中国书画文学界的精英,其意义深远,通过对吴派绘画的研究以及对正社的了解,我才意识到我们学习中国画已走了弯路,必须回归正路上来,否则缺了不少人文元素,偏离了正脉,书画文化几乎到了断层边缘。有待有识志士,共同倡导。
零九年我从北京回到了苏州,选择山塘街开设正社画馆,并自己亲自集大千之字刻了一块砖雕正社二字做了门楣,想打造自己成为现代版的张大千, 在山塘街亮相。
说来也怪,山塘街我那300多平方的房子每一间都是斜的,真是机缘巧合,正必须面对斜,这两者必须有机组合的一起,就等于汽车一定要启动系统和刹车系统,阴阳相对,黑夜和白天的转换,让光影时间流逝。绘画的发展一定有他的主流和非主流相互转换,推动中国画的发展。正和反一定是一个有机的组合统一体,如果一面偏向发展,一定会走向死胡同, 中西绘画的发展结合本身是两个相向的同一体,可以相互融合,相互学习,吸收。如果一面的全面西化,丢了东方的东西,那就走歪了,徐悲鸿他们一代把西画素描教育移植到中国后,不管你学东学西,学校一律以素描速写色彩考试来录取新生,历经几代人的折腾,中国美术几乎到全盘西化,人文土壤彻底破坏殆尽,中国的儿童美术几乎全是卡通动漫占领全国,都用西方签字笔、水彩笔、钢笔、彩铅笔、油画棒等西方文化快餐工具取代中国的文房四宝,笔、墨、纸、砚,小小的年纪就接触素描,色彩,对中国古老的笔墨书法四书五经皆被抛弃,即使有一些教孩子中国画的都是在西画教育里成长起来的老师来辅导,仅仅是以素描法切入画中国水墨画,跟原汁原味的中国画完全是两个概念,所以在中国画传承上完全偏离了中国画文脉的方向。在崇尚传统,回归传统的今天,重接历史上正社的文化旗号,回归传统人文语境,重振吴门历史辉煌,还中国画发展走上一条健康之路,建设性以正确姿态,组织正社雅集,学习古典诗词,把传统的琴棋书画,诗书画印有机组合在活动之中,我相信通过全体有识之士共同努力,大家正智、正觉、正念、正行、正道、在纷烦的世界上,一定能结出正果。